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研究及认知分析

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研究及认知分析

论文摘要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常用词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但是过去多集中在实词的研究,虚词研究也多囿于单音节词。本文将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一些常用却被研究者所忽略的双音虚词的成词及演变规律,并力图对这些词的演变作深层的认知分析,以期对汉语史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本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先对研究对象——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进行了界定;并对以往学界对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的研究进行了回顾,指出了其成就和不足;接着阐明了研究课题的意义以及所用的材料和方法。 第二章:根据认知的特点,对“打头”、“反正”等二十多个常用双音副词的演变进行了研究。主要有六个方面:其一、“打头”类“始”义时间副词,主要揭示“泛义动词+头”的演变路径和机制;其二、“看”类时间副词,在探讨它们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揭示“看”类动词向时间副词演变的认知心理动因;其三、“看/想+来”类语气副词,主要解释它们形成的词汇化和主观化过程;其四、“反正”类反义并列语气副词,主要探讨此类词的演变语境以及矛盾对立的认知规律在此类语法化和同类词汇兴替中的作用;其五、解释“好个”、“好一个”和“好你个”的形成、性质以及功能;其六、“分外”类程度副词,揭示含有“超出限额、规定”语义的词的演变规律和认知动因。 第三章:对“X着”、“X了”等五十多个双音介词进行研究。主要揭示它们是由“动词+体标记”语法化而成,而不是“介词+体标记”演变的结果。“着”和“了”是两个不断虚化的成分,现有的介词中“着”、“了”具有不同的虚化层级。本章还揭示了“经过”、“经”、“通过”三个凭借介词都是由“经由”义的动词遵循同一演变路径虚化而来,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三者共同的意象图式“起点——路径——目的地”不断抽象、跨空间映射的结果。 第四章:采取功能相似连词对举的方式对“便是/就是”等十几个双音连词的形成与功能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并着重揭示造成它们之间差异的认知元素。 第五章:对“便是”、“来着”等六个双音助词进行了研究。在对它们的语法化过程和路径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分析它们的助词功能。并努力理清这些词汇发展的历史。 第六章:对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研究的三个问题进行集中研究。其一、总结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的四条路径;其二、揭示“隐喻”、“转喻”在近代汉语双音虚词语法化中的运作机制。其三、讨论了语法化研究中材料的拓展问题。强调了方言研究对虚词演变研究的作用,指出语法化的研究不能忽视方言中的语言现象。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研究概说
  • 第一节 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研究的相关界定
  • 一 时间范围的界定
  • 二 常用双音虚词范围的界定
  • 三 演变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二节 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节虚词演变研究概述
  • — 研究概述上:论文部分
  • 二 研究概述下:专著部分
  • 三 研究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研究的意义
  • 第四节 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研究的材料、方法
  • 一 所用材料
  • 二 所用方法
  • 第二章 近代汉语常用双音副词演变研究
  • 第一节 “泛义动词+头”结构的副词语法化过程研究
  • 一 打头
  • 二 为头/起头/起为头
  • 三 结论
  • 第二节 “看”类双音副词的形成过程
  • 一 重叠式——看看
  • 二 并列式——即看 看即
  • 三 主谓式——眼看
  • 第三节 “看来”与“想来”的词汇化和主观化
  • 一 认知义动词“看来”的形成与结构
  • 二 推度副词“看业”的形成
  • 三 “着来”演变的机制与过程
  • 四 “想来”的词汇化和主观化
  • 五 认知动词“看来”、“想来”在近现代汉语中的区别及其原因
  • 六 结论
  • 第四节 反义并列语素双音副词的语法化与认知研究
  • 一 长短
  • 二 左右
  • 三 好歹
  • 四 横竖
  • 五 死活
  • 六 反正
  • 七 “长短/左右/好歹/横竖/死活/反正”的历时比较
  • 八 反义语素构词及其认知解释
  • 第五节 “好个”的语法化与语用预设分析及其分化形式
  • 一 “好个”与“好一个”的语法化及其语法分布
  • 二 “好个”与“好-个”的语用预设及其认知解释
  • 三 “好你个”的语义、语用分析
  • 四 结论
  • 第六节 “分外”、“非分”、“格外”、“破格”的平行语法化与不平衡发展
  • 一 “分外”、“非分”的形成和发展
  • 二 “格外”、“破格”的开成和发展
  • 三 “分外/非分”、“格外/破格”的平行语法化和不平衡发展分析
  • 第三章 近代汉语常用双音介词演变研究
  • 第一节 “X着”类双音介词的功能和演变研究
  • 一 “X着”为双音分词
  • 二 “X着”类介词的产生、发展及其语义功能分类
  • 三 “X着”类双音介词的形成和相互演变关系
  • 四 “着”的层次性和“X着”的继续语法化
  • 第二节 “X了”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 一 对象介词
  • 二 依据介词
  • 三 工具介词
  • 四 原因与目的介词
  • 五 排除介词
  • 第三节 “经过”、“经”、“通过”的语法化过程和认知解释
  • 一 “经过”、“经”与“通过”的语法化过程
  • 二 “经过”、“通过”的功能比较研究
  • 三 “经过”、“经”、“通过”形成的意象图式映射机制
  • 第四章 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连词演变研究
  • 第一节 “便是”、“就是”功能和语法化的比较研究
  • 一 “便是”、“就是”的功能分析
  • 二 “便是”、“就是”功能的历时消长分析
  • 三 “便是”、“就是”的语法化过程
