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套管论文-梅新忠,王楠,王子珑,孟德平,王华军

同轴套管论文-梅新忠,王楠,王子珑,孟德平,王华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同轴套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增强型同轴套管换热器,热响应实验,热导率,热性能

同轴套管论文文献综述

梅新忠,王楠,王子珑,孟德平,王华军[1](2019)在《增强型同轴套管换热器热响应试验及换热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口120 m深度钻孔中的增强型同轴套管换热器、单U形和双U形地埋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现场热响应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原状土样的实验室测试值相比,单U形和双U形地埋管钻孔的现场测试岩土热导率分别偏高约7.3%和14.7%。增强型同轴套管换热器由于内管外侧设置了螺旋肋片,其环状槽道会不同程度增加流程长度,因此在利用线热源模型进行数据处理时需要修正计算;修正后的测试岩土热导率与U形地埋管测试结果吻合良好。就单位井深换热量而言,大小顺序如下:增强型同轴套管>双U形地埋管>单U形地埋管。(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硕,殷元生,黄可钦,王胜蓝,官燕玲[2](2019)在《同轴套管深埋管换热器延米换热量变化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青岛某埋深2 605 m的同轴套管深埋管换热系统,建立了耦合管内外换热的全尺寸模型,应用Fluent软件进行了一个供暖季的埋管取热仿真模拟,研究深埋管换热器延米换热量变化规律。得出以下结论:埋管位置越深延米换热量越大;同一埋管在不同取热量下,与整根埋管平均延米换热量数值相同的延米换热量的对应位置大致处于同一深度,且该处以上埋深和以下埋深的延米换热量随运行时间的变化规律相反;埋管取热量按一定比值增大,对应埋管各深处的延米换热量也随之按该比例增加。该研究成果可为深埋管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工业加热》期刊2019年02期)

王硕,黄可钦,王胜蓝,官燕玲[3](2019)在《同轴套管式深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青岛某地一个地埋管深度为2 605 m的地热能建筑供暖用同轴套管式深埋管换热系统,建立耦合管内外换热的全尺寸数值计算模型,并利用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个供暖季的仿真计算,分析取热量及运行时间对该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并对内管失热量进行计算,得出以下结论: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能力随运行时间的增加而减弱;地埋管取热量过大会导致供暖后期地埋管进水温度过低,影响系统正常运行;该同轴套管内管的失热量较大。(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期刊2019年04期)

卢来顺,邱旭龙[4](2019)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同轴套管穿刺活检在周围型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同轴套管穿刺活检在周围型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市中心医院2015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周围型肺部病变需行活检明确诊断的患者88例,分为A组与B组,A组47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单纯活检针活检,B组41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经同轴套管穿刺活检;比较分析两组的病灶位置、大小、手术用时、活检病理结果、并发症、费用等指标的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位置、病灶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手术用时(17.23±4.05)min,B组手术用时(23.12±4.81)min,B组手术用时明显比A组长,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A组穿刺后并发气胸2例,咯血1例; B组穿刺后并发气胸1例,无咯血发生。A组并发症发生率6.4%(3/47)较B组高2.4%(1/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45例患者获得满意取材,2例穿刺失败,穿刺成功率95.7%;B组41例均获得满意取材,穿刺成功率100%。讨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技术取材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同轴套管穿刺活检对直径较小的周围型肺部病变进行活检更显优势。(本文来源于《现代医用影像学》期刊2019年03期)

