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靖园

对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靖园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应用探讨

一、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处理常见技术问题的分析

在道路施工中,软土路基是必不可少的,由于软土路基的用土非常稀松,所以在技术上要求非常严格。软土路基如果做的不好,就会对后续的施工有影响,直接影响到整个路面的质量。如何才能做好软土路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软土路基强度低

软土路基的强度非常低,如果基础没有打好,就很难保证路面的强度,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不但会带来安全隐患,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软路基没有做好,上面有大的载荷时,就会出现凹坑、塌方等。所以一定要在原材料和施工技术上严格把关。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土质进行化验,根据化验结果,制定可行性方案,尽可能大的提高软土路基的强度。

2.边坡稳定遭破坏

在雨季时,由于雨量增多,雨水长时间冲刷就会对边坡的路基造成严重的破坏。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边坡的质量,确保用好的材料,好的技术。要经过多次的实验,即使再大的雨水也不会冲坏边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路面在交工后不发生质量问题,不

会有安全隐患,不会重新返工。好的方法一定要保留,并且要不断创新,最终目的是保证边坡的质量。

3.软土路基易在荷载作用下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

在这种情况将导致路基失去稳定性,因而软土质地段对道路工程的建设其实非常不利。不过为了使得道路工程中的实际情况与城市规划总体需求得到满足,必需要选择软土质地段实行施工。毕竟软土有着较小的荷载系数,因而在处理地基的过程里,必需加一部分硬质土壤。否则对于路基的强度将很难得到控制。于是便形成了技术问题的客观性,技术人员在给软土路填土过程中应当重视填土的控制度,使得路基的剩余沉降和沉降得到严格控制,从而使得路基更具有稳定性。总的来说,处理市政道路软基时应采取恰当的方法使得软土路基更加牢固。因此,路基将很少再受到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应防护路堤边坡,避免因受雨水冲刷遭到破坏。处理道路软基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因而必须高度重视。

二、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1.表层排水处理法

在众多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当中,表层排水法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所谓的表层排水法,指的就是在填筑路基之前为了降低路基的含水量排除地表水分,需要在地面上开挖一些小水沟。排除地表的水分之后,需要及时进行路基的回填工作。回填材料一般采用沙子石块,还需要保证这些砂砾的通风性、透气性好,将盲沟的作用发挥充分。一般来说,开挖水沟必须结合当地的地质、地形,所以有必要在开挖之前对施工地区的地质、地形情况予以细致的勘察,保证排水沟渠布局的合理性和排水的流畅性。在表层排水法的利用之下,地表的水分可以被排除掉,增强了地基的稳定性。

2.排水砂垫层固结法

如果软土层具有较大的含水量或者软土层的厚度不是特别大,可以采取这种方法予以解决,砂垫层的最佳厚度是零点五至一点二米,在砂垫层的辅助作用下,软土层更加坚硬,加强了排水效果。在利用砂垫层方法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为施工设备创造较好的作业和通行条件,因为机械设备自身具有较大的重量,所以在软土层上部通过的时候会致使通道发生变形。对于这种情况,如果对软土层仅仅依靠设置砂垫层来处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一味的增加砂垫层的厚度将直接使施工的成本投入大幅度增加,所以应该将砂垫层方法与其他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此外,在铺设砂垫层的时候要保证铺填的均匀程度。

3.粉喷桩加固法

当进行粉喷桩施工的时候,应该控制好喷粉高程、停灰面以及钻机下钻深度,同时确保粉喷桩的长度符合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此外,对喷粉机的要求也相当严格,所用的喷粉机必须自带粉体计量装置,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其在施工中出现的误差几率和误差大小。与此同时,需要定期的检查粉喷桩,主要的检查对象是其成桩直径和搅拌的均匀程度,而且对于钻头的定期检查也不能被忽略,将其直径的磨耗量控制在2cm之间。开展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钻头被提高到地面以下半米,这个时候要立即使喷粉机停止喷粉;如果因为出现故障而终止喷粉,那么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二次喷粉接桩的时候和第一次喷粉重叠的长度总共不能超过1米。泵送水泥在开展粉喷桩施工的过程中要保持持续进行,而且材料的使用量以及泵送固化材料的时间需要进行实时的记录,这项工作要交给专业的人士负责,将用量的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4.强夯法

强夯法就是利用夯锤物对软基进行强夯操作,能够提高软土地基的各方面性能,最终达到提升软土地基承载力的目的,避免了地基沉降事故的发生。一般,强夯法适用于低饱和粉土、素填土、粘性土、杂填土等软土路基的加固。其施工要点为:

(1)在正式施工之前,为确保夯实效果,应在地面上铺设不小于1m的碎石土垫层。同时,一定要对施工地段进行放样测量,明确夯实位置与间距。一般,夯实位置应按照三角形或正方形进行布置;夯点间的间距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和加固深度来确定,一般可取5-9m。

(2)进行夯击时,夯击遍数应由试验确定,最好夯实3遍,从两侧向中间分排进行。

(3)当夯实量达到1~2cm的时候;或是同一夯位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5cm,单点夯击次数≮4击;或是单位面积累计夯击>2000kN?m,夯坑深度>120cm时,就可以停止夯实施工。

(4)满夯结束7d后应对强夯处理地基取样进行湿陷性系数、干密度、承载力等项目的检测。其检测频率为500m钻探一处,每隔lm的深度范围取样。检测标准如下:①湿陷性系数:每处的平均值:δs≤0.005,最大值不超过0.015。②干密度:强夯的平均值ρd≥1.58g/cm3,最小值不小于1.50g/cm3。

5.预压与堆载预压法

预压与堆载预压法是指在饱和软粘土路基上施加荷载后,孔隙水被缓慢排出,孔隙体积随之逐渐减少,路基发生固结变形。同时随着超静水压力逐渐消散,有效应力逐渐提高,路基土强度逐渐增长。施工注意点主要有:(1)堆载面积要足够大,顶面积不小于建筑物底面积,底面积也要适当加大。(2)严格控制加荷速率,一般加载速率应控制在0.1m/d,避免部分堆载过高引起局部破坏。(3)对超软粘性路基,荷载的大小、施工工艺要精心设计,以避免对土的扰动和破坏。(4)在施工前后,应注意加强施工观测。前期,每层观测一次,填至2.5m时每天观测一次至路基施工标高。在堆载预压期间,每3d观测一次直至预压期结束。观测时,一般是对地基的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和孔隙压力进行观测,一般其观测标准为:最大竖向变形率每天不应超过10mm;边桩水平位移每天不应超过5mm;路基中孔压不得超过预压荷载的50%-60%。

结束语

综上所述,软土路基的施工在路面施工中是非常困难的,也是路面施工的重中之重,一定要选择好的施工技术,聘用有资质的施工队。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严格把关,拿数据说话。学习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在施工中不断创新,不同的路段,要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确保路段施工质量,保证路面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魏晶.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的软基处理分析.科技致富向导,2011.

[2]注双杰,张留俊,刘松玉,等.道路不良地基处理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标签:;  ;  ;  

对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靖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