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博学老师,塑高效课堂

做博学老师,塑高效课堂

山东省平度市西关中学266700

虽说新课改现已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我发现目前许多地理教师由于受本人知识水平所限,对于《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的“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没从思想上引起重视,上课的时候只能局限于教材,不能有所扩展,导致许多知识讲得平平淡淡、索然无味,学生上课的兴趣也受到极大的影响,课堂效率不高。

一、这堂课触动了我

新学期的开始,我拿到了教科书,第一节是《中国农业》。打开课本我看到一个新名词——“新型农业”,包括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精确农业等农业生产模式。课本上的解释只有短短一段话,言简而意赅。怎么才能跟学生讲明白呢?首先,我联系生活实际,把参观山东寿光农业博览会时见到的景象告诉学生,并把拍回的照片制作成幻灯片让学生观看。学生们如同身临其境,兴致特高,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观光农业的概念。对于“生态农业”的理解,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我们身边的生活实例,说的是某乡镇一个村庄里有一个大型的生猪养殖场,把每天喂猪的精饲料的40%换成了优质牧草,这种做法既节约了喂养成本,又提高了肉的质量。猪圈的下方是一个3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猪粪全部排到这个沼气池里,经过发酵后产生的沼气,足够全村人做饭、照明。剩下那些沼液、沼渣又可以作为牧草生长需要的有机肥,这些优质的牧草除了喂猪还可以喂鱼……

学生们一个个听得津津有味,表现出以前课堂上从没有过的专心,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起来。课本简简单单的一段话,原本是枯燥、难理解的知识,如此处理,学生的思维仿佛一下子被激活了,他们的潜力仿佛一下子被挖掘出来了,个个都争相发言举例。有的学生说的“精确农业”居然有理有据的,让我这个老师都有些自叹不如……

下课的时候,我听到学生说:“这节课过的真快……”这句话让我心里一颤,不由得陷入深深的思考:到底是什么让学生认可了这节课?难道仅仅是几张照片、一个故事吗?如果老师没有生活经验的积累、没有广博的知识,仅仅靠书本上那点知识,怎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老师应该怎样充实自己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位出色的、吸引学生的地理老师呢?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从单纯的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发展,而科研型教师的前提就是“博学”。教师是“蓄电池”,只有不断地充电,才能赶上时代的需求。只有“博学”的老师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地理老师。

魏书生说:“同样的课堂,有的老师视为畏途,有的老师视为乐园。”同一节课,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换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索然寡味,课堂效果大不相同,主要原因就在于老师的功底。地理课涉及的知识面极广,上至天文,下至市井风俗,所以作为地理老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博学的“杂家”,丰富自己的阅历。有时候老师的生活经历都可以为课堂增色不少。

作为地理老师还应该时时关注我们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寻找能引起学生心灵共勉的切入点。只有这样,才能夯实我们的文化知识基础,才能使我们在课堂上信手拈来。正如柯瓦列夫所说的那样:“教师应当知道的东西,要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要具备更宽广的科学视野,否则,他就不能唤起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就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只有积累了这样的“有意经历”,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材知识就在身边。

其次,要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在地理课堂中如果地理教师只局限于教材而不能适当拓宽,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教学效果较差。所以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就要以富有情趣的内容和活动吸引学生。补充地理阅读材料,采用贴切生活的地理例证,挖掘地理知识本身的趣味性等,都是增加教学趣味性的有效方式。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地理教师除了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丰富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在各类学科中,地理学几乎是唯一既联系着自然环境又联系着社会经济的独特学科。因此,在平时,地理老师就要练就一双“地理眼睛”,多注意与地理联系密切的时事新闻,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做个地理“有心人”。只有这样,才能驾驭这门知识领域极其广泛的学科,才能在地理教学中旁征博引,才能把地理课讲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通俗易懂,增强教学感染力。

二、教学上了新台阶

基于上述思考,在日常教学中,我加强对地理知识、地理信息的获取,从而扩展了地理课程资源,这也正是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如在讲“沙尘暴”时,除了向学生讲清楚沙尘暴的危害,还能向学生说明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过程,还能给全球生态系统带来好处,把富含生物生长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撒开去,恩泽广阔,而且沙尘暴还能缓解酸雨、促进海洋生物生长繁殖和减缓全球变暖等功能……特别是能把一些看似远离生活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浓厚了,而我在课堂上也能“旁征博引”,教学上了一个新台阶。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为了给学生一个知识的火星,教师应当从整个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高效课堂需要高素质的老师。学生“亲”的是博学的老师,教学风格多样、有趣的老师。地理老师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做到“厚积薄发”,使地理课堂“鲜活”起来,真正打造优质、高效的地理课堂。

标签:;  ;  ;  

做博学老师,塑高效课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