王东东,李晓光,李彬,别志欣,李元明[5](2018)在《经同轴套管穿刺活检同步微波消融治疗高度可疑恶性肺结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同轴套管穿刺活检同步微波消融(MWA)治疗高度可疑恶性肺结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对57例患者65个高度可疑恶性肺结节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及MWA的资料,其中A组23例(29个肺结节)经同轴套管穿刺活检后立即行MWA(同步诊治组),B组34例(36个肺结节)先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后接受MWA(序贯诊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及近期疗效,评价经同轴套管穿刺活检同步MW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活检及MWA技术成功率均为100%。气胸发生率A组31.0%,B组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咯血及胸腔积液发生率A组均为24.1%(7/29),B组分别为27.8%(10/36)及22.2%(8/3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两组均无其他并发症,治疗有效率均为100%。结论 CT引导下经同轴套管穿刺活检同步MWA治疗高度可疑恶性肺结节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梁新宇[6](2018)在《同轴套管式换热器动态换热模型及其敏感性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持续增长,能源紧缺是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开发、利用和优化高性能的换热器对解决能源紧缺问题有重要意义。同轴套管式换热器作为一种新型换热元件,在普通套管式换热器的基础上增加了螺纹和螺旋两个结构特征,减少占地面积的同时提高了换热效率,在制冷空调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针对同轴套管式换热器进行了以下研究:首先,建立同轴套管式换热器的稳态和动态数值换热模型,即分别对内管流体、环管流体以及管壁的控制方程进行离散求解,其中制冷剂采用反映两相流体间速度滑移的近分相流模型,对于同轴套管式换热器流动和换热关联式的处理,本文在水平光滑管经验关联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波纹和螺旋结构的影响,分别应用线性迭加方法和调和平均迭加方法估算同轴套管式换热器的摩擦因子和换热系数。其次,为验证该数值换热模型的准确性,引用Ndiaye的实验数据,分别对蒸发模式和冷凝模式下的稳态工况以及压缩机启动阶段换热器进口制冷剂流量变化的动态工况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稳态工况下,近分相流换热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换热器的出口参数,且模型采用调和平均迭加方法与线性迭加方法的计算结果差异较小,所得换热器出口制冷剂压力、焓以及水温与实验数据的相对误差均在7%以内;动态工况下,近分相流换热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换热器的动态换热过程,且调和平均迭加方法的计算精度高于线性迭加方法。最后,基于该换热器的稳态模型,对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和结构优化。首先根据正交试验设计原理,以该换热器的阻力损失和换热量为试验指标,制定了5因素(波纹管的波深、波距、螺旋角、盘管的螺旋节距、螺旋直径)3水平的正交试验,对18种结构参数的换热器进行模拟分析,其次对试验结果应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进行处理,得出各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影响的趋势、主次顺序、影响程度以及最优结构参数组合,最后利用节能评价准则对正交试验的最优结构参数组合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蒸发模式下,各因素对换热量的影响较小,但波纹管的波深、波距和螺旋角对阻力损失的影响较大;冷凝模式下,仅波纹管的波深对换热量的影响较大,但各因素对阻力损失均有显着性影响,且主次顺序为波纹管的波深、波距、螺旋角、盘管的螺旋节距、螺旋直径。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同轴套管式换热器的数值模拟和优化设计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5-26)

邵思辉,杨蕾,李立会,革敏,瞿媛[7](2017)在《CT引导下经同轴套管针肺部病变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同轴套管针肺部病变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6年7月37例在我院行肺部肿块CT引导经同轴套管针,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的资料,对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37例穿刺全部成功,成功率100%。出现的并发症中气胸占27%、少量胸腔积液8.1%、肺出血5.4%、咯血13.5%、穿刺口出血24.3%。结论该技术并发症轻微、发生率低,严重并发症少见,较为安全,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非常重要。(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7年12期)

