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画教学之———皴法

浅析中国画教学之———皴法

李鸿彬

〔摘要〕中国画独具中国民族风格,在世界美术领域自成一派,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山水画尤为出名。皴法,在山水画的艺术表现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中国画教学皴法

皴法学习是中学美术教学中山水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体现衡量山水画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由于山水画教学受到历史等客观的影响,一直遵循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侧重程式化学习,以学习传统技法为根本。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今教育发展所需。就如何改变和提高中国山水画课堂教学质量,尤其是对中国山水画皴法的学习和认识,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在教学实践中长期观注和研究的对象。

1对中国山水画皴法的认识

作为山水画特有的一种表现语言形式,皴法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从而具备了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我始终坚持弘扬民族文化精神。首先,让学生从观念上认识到中国画的精神内涵与审美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热情。中国山水画皴法,从字面上理解,皴表示皮肤干裂之意。作为山水画特有的一种表现技法,皴法主要是用来表现不同地质结构的山石和不同种类树木的质感和状态的,是我国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表现程式。其种类繁多,名目纷杂,各种皴法都是以各自形状而命名的,如用来表现山石的皴法有披麻皴,斧劈皴,解索皴,荷叶皴,折带皴等。表现树身表皮的有鱼鳞皴,绳纹皴等。其次,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皴法在中国山水画中的作用和价值。山水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有高度的艺术成就,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作为当代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和认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其表现技法,继承和弘扬这门古老的民族艺术。

2对中国山水画皴法的学习

在师生取得共识的基础之上,我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皴法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具体做法是“一看,二摸,三实验。”所谓“一看”,就是事先准备一些结构明确,纹理清晰,质感突出的石块和树皮让学生近距离观看,看清楚其结构的组织,纹理的走向,质感的特点;所谓“二摸”,就是让学生动手去触摸这些有特点的石块和树皮,通过触摸使学生强烈感受到石块和树皮特有的质感和肌理;所谓“三实验”,就是将刚才看到和摸到的结果用笔墨表现出来。虽然,这个时候的学生笔墨还比较简单幼稚,但是,对进一步学习中国山水画皴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一看”、“二摸”、“三实验”的基础上,下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整合比较零碎混乱的各种皴法,使其规范化、条理化,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正确快速的运用和把握不同类型的皴法。具体做法是:将传统皴法进行有效梳理,找出它们相似的共同点,进而归类分组。根据不同皴法的特点,可将传统皴法分成三大类:即点皴、线皴和面皴。通过分类再去引导学生对应相关的石块和树皮,例如,点皴适合表现质地比较粗糙的石块,线皴适合表现质地比较光滑的石块,面皴适合表现质地比较坚硬的石块;树皮的表现以此类推。通过上述的讲解与示范,使绝大多数学生对传统中国山水画皴法有了明确认识和体会。

作为中国山水画皴法学习,如何用笔、如何用墨、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没有笔墨就没有中国画,笔墨作为中国画的载体,是古代画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学生对笔墨的学习和把握。对于用笔,皴法中主要是两种,即中锋运笔和侧锋运笔。一是中锋运笔讲究圆润流畅,行笔要稳健有力,如逆水行舟,如锥画沙,主要用来表现形体结构。初学者容易出现行笔过快的毛病,所画线条光滑,轻浮,绵软,缺乏力度。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先观察后表现的方法。先让学生通过放大镜仔细观察石块和树皮的边缘轮廓,看看它们是不是想象中的光滑整齐。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到看似平整光滑的物体其实都是假象,真实物体的表面都是由凹凸不平高低错落的点和面组成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学生在中锋运笔时自然会把速度慢下来,把力度加上去。二是侧锋用笔讲究含蓄自然,行笔要快慢结合,顿挫有力,主要用来表现形体质感。对于质感的表现学生大都不太理解,为了方便理解,我在教学中采用拓印方法,先将纸张覆盖在石块和树皮表面之上,然后用铅笔擦出石块和树皮的肌理效果,这种做法简单易行,效果突出,能够让学生很快理解质感。最后,教师运用毛笔,宣纸,进行山石,树木的皴法示范,让学生体会到侧锋运笔能够表现出不规则,粗糙的质地效果,而这种效果恰好可以用来表现山石树木的质感,进而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逐步掌握。

用墨是中国画的又一大特色,“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古人把墨当色用是非常高明的做法,用墨的关键在于用水,墨和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墨色变化。怎样让学生尽快掌握用墨方法呢?具体做法是将浓墨调成淡墨,先用淡墨勾画皴擦,不够的地方等画面干后再用重墨加画。通常来讲,画深容易画浅难,画实容易画虚难,只要教会学生浅淡墨色的运用,其他墨法也就容易多了。另外,用墨还需注意毛笔蘸墨蘸水的方法,告诉学生蘸墨蘸水要用笔尖,蘸水在前,蘸墨在后,墨水含量要宜少不宜多,宜干不宜湿,这样画出的墨色自然会有变化。

3皴法学习取得的效果

通过对皴法过程的学习,让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皴法的基本表现方法,激发了学生对中国山水画学习的热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我校开展的“迎新春师生书画展”活动中,学生积极踊跃参加,把学到的这部分知识和技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作品的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通过展览,不仅使学生们获得了学习山水画的兴趣和信心,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今后学习努力的方向

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今后教学中不断巩固和加强。“艺术当随时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如何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需要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作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作者单位: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五中学__

标签:;  ;  ;  

浅析中国画教学之———皴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