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派运用姜桂附的规律研究

扶阳派运用姜桂附的规律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从扶阳派医案及著作入手,以《伤寒论》理论为指导,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对扶阳派运用姜、桂、附的规律进行研究。方法:收集.5位扶阳派医家运用姜、桂、附的医案424例,处方969个,包括初诊处方424个,复诊处方545个。从中提取医案来源、病证名、舌象、脉象(包括指纹)、症状、各医案处方用药(包括初诊和复诊)、药物用量、煎服法、处方剂型、姜桂比例、桂附比例、姜附比例、姜桂附比例、复诊姜桂附的加减变化量、药后反应、用药季节、患者性别、年龄共18项内容,对其中的症状、中药名称、剂量作数据规范处理,在资料经统一规范的基础上,利用Microsoft Access建立4个资料数据表,包括:①医案相关资料表:②症状规范表;③初诊及复诊处方用药表;④复诊姜桂附用量加减变化表。数据表建成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综合5位医家运用姜桂附的规律,得出以下结果:1.处方用药2~17味,处方剂型有:汤剂,丸剂,酒醴剂。2.干姜、桂枝、制附子3味药在各位医家的处方中使用频数居同类药物中最高。姜桂附用量范围及常用剂量如下:①姜干姜用量范围1.5~500g,常用剂量4.5~60g。生姜用量范围3~240g,常用剂量6~62g。煨姜用量范围6~12g,常用剂量9g。炮姜用量范围3~120g,常用剂量9~30g。姜炭用量范围1.5~50g,常用剂量4.5~15g。生姜皮用量范围4.5~60g,常用剂量9g。生姜汁用量范围10~20滴,或半茶匙~一茶匙,常用剂量10滴。②桂肉桂用量范围0.9~24g(汤剂),10~60(丸剂)。常用剂量1.2~10g。桂枝用量范围1.8~50g(汤剂),丸剂可用至60g。常用剂量4.5~15g。桂心用量范围3~9g,常用剂量3~6g。③附制附子用量范围1.5~500g,常用剂量4.5~60g。附子初诊起始用量4.5~250g,常用起始用量9~100g。生附子仅用1次,用量为18g,先煎2小时。制天雄用量范围60~150g,常用剂量60g。川乌用量范围6~15g,常用剂量9~15g。草乌用量范围4.5~10g,常用剂量6g。煎服法上,附子、乌头均先煎;肉桂后下或冲服。3.复诊加减变化规律①复诊加减变化频数规律:干姜、制附子用量增加的频数均大于用量减少的频数,生姜用量增加的频数均小于用量减少的频数。②复诊姜桂附用量不变的频数分析:吴佩衡、徐小圃、祝味菊3位医家复诊使用姜桂附时,维持原用量不变的频率均在40%以上;范中林复诊使用姜桂附时,用量不变的频率均在40%以下;唐步祺使用姜、桂时,用量不变的频率在40%以下,使用制附子时,用量不变的频率在40%以上。4.姜桂附比例与用量关系①常用姜桂、桂附、姜附比例常用姜桂比例为:1∶1、3∶1、2∶1,各类姜用量大于或等于桂枝类用量:常用桂附比例为:1∶10、1∶2、1∶3、1∶6,桂枝类用量小于或等于附子类用量;常用姜附比例为:3∶10、1∶2、3∶5、1∶1,各类姜用量小于或等于附子类用量。②通过分析5位医家运用姜桂附三类药物的比例,得出用量关系上存在的共同规律:附子类用量大于或等于各类姜用量,各类姜用量大于或等于桂枝类用量。③姜桂附同类药物之间比例桂枝、肉桂同用,以桂枝用量大于或等于肉桂居多;各类姜同用,生姜用量大于或等于其它姜用量。5.处方用药特点①扶阳派医家在使用姜桂附时,多配伍性味辛温、甘平、甘温、苦温、辛热的药物;②吴佩衡、范中林、唐步祺3位四川籍扶阳派医家使用附子多与甘草配伍;而祝味菊、徐小圃2位省外扶阳派医家使用附子常与磁石、龙牡等重镇潜阳药及安神药酸枣仁、茯神等配伍;③运用姜桂附时,常配健脾化湿药。结论:1.干姜、桂枝、制附子为扶阳派医家温扶阳气的常用药。2.研究得出扶阳派医家使用姜桂附的用量范围、常用剂量、用法,为临床辨证论治、处方用药提供了依据和思路。3.扶阳派医家在使用干姜、制附子温阳时,多为起效后逐渐增加用量。而生姜起始用量一般较大,因生姜多用于阳虚兼外感,表证解除后,生姜即减量或换为干姜以发挥更好的温里作用。在复诊使用姜桂附时,吴佩衡、徐小圃、祝味菊常维持原用量;范中林加减变化较多:唐步祺使用姜、桂时多有加减,使用附子则常维持原用量。4.扶阳派医家运用姜桂附三类药物时,在用量关系上呈现出共同的规律:附子类用量大于或等于各类姜用量,各类姜用量大于或等于桂枝类用量。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附、姜、桂。5.扶阳派医家处方用药既反映出重视阳气的共性,而不同地域的医家又体现了不同的用药特色。综上,扶阳派医家对姜、桂、附的运用,在用量、配伍、复诊加减变化、以及姜、桂、附的使用比例上既各具特点,又有共同规律可循。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意义
  • 研究方法
  • 1 资料收集
  • 1.1 资料来源
  • 1.2 资料选取
  • 2 资料整理
  • 2.1 资料规范
  • 2.1.1 症状规范
  • 2.1.2 中药名称规范
  • 2.1.3 中药用量规范
  • 2.2 资料处理
  • 研究结果
  • 1 吴佩衡
  • 1.1 姜桂附用量
  • 1.1.1 姜
