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新线管理对策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新线管理对策研究

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30038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的开通运营是运营企业开展实施组织架构筹备、人员筹备及其组织管理等工作的根本目的。为了保证轨道交通新线的如期开通,运营企业需及早开始运营筹备各个项目的规划,并督促各岗位工作人员通过大量实践对运营筹备组织管理工作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创新。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新线;管理对策

1城市轨道交通新线运营筹备组织的架构和人员配置

1.1组织架构的筹备

在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中,运营新线的筹备组织管理首先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这也是新线后续筹备组织各种管理协作的基础与前提,组织架构的合理和整个新线轨道交通的运营有密切的关系,是确保新线高效、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所以,新线运营企业要按照自身的业务状况,整合现有资源,然后以此为基础划分部门,不同部门间的衔接可以借助生产的具体流程。当前,国内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组织管理架构大部分使用树形结构系统,这一系统在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被证明是有效的。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进步,国内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持续增加,其组织架构在管理的层次和跨度方面也出现变化,所以筹备组织架构时,需要根据本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情况,还有城市发展的远景,实事求是,筹备符合本城市发展的组织架构。

1.2人员的筹备

人员的筹备在新线运营组织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因为轨道交通这一项目具有特殊性,工程十分庞大,对不同岗位中的工作人员也有更高要求,特别是专业技能和素养方面的要求,而且人才的培养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所以企业需要提前开展人员的筹备工作,这是很有必要的。按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特点,重点的工作岗位主要有管理、工程技术、技术人员等岗位。在对人员进行筹备时,企业需要进行定编定岗,对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进明确,也就是对本企业服务的水平、运营管理、运行方式和人员的规模等进行确定。接着,企业还需要按照科学结构进行组织,制定人员的招聘与培训方案,对不同岗位的技能要求,培训时间和方法等进行明确。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新线筹备中的组织管理

笔者主要从运营前期参与、运营内部筹备以及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这三个方面出发,并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新线筹备中的组织管理进行了总结。

2.1运营前期参与

在轨道交通运营前期,企业需开展运营需求的提报、现场接入与问题整改、运营进驻使用与验收接管、系统设备的综合联调等工作。其中,运营需求的提报需企业各部分就项目规划文件、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提出运营具体的需求,同时还要将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其他轨道交通项目的经验结合起来,按照国家相关设计标准将已成熟的运营需求细化成一定的“需求技术文件”,进而为后期运营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进行现场介入及问题整改时,运营单位需配合建设单位完成对接联系人、运营各专业现场介入的专业小组及组长、问题整改途径等沟通协作机制,并需组织专业人人员深入现场,尤其关注隐蔽工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建设单位,通过多途径协调推进问题的遗留整改,配合完成整改结果的确认及问题台账的更新;在工程开展过程中,运营单位应配合并推进建设单位完成单位工程验收、项目验收、专项验收等工作,协调推进新线三权管理状态不断趋于稳定并逐步落实人员进驻及管理权限的接管。

2.2运营内部筹备

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开展实施内部筹备时所涉及的主要对象为运营各部门,其顺利展开则需新线部人员牵头进行运营筹备计划的编制及运营筹备考评办法的制定。人员招聘与调配、物资、资金、后勤保障、技术文本编制、行车组织、客运组织、票务组织、维保组织、安全管理、后期试运行等内容均应在运营筹备计划中得到体现。运营筹备计划完成之后,企业还需依据地铁行车组织规则、生产管理制度以及应急处置预案等相关运营规章实施试运行,即对运营组织方案以及应急预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同时还需通过演练对重要设备系统故障抢修能力以及紧急应对能力进行检验。

一般而言,运营公司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基本达到了试运营的水平,因此新线部无需过多介入这一阶段的组织管理工作,可重点投入人力、时间在项目遗留问题的解决与整改上。运营企业首先需明确问题整改途径,比如:通过现场对接可以直接解决的则在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由各专业小组后期通过书面对接完成整改;无法整改的,由新线部通过运营建设对接会定期解决;需要进行设计变更的还需与公司设计部门对接共同完成。此外还需建立健全运营与建设对接会议机制,该会议对运营后期筹备特别是进驻或接管前几个月发现问题的解决尤其重要和有效。

2.3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

在地铁开通试运营6个月前,运营单位需与省/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展开沟通,并通过招标程序确定确定本轨道交通项目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的第三方具有资质的机构。同时还需为评审工作进行相关准备。开通前2~3个月,运营企业需组织专家对运营筹备情况进行相关评审和评估,评审和评估的次数为1~3次,这一安排有利于问题的及时发现与整改,避免出现影响地铁开通试运营的问题。在试运行期间,运营人员需对照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基本条件》(GB/T30013)中所列出的要求,严格做好8项行车指标的测试,行车指标必须满足国家标注要求。此外,运营企业需提供地铁试运行3个月的总结报告及试运营准备综合报告,在开通前5~6周,根据条件适时组织试运营基本条件与评审,并在新线工程具备条件时,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召开部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依据评审结果中的问题与建议按时完成整改,整改预留时间为1~2周,整改完成后需进行专家复查。

除此之外,运营企业还应至少预留1周的时间将评审结果上报给省/市级交通主管部门以及市政府以进行批准开通等程序。

2.4运营安全管理工作重点

(1)突出抓好重点,新线安全以行车安全为核心,以设备安全为保障,以电气防火为基础,针对新线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加强设备自检、互检、他检,提供良好的设备保障。(3)抓紧建章立制,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持续改进,提高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管理水平。(4)开展全员的安全管理及安全生产教育,进行安全生产的思想、知识、技能教育,做好全员的公司级、中心级、班组级共三级的安全教育。(5)结合现场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抓好员工理论培训,重点是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6)结合新线实际情况,制定新线开通运营安全要点。从验收质量与安全、交接与运营接管后的安全、设备调试、开通前安全评估的质量、投入运行前的检查、运营中的安全这六个安全方面,来编制安全要点。(7)利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在新线范围内进行危险源的分类、辨识及控制管理工作。各阶段重点安全措施。明确现场跟踪、设备验收、设备交接、设备调试与演练、开通前安全评估和开通运营等不同阶段的安全管理措施。新增安全应急预案。结合新开通线路和技术设备的特点,必要时须补充完善应急源。

结论

城市轨道交通是个复杂的系统,运营筹备不仅是对所有系统的筹备,还包含所有人员、机制流程的筹备,运作等,更是复杂。本文仅从如何牵头组织、策划运营筹备的角度,简要探讨了一些做法,以期能对同行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红欣,郭建强.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新线筹备组织管理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6):79-80.

[2]何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筹备与组织[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3]陶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筹备实务分析[J].综合运输,2015(3):47-51.

标签:;  ;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新线管理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