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磷酸肌酸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论文摘要

目的:尽管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避免了体外循环的打击,但术中的心肌损伤不能完全避免。磷酸肌酸应用于体外循环下的心脏手术,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已得到肯定,但对其应用于非体外循环下的冠脉搭桥手术的报道尚没有。本研究旨在观察磷酸肌酸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中对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以及白介素-6和白介素-8的影响。方法:(1)将40名冠脉造影显示冠心病三支病变拟行非体外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名。在实验组:将2g磷酸肌酸加入250ml乳酸钠林格式液中,在麻醉后手术开始以200-250ml/h速度匀速静点。对照组则输入不含磷酸肌酸的乳酸钠林格式液。(2)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手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抽取静脉血。(3)在抽血后2小时内,将标本在4℃条件下置入离心机3000rpm 5分钟取血清冷冻于-70℃冰箱。(4)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下实施手术。常规经右桡动脉置动脉穿刺管直接动脉测压,经右颈内静脉置双腔Arrow静脉穿刺管。胸部正中切口,纵劈胸骨,游离左乳内动脉,同时取大隐静脉或(和)桡动脉。乳内动脉离断后切开心包并悬吊,同时静脉应用肝素1mg/kg体重。采用Guidant心脏表面固定器固定靶血管,切开冠脉后置入分流栓,以7-0 Prolene线连续缝合行端侧吻合。依前降-右冠-回旋顺序行远端吻合。近端吻合采用主动脉侧壁钳钳夹升主动脉,主动脉打孔,修剪桥血管后以6-0 Prolene线行连续端侧吻合。(5)术后观察室性心律失常发病率和低心排综合症发病率。(6)集中检测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白介素-6和白介素-8。(7)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实验组男性15人,女性5人,平均年龄60.7±2.0,合并糖尿病7人,合并高血压12人,合并左主干病变4人,平均射血分数59.4±1.9。对照组男性14人,女性6人,平均年龄57.1±1.9,合并糖尿病5人,合并高血压14人,合并左主干病变4人,平均射血分数56.8±2.1。两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2)手术结果:实验组共搭桥63支,其中乳内动脉桥18支,桡动脉桥4支,大隐静脉桥41支,远端吻合口共71个,平均桥血管数目为3.15±1.09支,平均远端吻合口3.55±0.14个。对照组20名患者共搭桥59支,其中乳内动脉桥18支,桡动脉桥2支,大隐静脉桥39支,远端吻合口共63个,平均桥血管数目为2.95±0.60支,平均远端吻合口3.15±0.17个。两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3)肌酸激酶结果:两组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3个时间点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1),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48小时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肌酸激酶同工酶结果:两组术前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3个时间点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1),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术后48小时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10)。(5)心肌肌钙蛋白I结果:两组间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比较4个时间段均有明显差异(P<0.001),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6)白介素-6结果:两组间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术后6小时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3个时间点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10)。(7)白介素-8结果:两组间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0.05、P<0.01和P<0.01,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48小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8)室性心律失常发病率和低心排综合症发病率结果:实验组有1名患者术后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无低心排综合症发生,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有6名患者术后出现室性心律失常,2名患者并发低心排综合症,无死亡病例。两组患者均未有中转体外循环下手术。两组比较室性心律失常发病率和低心排综合症发病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磷酸肌酸可明显减少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中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释放。(2)磷酸肌酸可明显减少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中心肌肌钙蛋白的释放。(3)磷酸肌酸可减少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中炎性因子的释放。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论文 磷酸肌酸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中心肌保护作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磷酸肌酸心肌保护机制及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自体血回输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9(04)
    • [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01)
    • [3].高龄患者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CABG围手术期疗效与安全性对比研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20(09)
    • [4].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电解质紊乱的临床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13)
    • [5].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比较[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05)
    • [6].老年女性患者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近远期预后对比[J]. 中国循环杂志 2015(12)
    • [7].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脑损伤对比研究[J].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6(03)
    • [8].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的麻醉处理方式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05)
    • [9].4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护理配合[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22)
    • [10].75岁及以上老人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的比较[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13)
    • [11].米力农和多巴胺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7(06)
    • [12].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31)
    • [13].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 2017(33)
    • [14].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分析[J].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8(02)
    • [15].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比较[J]. 巴楚医学 2018(03)
    • [16].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室壁瘤线样缝合13例治疗体会[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04)
    • [17].老年冠心病患者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疗效及近期心功能变化的对比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11)
    • [18].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对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J]. 上海医学 2015(08)
    • [19].罗库溴铵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J]. 中国伤残医学 2013(10)
    • [20].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3(06)
    • [21].微创经胸壁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01)
    • [22].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08)
    • [23].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效果比较[J]. 现代医药卫生 2014(16)
    • [24].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处理[J]. 内蒙古中医药 2013(11)
    • [25].补肾活血汤改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13(09)
    • [2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3(24)
    • [27].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配合[J]. 基层医学论坛 2011(27)
    • [28].非体外循环下高龄患者多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27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09)
    • [29].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相关因素的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13)
    • [30].高海拔地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8例临床分析[J]. 高原医学杂志 2009(S1)

    标签:;  ;  ;  ;  ;  ;  ;  

    磷酸肌酸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