  • 1.1.1.1 最大用量分析
  • 1.1.1.2 用量与用法
  • 1.1.2 桂
  • 1.1.2.1 最大用量分析
  • 1.1.2.2 用量与用法
  • 1.1.3 附
  • 1.1.3.1 最大用量分析
  • 1.1.3.2 用量与用法
  • 1.2 复诊姜桂附加减变化
  • 1.2.1 姜
  • 1.2.2 桂
  • 1.2.3 附
  • 1.2.4 姜桂附维持原用量的频数及频率
  • 1.3 姜桂附比例
  • 1.3.1 姜桂比例
  • 1.3.2 桂附比例
  • 1.3.3 姜附比例
  • 1.3.4 姜桂附同类药物之间比例
  • 1.4 处方主要用药
  • 1.5 吴佩衡运用姜桂附规律总结
  • 2 徐小圃
  • 2.1 姜桂附用量
  • 2.1.1 姜
  • 2.1.1.1 最大用量分析
  • 2.1.1.2 用量与用法
  • 2.1.2 桂
  • 2.1.2.1 最大用量分析
  • 2.1.2.2 用量与用法
  • 2.1.3 附
  • 2.1.3.1 最大用量分析
  • 2.1.3.2 用量与用法
  • 2.2 复诊姜桂附加减变化
  • 2.2.1 姜
  • 2.2.2 桂
  • 2.2.3 附
  • 2.2.4 姜桂附维持原用量的频数及频率
  • 2.3 姜桂附比例
  • 2.3.1 姜桂比例
  • 2.3.2 桂附比例
  • 2.3.3 姜附比例
  • 2.3.4 姜桂附同类药物之间比例
  • 2.4 处方主要用药
  • 2.5 徐小圃运用姜桂附规律总结
  • 3 祝味菊
  • 3.1 姜桂附用量
  • 3.1.1 姜
  • 3.1.1.1 最大用量分析
  • 3.1.1.2 用量与用法
  • 3.1.2 桂
  • 3.1.2.1 最大用量分析
  • 3.1.2.2 用量与用法
  • 3.1.3 附
  • 3.1.3.1 最大用量分析
  • 3.1.3.2 用量与用法
  • 3.2 复诊姜桂附加减变化
  • 3.2.1 姜
  • 3.2.2 桂
  • 3.2.3 附
  • 3.2.4 姜桂附维持原用量的频数及频率
  • 3.3 姜桂附比例
  • 3.3.1 姜桂比例
  • 3.3.2 桂附比例
  • 3.3.3 姜附比例
  • 3.3.4 姜桂附同类药物之间比例
  • 3.4 处方主要用药
  • 3.5 祝味菊运用姜桂附规律总结
  • 4 范中林
  • 4.1 姜桂附用量
  • 4.1.1 姜
  • 4.1.1.1 最大用量分析
  • 4.1.1.2 用量与用法
  • 4.1.2 桂
  • 4.1.2.1 最大用量分析
  • 4.1.2.2 用量与用法
  • 4.1.3 附
  • 4.1.3.1 最大用量分析
  • 4.1.3.2 用量与用法
  • 4.2 复诊姜桂附加减变化
  • 4.2.1 姜
  • 4.2.2 桂
  • 4.2.3 附
  • 4.2.4 姜桂附维持原用量的频数及频率
  • 4.3 姜桂附比例
  • 4.3.1 姜桂比例
  • 4.3.2 桂附比例
  • 4.3.3 姜附比例
  • 4.3.4 姜桂附同类药物之间比例
  • 4.4 处方主要用药
  • 4.5 范中林运用姜桂附规律总结
  • 5 唐步祺
  • 5.1 姜桂附用量
  • 5.1.1 姜
  • 5.1.1.1 最大用量分析
  • 5.1.1.2 用量与用法
  • 5.1.2 桂
  • 5.1.2.1 最大用量分析
  • 5.1.2.2 用量与用法
  • 5.1.3 附
  • 5.1.3.1 最大用量分析
  • 5.1.3.2 用量与用法
  • 5.2 复诊姜桂附加减变化
  • 5.2.1 姜
  • 5.2.2 桂
  • 5.2.3 附
  • 5.2.4 姜桂附维持原用量的频数及频率
  • 5.3 姜桂附比例
  • 5.3.1 姜桂比例
  • 5.3.2 桂附比例
  • 5.3.3 姜附比例
  • 5.3.4 姜桂附同类药物之间比例
  • 5.4 处方主要用药
  • 5.5 唐步祺运用姜桂附规律总结
  • 讨论
  • 1 从"卫出下焦"探讨附子的运用
  • 1.1 卫气根于下焦
  • 1.2 肾气盛衰影响卫外功能
  • 1.3 太阳底面,即是少阴
  • 1.4 《伤寒论》基于"卫出下焦"理论对附子的运用
  • 1.4.1 太阳篇之卫气虚弱证
  • 1.4.2 少阴篇之阳虚外感证(太少两感证)
  • 2 立足《伤寒论》探析姜附剂之服药反应
  • 2.1 《伤寒论》与扶阳派皆重视药后反应
  • 2.2 《伤寒论》辛温方剂药后反应与扶阳派医案中姜附剂药后反应对比分析
  • 2.2.1 烦躁
  • 2.2.2 衄血
  • 2.2.3 口渴
  • 2.2.4 下利
  • 3 关于附子与甘草、附子与磁石配伍的探讨
  • 4 关于半夏与附子、乌头同用的探讨
  • 5 关于"回其阳则津自生"的探讨
  • 6 从姜桂附的运用探讨扶阳派医家学术思想
  • 6.1 吴佩衡学术思想探讨
  • 6.2 徐小圃学术思想探讨
  • 6.3 祝味菊学术思想探讨
  • 6.4 范中林学术思想探讨
  • 6.5 唐步祺学术思想探讨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姜、桂、附类药物简介
  • 附录Ⅱ:张仲景运用姜桂附功效总结
