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源型城市竞争力的重塑与提升

我国资源型城市竞争力的重塑与提升

论文题目: 我国资源型城市竞争力的重塑与提升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作者: 吴奇修

导师: 陈晓红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冷水江,博弈

文献来源: 中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建国以来,在大规模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一大批资源型城市伴随着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而相继兴起,这些城市为国民经济乃至国家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经过多年的高强度开发,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储备逐渐枯竭,开采成本急剧上升,竞争力严重削弱,富余下岗人员大幅增加。主导产业的衰退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这些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些情况严重的城市已经陷入举步维艰的地步。因此,根据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自身规模、特色和优势,通过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在推动资源型城市经济、文化和环境改造的同时重塑与提升其竞争力,对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研究分为四部分(共十一章): 第一部分(第一、二章):第一章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评价的基础上,主要阐述研究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对我国的资源型城市进行界定和分类,在详细分析其特点后指出资源型城市重塑与提升竞争力的必要性及存在的困难,并总结了国外资源型城市的成功经验。 第二部分(第三、四、五、六章):第三章总括性的提出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最终要依靠产业转型、社会转型、环境改造这三大支柱在无形的力(开放和文化)和有形的手(政府)的共同促进下更为协调的互动。第四章指出产业转型包括衰退产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

1.2.1 资源型城市的界定

1.2.2 国内资源型城市的特点

1.2.3 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性

1.2.4 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的困难

1.2.5 国外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与启示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的框架与内容

1.4.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国外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

2.1.2 国外矿业城市转型模式比较研究

2.1.3 资源型城市转型完成后对城市的研究

2.1.4 关于城市竞争力的主要研究成果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关于资源型城市的概念问题

2.2.2 关于资源型城市的确定

2.2.3 关于资源型城市的数量

2.2.4 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2.2.5 关于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思路与对策

2.2.6 其他的研究

2.3 研究述评

第三章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模式探究

3.1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模式构建

3.1.1 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理论模型

3.1.2 模式构建

3.2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三大支柱

3.2.1 产业转型

3.2.2 社会转型

3.2.3 环境改造

3.3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系统工程

3.3.1 三大支柱的内部关系

3.3.2 无形的力:开放与文化

3.3.3 有形的手:政府

3.3.4 三大支柱与三因素的互动关系

3.4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基本理念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4.1 衰退产业的识别

4.1.1 衰退产业的识别因素

4.1.2 衰退产业的分类识别

4.2 新兴主导产业的选择

4.2.1 现有主导产业选择原则的偏差

4.2.2 资源型城市新兴主导产业“3+4”选择原则

4.3 产业转型模式选择

4.3.1 产业转型的三种可行模式

4.3.2 基于条件的模式选择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资源型城市社会转型

5.1 社会转型系统的构建

5.2 社会转型的原因子系统

5.2.1 城市体制约束的因素识别

5.2.2 文化发展滞后的因素识别

5.3 社会转型的支持子系统

5.3.1 “ADIC”政府职能转型模式的系统构建

5.3.2 通过“3T”培训模式促进观念转变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博弈分析

6.1 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背景

6.1.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6.1.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6.1.3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6.2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6.3 可持续发展的博弈分析

6.3.1 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6.3.2 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代际公平)

6.3.3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6.4 博弈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7.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7.1.1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7.1.2 建立资源型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

7.1.3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功能

7.2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设计

7.2.1 确定性指标

7.2.2 影响性指标

7.3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解释

7.3.1 确定性指标的具体解释

7.3.2 影响性指标的具体解释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基于 DEA的资源型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建立

8.1 数据包络分析(D EA)概述

8.1.1 DEA涵义

8.1.2 数据包络分析研究的发展

8.1.3 DEA方法特点

8.2 基于 DEA的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指标的构建

8.3 基于 DEA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指数模型的实证研究

8.3.1 样本选择

8.3.2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结果和分析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冷水江市城市竞争力重塑实证分析

9.1 冷水江市城市竞争力重塑阶段分析

9.1.1 冷水江市市情概要

9.1.2 冷水江市竞争力指标样本数据聚类分析

9.1.3 冷水江市竞争力重塑阶段分析

9.2 冷水江市城市竞争力重塑因素分析

9.2.1 冷水江市城市竞争力指数计算

9.2.2 冷水江市城市竞争力重塑因素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

9.2.3 冷水江市城市竞争力重塑各因素计量结果和分析

9.2.4 冷水江市竞争力重塑因素分析

9.3 冷水江市竞争力重塑中长期规划设计

9.3.1 中长期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9.3.2 总体目标

9.3.3 竞争力重塑方向和重塑重点

9.3.4 冷水江市竞争力重塑重点项目安排与重大平衡

9.3.5 冷水江市竞争力重塑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9.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对策

10.1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10.2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内部对策

10.2.1 根据城市特点选择针对性的对策

10.2.2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提升的普适性对策

10.3 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外部对策

10.3.1 国家应把矿业作为第一产业和基础产业来对待

10.3.2 制定科学的全国矿业发展战略

10.3.3 以促进矿业发展为基调调整和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10.3.4 促进矿山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0.3.5 应将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纳入国家区域政策体系

10.3.6 确定一定时期内重点扶持的资源型城市名单

10.3.7 设立资源型城市结构转型专项资金

10.3.8 设立“接续产业或替代产业开发区”

10.3.9 指导资源型城市制定经济结构转型的总体规划

10.3.10 对于新开矿山应选择适当的“矿城模式”

10.3.11 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

10.4 小结

第十一章 结论与展望

11.1 全文结论

11.2 不足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过与本研究相关的论文

发布时间: 2006-03-28

参考文献

  • [1].上海城区竞争力研究[D]. 陈琳霞.复旦大学2004
  • [2].中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心城区综合竞争力研究[D]. 鲍永安.河海大学2006
  • [3].区域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 左继宏.武汉理工大学2005
  • [4].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动态比较研究[D]. 李闽榕.福建师范大学2006
  • [5].区域竞争力的形成机理与测评研究[D]. 周群艳.上海交通大学2006
  • [6].企业信息资源利用与竞争力提升的相关研究[D]. 王凌芳.北京邮电大学2008
  • [7].中小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D]. 曹敏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标签:;  ;  ;  ;  

我国资源型城市竞争力的重塑与提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