  • 第二节 “除非”与“除是”的形成及其功能研究
  • 一 “除非”的形成及其功能
  • 二 “除是”的形成和功能
  • 第三节 “只要”、“只有”的形成和句式演变
  • 一 “只要”的形成和句式演变
  • 二 “只有”的形成和句式演变
  • 第四节 条件连词“不管”、“不拣”、“不拘”的形成与发展
  • 一 “不管”、“不拣”、“不拘”的形成
  • 二 “不管”、“不拣”、“不拘”的发展
  • 第五节 “既然”、“因为”的形成和功能差异
  • 一 “既然”的形成与句式发展
  • 二 “因为”的形成与句式发展
  • 三 “既然”与“因为”的功能差异及认知解释
  • 四 结论
  • 第五章 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语气助词演变研究
  • 第一节 “便是”、“就是”的功能、语法化过程及相关问题研究
  • 一 “便是”功能及其语法化过程分析
  • 二 “便是”的相关结构研究
  • 三 “就是”的功能及其与“便是”之间的兴替分析
  • 四 “便是”、“就是”表示将来时的一种设想
  • 第二节 “也罢”、“也好”功能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 一 语气词“也罢”的功能及其形成
  • 二 语气词“也好”的语法化过程
  • 三 语气词“也罢”、“也好”功能的发展
  • 四 结论
  • 第三节 助词“他个”的形成、性质及其功能研究
  • 一 “他个”的形成与性质
  • 二 “他个”的功能分析
  • 三 “他个”的功能在现代汉语中的沿袭和发展
  • 四 余论
  • 第四节 “来着”的形成和功能再研究
  • 一 引言
  • 二 “来着”的形成过程
  • 三 “来着”的功能分析
  • 四 结论
  • 第六章 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中的几个问题
  • 第一节 近代汉语双音虚词演变的四种途径
  • 一 从短语演变成双音虚词
  • 二 从句法结构演变成双音虚词
  • 三 从跨层结构演变成双音虚词
  • 四 从跨同义词交叉缩合演变成双音虚词
  • 第二节 “隐喻”在近代汉语双音虚词语法化中的运作机制
  • 一 “流水”的隐喻认知机制分析
  • 二 副词“流水”形成的隐喻运作机制
  • 三 余论
  • 第三节 “否定副词+言说动词”的语法化路径及其转喻机制
  • 一 言说动词及其否定形式
  • 二 言说动词否定形式的语法化路径
  • 三 言说动词否定形式演变模式的转喻运作机制
  • 四 结语
  • 第四节 近代汉语虚词语法化研究的材料拓展
  • 一 永康话副词“便”的句尾用法
  • 二 永康话程度副词“高”、“危险”与“险火”及相关问题
  • 三 “们”来源于“物”的方言佐证
  • 参考文献
  • 征引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近代汉语中“零”并用情况——“零”零位之意产生的语料证据[J]. 文化学刊 2020(05)
    • [2].近代汉语话语标记“对了”的形成机制与功能探析[J]. 学术探索 2017(02)
    • [3].近代汉语分析型致使结构简论[J]. 殷都学刊 2017(03)
    • [4].近代汉语致使词发展演变研究——以“与、着、遣、放、得”为例[J]. 世界华文教学 2018(01)
    • [5].《训蒙字会》收近代汉语词缀种类与特点[J]. 励耘语言学刊 2016(02)
    • [6].近代汉语米部俗字辑考十一则[J]. 励耘语言学刊 2015(02)
    • [7].《中古近代汉语探微》读后[J].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10(00)
    • [8].近代汉语方俗词理据探寻方法刍论[J]. 语文研究 2018(04)
    • [9].第十六届全国近代汉语学术研讨会在南昌举行[J]. 中国语文 2015(02)
    • [10].近代汉语中“手段”词义梳理[J]. 青年文学家 2016(23)
    • [11].中古近代汉语异形词及其整理与研究价值[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07)
    • [12].《近代汉语读本》札记四则[J]. 宜宾学院学报 2011(02)
    • [13].近代汉语处置式分类评述[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 [14].《近代汉语读本》刘注未详义补正[J].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01)
    • [15].第十三届全国近代汉语学术研讨会征集论文[J]. 中国语文 2008(01)
    • [16].近代汉语介音研究综述[J]. 品位经典 2018(02)
    • [17].近代汉语中的“骑硫磺马”与“马船”小考[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 [18].近代汉语俗语词及句法方言证诂数例[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8(12)
    • [19].近代汉语中的“在于”句[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8(03)
    • [20].近代汉语语气词“吗”的来源及演变[J]. 青年文学家 2011(11)
    • [21].论中古和近代汉语的高频动量词[J].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07)
    • [22].烛幽探微,必得真谛而后止——读董志翘《中古近代汉语探微》[J]. 古汉语研究 2012(01)
    • [23].第十五届全国近代汉语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 古汉语研究 2012(04)
    • [24].近代汉语后期语气词“啊”与“呀”、“哇”、“哪”的关系——以《聊斋俚曲》为例[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5)
    • [25].《近代汉语连词》读后[J]. 长江学术 2011(04)
    • [26].近代汉语中“行”的来源辨略[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S2)
    • [27].近代汉语的话题标记及其演变[J]. 汉语学报 2017(04)
    • [28].第十七届全国近代汉语学术讨论会征集论文[J]. 古汉语研究 2015(04)
    • [29].小议近代汉语中“难道”的语法结构和语用类型[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8(06)
    • [30].略论修辞对近代汉语词汇的影响[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05)

    标签:;  ;  ;  ;  

    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研究及认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