  • 附录Ⅲ:《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与姜桂附相关的方后加减法
  • 附录Ⅳ: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附录Ⅴ:申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吴佩衡运用姜桂附的规律研究[J]. 四川中医 2012(06)
    • [2].先生[J]. 西湖 2013(03)
    • [3].戴丽三自拟姜桂苓半汤治疗血痹证经验总结[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16)
    • [4].祝味菊运用姜桂附的规律研究[J]. 四川中医 2012(10)
    • [5].徐小圃运用姜桂附规律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06)
    • [6].姜桂之性 愈老弥辛[J]. 中国研究生 2008(05)
    • [7].以理念筑牢百年企业之基——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十大杰出企业家、山东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桂廷[J]. 现代企业文化(上旬) 2014(04)
    • [8].扶阳派医家运用姜桂附的特点探讨[J]. 辽宁中医杂志 2012(05)
    • [9].姜桂益瘿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桥本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35)
    • [10].姜桂益瘿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桥本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观察[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1)
    • [11].“隐形冠军”董事长喜欢诗朗诵,经历无数风雨仍然“相信未来”![J]. 中国机电工业 2015(06)
    • [12].2014中国机电工业年度人物 姜桂廷 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J]. 中国机电工业 2015(03)
    • [13].绿荷包肉[J]. 健康生活(下半月) 2013(10)
    • [14].铺地[J]. 雪莲 2019(02)
    • [15].山东青岛的“挂姜”传奇[J]. 中国边防警察 2014(03)
    • [16].人生如画:三份答卷添光彩[J]. 中国边防警察 2009(04)
    • [17].加班路上遭车祸单位有责任吗[J]. 农民文摘 2008(09)
    • [18].怎样结婚最经济? 登广告[J]. 文史博览 2010(11)
    • [19].“姜医生是个大好人”[J]. 北京支部生活 2010(07)
    • [20].HPLC法测定复方姜桂酊中桂皮醛的含量[J]. 中国药师 2009(05)
    • [21].八个字成就世界隐形冠军——访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桂廷[J]. 环境与生活 2018(Z1)
    • [22].落梅妆女妖[J]. 今古传奇(故事版上半月版) 2013(03)
    • [23].苓术桔海姜桂车甘汤联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婴幼儿腹泻64例[J]. 中医临床研究 2013(20)
    • [24].扶阳派运用姜桂附的规律研究[J]. 新中医 2012(06)
    • [25].山东景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桂廷偕全体员工恭贺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胜利召开![J]. 山东人大工作 2013(01)
    • [26].姜桂廷:在压滤机极致创新路上不歇脚[J]. 金融世界 2019(01)
    • [27].姜桂益瘿汤联合优甲乐治疗脾肾阳虚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疗效观察[J]. 临床军医杂志 2018(11)
    • [28].景津环保:创新环保综合服务——访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桂廷[J].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8(04)
    • [29].辱华[J]. 中外文摘 2010(22)
    • [30].眼睛还会活着[J]. 幸福(悦读) 2010(11)

    标签:;  ;  ;  ;  ;  

    扶阳派运用姜桂附的规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