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榄香烯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β-榄香烯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论文摘要

从姜科植物温郁金,又称温莪术的根茎中分离出的β-榄香烯是我国自行开发研制的抗肿瘤药物榄香烯乳的主要成分。近几年国内对β-榄香烯的抗癌作用及其特点、机制已有广泛的研究,结果表明其抗肿瘤作用与传统的化疗药物不同之处在于该药兼具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提高免疫功能的双重效应。但β-榄香烯为脂溶性化合物,临床使用的剂型只有乳剂,稳定性较差,因此在临床上只能作为二线药物。本文简述了β-榄香烯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在总结β-榄香烯衍生物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为改善水溶性和提高抗肿瘤活性,对先导化合物β-榄香烯进行结构修饰,在其结构中引入脂环(肪)胺、杂环胺、羧酸、氨基酸,共设计并合成了84个β-榄香烯衍生物,其中78个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分为三个结构系列:13位含氮杂环、羧酸、氨基酸单取代β-榄香烯衍生物41个;13,14位含氮杂环双取代β-榄香烯衍生物19个和13,14位分别由氯和含氮杂环取代的β-榄香烯衍生物24个。经1H-NMR、IR和MS波谱分析确证结构。考察了合成路线中β-榄香烯的氯代反应和氯代β-榄香烯的亲核取代反应的反应条件,并总结了目标化合物的图谱特征。用SRB法测定了所合成的84个化合物对HL-60、HeLa、SGC-7901三种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79个化合物的活性高于先导化合物β-榄香烯;有4个化合物的IC50值比β-榄香烯低2个数量级;25个化合物的IC50值比β-榄香烯低5倍以下。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78个化合物的活性高于先导化合物β-榄香烯;3个化合物的IC50值比β-榄香烯低2个数量级;24个化合物的IC50值比β-榄香烯低5倍以下。对人早幼粒性白血病HL-60细胞,73个化合物的活性高于先导化合物β-榄香烯;6个化合物的IC50值比β-榄香烯低2个数量级;29个化合物的IC50值比β-榄香烯低5倍以下。并根据以上测定结果,初步探讨了构效关系,为今后进一步研究β-榄香烯类抗肿瘤药物奠定了基础。用MTT法测定了β-榄香烯及13个活性较好的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耐阿霉素乳腺癌细胞株MCF-7/Adr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β-榄香烯和这些目标化合物抑制这二种细胞的IC50值基本相同,说明这13个β-榄香烯衍生物对MCF-7/Adr细胞株不具有耐药性,即与阿霉素无交叉耐药性。为了进一步探讨β-榄香烯衍生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考察了IC50值最小的三个化合物DX-42、DX-54、DX-56对K562细胞株的生长抑制和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在低浓度条件下没有细胞毒作用;在低于5μM浓度条件下对K562细胞株也不具有诱导凋亡作用。Western blot分析法的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DX-42、DX-54、DX-56在2~4μM即可抑制AKT和mTOR激酶的磷酸化,说明其对肿瘤细胞的作用途径之一是抑制了mTOR/或AKT的活性。选择体外活性较强的5个化合物进行体内抑制H22、S180小鼠移植性肿瘤实验,这些化合物对这二种肿瘤的抑制活性均高于β-榄香烯,但根据小鼠死亡数量和体重减轻情况,其中4个化合物相对毒性较大,而化合物DX-25以25、50、100 mg·kg-1·d-1的剂量进行三次重复实验,对H22肿瘤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25.30%、40.85%、52.15%。对S180肿瘤二次重复实验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18.72%、35.53%和55.94%,且毒性低于β-榄香烯。对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和较低毒性的DX-25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初步探讨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在体外实验中,对人癌细胞HL-60、SGC-7901、HeLa、BEL-7402和HepG2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低剂量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高剂量抑制增殖。对荷瘤小鼠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同时,不抑制小鼠碳粒廓清能力。凋亡形态学及生化学检测证明,DX-25在高于15μM浓度条件下,能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将肿瘤细胞阻滞于G0/G1期,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其抗肿瘤机制之一,并且其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可被Caspase家族抑制剂以及Caspase-3抑制剂对抗。本课题研究结果说明,通过在β-榄香烯结构中引入含氮原子、氧原子的极性基团来改善其水溶性,所合成的β-榄香烯衍生物中的绝大多数化合物抗癌活性有了显著提高,因此这类化合物很有研究前途,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先导化合物β-榄香烯的化学研究
  • 1.2 β-榄香烯的药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1.3 β-榄香烯的临床应用进展
  • 1.4 β-榄香烯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 第二章 β-榄香烯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
  • 2.1 β-榄香烯衍生物的设计
  • 2.2 β-榄香烯衍生物的合成
  • 第三章 β-榄香烯衍生物的抗癌活性与构效关系讨论
  • 3.1 β-榄香烯衍生物的体外抗癌活性与构效关系讨论
  • 3.2 β-榄香烯衍生物的体内抗癌活性
  • 3.3 DX-25的抗癌作用研究
  • 第四章 实验部分
  • 4.1 化学实验部分
  • 4.2 药理实验部分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 [1].榄香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18)
    • [2].榄香烯乳液行胸膜固定术治疗难治性气胸的价值分析[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05)
    • [3].榄香烯的中国菊科植物资源报告[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06)
    • [4].榄香烯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临床 2009(22)
    • [5].榄香烯口服乳致斑丘疹一例[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20(03)
    • [6].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榄香烯注射液作用机制分析[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0(05)
    • [7].榄香烯注射液不良反应及其防治[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53)
    • [8].榄香烯抗肺癌作用的研究进展[J]. 辽宁医学杂志 2018(02)
    • [9].榄香烯注射液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姑息治疗的效果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26)
    • [10].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子制备[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03)
    • [11].榄香烯乳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06)
    • [12].榄香烯原料药及制剂国家标准提高工作分析[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8(08)
    • [13].榄香烯注射液临床治疗恶性肿瘤再评价学术征文启事[J].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02)
    • [14].榄香烯乳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32)
    • [15].榄香烯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J]. 中国药师 2011(10)
    • [16].δ-榄香烯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研究[J]. 中国药房 2009(09)
    • [17].榄香烯抗肿瘤活性机理及其衍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18].榄香烯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J]. 山西中医 2015(05)
    • [19].1例榄香烯致过敏性休克的不良反应分析[J]. 北方药学 2020(08)
    • [20].榄香烯乳联合热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 2009(06)
    • [21].榄香烯治疗肺癌导致的胸腔积液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17)
    • [22].榄香烯乳联合白介素-2局部治疗老年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03)
    • [23].榄香烯脂质体系列靶向抗癌天然药物基础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04)
    • [24].榄香烯乳持续高热低渗腹腔灌注兔实验研究[J]. 中国肿瘤临床 2008(09)
    • [25].榄香烯乳静脉联合胸腔置管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05)
    • [26].榄香烯口服乳治疗食道癌胃癌的临床疗效[J]. 中华全科医学 2014(07)
    • [27].榄香烯乳联合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40例疗效分析[J]. 中外医疗 2008(18)
    • [28].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化放疗在鼻咽癌中的应用[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11)
    • [29].35例榄香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J]. 海峡药学 2019(03)
    • [30].胸腔内注射榄香烯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的系统评价[J]. 现代肿瘤医学 2018(02)

    标签:;  ;  ;  ;  

    β-榄香烯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