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共培养兔髓核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研究

三维共培养兔髓核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研究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平面及三维培养髓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目的运用藻酸钠微球(alginate beads)培养法和平面培养法对兔椎间盘髓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研究其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4月龄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6只,取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原代培养,传代后分为藻酸钠微球培养组(实验组)和平面培养组(对照组),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对髓核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MTT法测定两组髓核细胞增殖情况,运用RT—PCR技术检测两组髓核细胞中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结果经过两周的培养,两组髓核细胞增殖率无明显差异,藻酸钠微球培养组在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上均高于平面培养组(P<0.05)。结论藻酸钠微球培养法能促进髓核细胞中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在维持其表型稳定方面优于平面培养法。第二部分体外诱导标记绿色荧光蛋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骨及成脂的实验研究目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观察其诱导成骨及成脂多向分化的潜能。方法取四月龄新西兰大白兔6只,雌雄不限,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与贴壁培养法从兔股骨中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体外进行培养,以形态学及细胞表面标志的方法鉴定间充质干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用脂质体介导法将绿色荧光蛋白质粒转染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细胞株。利用成骨诱导剂和成脂诱导剂诱导稳定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及成脂方向分化,采用茜素红染色及油红O染色检测MSCs分化的情况。结果经原代及传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呈纺锤形或梭形,成纤维细胞样,流式细胞仪分析MSCsCD44表达阳性,CD34表达阴性。标记绿色荧光蛋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成骨诱导21 d后有较多的钙盐沉积,茜素红染色呈红色。成脂诱导3天后,细胞内有小脂滴出现,2周后脂滴数量增加并相互融合,细胞由长梭形变为圆形或多边形,油红O染色显示细胞含有丰富的脂肪颗粒。结论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与贴壁培养法可大量扩增、纯化MSCs,用脂质体介导法将绿色荧光蛋白质粒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培养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第三部分三维共培养兔髓核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 cells,MSCs)在藻酸盐微球构建的三维环境下进行共培养时,髓核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近距离接触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的变化,为构建组织工程髓核提供种子细胞建立基础。方法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取髓核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将传代分离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进行标记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将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单独培养(对照组)或以1:1的比例和髓核细胞于海藻酸盐凝胶微球中进行共培养(实验组);共培养14天后,溶解海藻酸盐凝胶珠,通过流式分选收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分别利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Ⅱ型胶原(ⅡCollagen)和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的表达。结果实验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过14天在海藻酸盐凝胶微球中与髓核细胞共培养后,RT—PCR结果显示有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表达,而对照组则无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Ⅱ型胶原表达阳性而对照组为阴性。结论通过三维共同培养,髓核细胞能够在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髓核样细胞方向分化,进一步支持利用未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论文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平面及三维培养髓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体外诱导标记绿色荧光蛋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骨及成脂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三维共培养兔髓核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类髓核细胞的作用[J]. 解剖学杂志 2015(02)
    • [2].髓核细胞表型对干细胞治疗椎间盘退变的意义[J]. 医学综述 2017(09)
    • [3].脂联素抑制人髓核细胞分泌疼痛介质PGE2的初步机制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7(21)
    • [4].退变髓核细胞拉伸实验的形态学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06)
    • [5].大鼠髓核细胞来源外泌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髓核样细胞分化的作用研究[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9(01)
    • [6].髓核细胞鉴定的研究进展[J]. 脊柱外科杂志 2014(02)
    • [7].髓核细胞鉴定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2(09)
    • [8].髓核细胞及其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 临床医药实践 2011(08)
    • [9].类髓核细胞复合藻酸盐支架治疗椎间盘退变的实验研究[J]. 福建医药杂志 2018(05)
    • [10].成人髓核细胞特征性表达基因的筛选与验证[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4(10)
    • [11].体外培养人正常椎间盘髓核细胞与退变髓核细胞的生物学性状比较:可以为干预退变髓核细胞提供最佳时机吗?[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28)
    • [1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髓核细胞的转化[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9(19)
    • [13].低强度脉冲超声对立体培养的人退变髓核细胞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10)
    • [14].细胞密度对髓核细胞产生蛋白聚糖影响的体外实验[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02)
    • [15].正常与退变髓核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对比研究[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7(11)
    • [16].人退行性变髓核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J]. 西部医学 2016(08)
    • [17].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对人正常髓核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8转录影响的研究[J]. 脊柱外科杂志 2014(04)
    • [18].骨形态发生蛋白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激发髓核细胞成骨潜能的实验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08(05)
    • [19].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其分泌的外泌体促进髓核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J]. 湖南中医杂志 2019(04)
    • [20].两种同源间充质干细胞在接触式共培养体系下对退变髓核细胞生物学影响的比较[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4(06)
    • [21].不同浓度臭氧对家兔髓核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0(05)
    • [22].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转染人髓核细胞的安全性研究[J]. 脊柱外科杂志 2012(03)
    • [23].人退变髓核细胞中内质网应激水平的观察研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8(12)
    • [24].新型丝素蛋白支架复合兔髓核细胞体内初步构建组织工程髓核的研究[J]. 天津医药 2014(11)
    • [25].共培养技术促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3(09)
    • [26].不同代次成人正常髓核细胞的形态及生长动力学比较[J]. 脊柱外科杂志 2008(03)
    • [27].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髓核细胞生物学活性及细胞外基质表达的调节作用[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3(04)
    • [28].CRTER杂志“破骨细胞培养”的组稿内容[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46)
    • [29].髓核研究的现状难以诠释椎间盘退变之道[J]. 医学争鸣 2010(04)
    • [30].非接触式共培养下两种同源间充质干细胞对退变髓核细胞生物学影响的比较研究[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4(03)

    标签:;  ;  ;  ;  ;  ;  ;  ;  ;  

    三维共培养兔髓核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