冯威健,吴向荣,杨林风,要洁,方桦[8](2016)在《导向器辅助CT引导经皮同轴套管切割活检术在腹膜后淋巴瘤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导向器辅助CT引导经皮同轴套管切割活检术在腹膜后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18例因腹膜后肿块无法行手术取材活检的患者,均在导向器辅助CT引导下行经皮同轴套管切割活检术。每例患者至少切取5条以上活检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另顺铂10~30 mg通过套管针注射至肿瘤内。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导向器辅助CT引导下穿刺,取材成功率为100%。操作时间为20~40 min,平均30min,扫描5~9个序列,45~90幅图片。未发生出血、气胸等并发症。10例诊断为淋巴瘤,6例为弥漫大B淋巴瘤,2例为滤泡性淋巴瘤,2例为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瘤;Ann Arbor分期:Ⅱ期2例、Ⅲ期6例、Ⅳ期2例。治疗采用放化疗结合的模式。结论导向器辅助CT引导经皮同轴套管切割活检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诊疗技术,对腹膜后淋巴组织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肿瘤学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彭华俊,叶立,童正明,林海波[9](2014)在《同轴套管间涡旋流动及强化传热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对旋转两同轴套管间的涡旋流动,能够带来二次流强化传热传质作用,在航空、水处理、生态保护、生物工程和膜分离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使用Fluent软件,对同轴套管间涡旋流动及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考察了内管转速、内外管壁面温差等操作参数变化对同轴套管间流体传热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涡旋流动与传热效率之间的关联关系。模拟结果表明:内管转速增加在流场中形成泰勒涡,涡流扰动增大了高温壁面与流体间的热流密度,增强了流体传热效率。增大内外管壁面温差,也可加强流体传热性能,但其强化作用不及内管转速的强化作用显着。受流场中泰勒涡影响,流体速度、温度及热流密度沿轴向的分布都呈正弦状周期性波动,在相邻两涡交界面处,流体传热性能最好,在涡中心处的传热性能最差。(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刘婧,高科,孟祥瑞,李冰[10](2012)在《地下同轴套管式换热器取热工况热响应实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源热泵系统凭借其节能和环保的特性,一经问世就迅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课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一直是地源热泵技术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对比传统的单U型换热器,对新型的同轴套管型换热器的取热工况进行试验研究,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说明其具有良好的传热效果。(本文来源于《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期刊2012年10期)

同轴套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青岛某埋深2 605 m的同轴套管深埋管换热系统,建立了耦合管内外换热的全尺寸模型,应用Fluent软件进行了一个供暖季的埋管取热仿真模拟,研究深埋管换热器延米换热量变化规律。得出以下结论:埋管位置越深延米换热量越大;同一埋管在不同取热量下,与整根埋管平均延米换热量数值相同的延米换热量的对应位置大致处于同一深度,且该处以上埋深和以下埋深的延米换热量随运行时间的变化规律相反;埋管取热量按一定比值增大,对应埋管各深处的延米换热量也随之按该比例增加。该研究成果可为深埋管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轴套管论文参考文献

[1].梅新忠,王楠,王子珑,孟德平,王华军.增强型同轴套管换热器热响应试验及换热对比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9

[2].王硕,殷元生,黄可钦,王胜蓝,官燕玲.同轴套管深埋管换热器延米换热量变化规律的研究[J].工业加热.2019

[3].王硕,黄可钦,王胜蓝,官燕玲.同轴套管式深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研究[J].制冷与空调.2019

[4].卢来顺,邱旭龙.超声引导下经皮同轴套管穿刺活检在周围型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

[5].王东东,李晓光,李彬,别志欣,李元明.经同轴套管穿刺活检同步微波消融治疗高度可疑恶性肺结节[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8

[6].梁新宇.同轴套管式换热器动态换热模型及其敏感性分析研究[D].湖南大学.2018

[7].邵思辉,杨蕾,李立会,革敏,瞿媛.CT引导下经同轴套管针肺部病变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

[8].冯威健,吴向荣,杨林风,要洁,方桦.导向器辅助CT引导经皮同轴套管切割活检术在腹膜后淋巴瘤中的应用[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6

[9].彭华俊,叶立,童正明,林海波.同轴套管间涡旋流动及强化传热数值模拟[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4

[10].刘婧,高科,孟祥瑞,李冰.地下同轴套管式换热器取热工况热响应实验分析[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2

标签:;  ;  ;  ;  

同轴套管论文-梅新忠,王楠,王子珑,孟德平,王华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