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结构有机/有机金属配合物电子和光物理性质的理论研究

螺旋结构有机/有机金属配合物电子和光物理性质的理论研究

论文题目: 螺旋结构有机/有机金属配合物电子和光物理性质的理论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无机化学

作者: 阚玉和

导师: 苏忠民

关键词: 螺旋结构,齐聚噻吩,定域密度矩阵,带隙,电子光谱

文献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具有驱动电压低?主动发光等优势,在平板显示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螺旋结构有机/有机金属配合物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涉及材料优化和发光机理的问题,如分子的构筑,电荷转移,电子结构与光物理性质的关系等备受关注。 本论文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探讨具有螺旋结构特征的有机/有机金属配合物的电子结构与光谱性质关系,为新有机材料的设计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指导。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 1.系统地研究了噻吩-螺旋双芴-噻吩螺旋双芴结构单链齐噻吩聚物电子结构和光物理性质,指出噻吩掺杂比例与能隙、激发能和单、三重态能量劈裂的依赖关系。DFT 计算的单氧化态、三重态共轭键长弛豫变化分布表明,体系具有明显的阱-垒-阱结构,形成一种单极化子新的分布形式;螺旋双芴基噻吩齐聚物 HOMO-LUMO 带隙随链长增加而减小;ZINDO 和 TDDFT 计算表明,随链长增加,体系电子光谱随链增长谱带红移,振子强度增强;分子轨道和定域密度矩阵分析表明,体系最低激发跃迁主要是由上方芴及噻吩链决定,最低光学允许跃迁主要定域在一个单个支链上,没有明显的电荷转移特征;体系在 4.03 eV 处都有一明显的相当振动强度特征吸收,是本文研究螺旋双芴的共有特征,激发态的组成定域在螺旋双芴部分,由分子内两芴片之间的电荷转移引起; 单三重态能量劈裂计算表明,共轭链长的改变对 S1激发态能量影响比对 T1能量影响要小。 2.利用密度泛函方法结合定域密度矩阵方法对比研究了系列 9,9′-螺芴杂环(噻吩、呋喃和吡咯)齐聚物共轭链中低带隙部分杂环的改变对其单、三重态几何、能级结构和光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 π-给电子能力不同,杂原子对螺旋双芴杂环齐聚物的共轭长链几何结构有重要影响;DFT 计算的单电荷氧化态共轭键长弛豫变化分布结果表明,此类低带隙与高带隙掺杂体系具有明显的阱-垒-阱结构;HOMO-LUMO 带隙随链长增加而减小,nTSF、nFSF 和 nPSF 的有效共轭长度(ECL)依次降低;螺旋双芴呋喃齐聚物 nFSF较其他两类体系更容易接受电子和形成空穴; ZINDO 和 TDDFT 计算表明,随链长增加,三类体系电子光谱变化规律一致,即随链增长谱带红移,当 n>2 时,三类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顺序为 nTSF >nFSF> nPSF;分子轨道和定域密度矩阵分析表明,三类体系最低激发跃迁主要定域在一个单个支链上,没有明显的电荷转移特征。所有体系在 4.03 eV 处都有一明显的相当振动强度特征吸收,是本文研究螺旋双芴的共有特征,激发态的组成定域在螺旋双芴部分,由分子内两芴片之间的电荷转移引起。 3.系统研究了系列螺旋结构中芴 9,9′-位不同尺寸取代基(环戊烷基、芴基和芴基双齐噻吩)随着共轭链长变化对其几何、能级结构、电离势和电子光谱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态时,9,9′-位不同取代基仅对中心芴环上键长影响较大,而对共轭链上杂环部分影响很小,单氧化态、三重态共轭键长弛豫变化规律一致,体系具有明显的阱-垒-阱结构;9,9’-位取代对体系的带隙影响很小;螺旋噻吩齐聚物 9,9’-位取代对体系的 IP 和 EA 有一定影响;螺旋交叉双芴噻吩齐聚物较其他三类体系更容易失去电子而形成空穴。9,9’-位取代对体系的最大吸收位移影响不大,其最低激发跃迁主要是由单链芴基齐噻吩决定;指出螺旋连接芴基噻吩二聚物的吸收来自于离域激发,两链间没有明显的偶合作用。4.采用 DFT-B3LYP 和从头算组态相互作用方法,以螺旋型有机金属配合物 Zn(PyIm)2为模型,探索激发态几何松弛规律和激发态频率影响的主要因素。系统分析 d10中心金属离子Zn对螺旋结构体系基态与激发态结构变化差异的贡献与作用。同时对比Bepp2体系,指出影响规律。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引言

二、有机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

(一) 配体中心发光配合物

(二) 中心离子发光金属配合物

(三) 电荷转移跃迁发光配合物

三、有机共轭聚合物发光材料

四、螺旋共轭化合物

五、发光配合物/聚合物材料的理论研究

六、本论文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光物理基本原理与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一、光物理基本原理

(一) 激发态与光物理过程

(二) 电致发光机理

(三) 有机聚合物的能带表征

(四) 电离势

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一) 从头算方法

(二) 半经验方法

(三) 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四) 时间依赖密度泛函理论(TD-DFT)

(五) 定域密度矩阵(Local Density Matrix)

第三章 螺旋结构双芴基噻吩齐聚物能级结构和光物理性质的量子化学研究

一、引言

二、计算方法

三、结果与讨论

(一) 分子几何构型

(二) 垂直激发能与HOMO-LUMO 能隙

(三) 电子吸收光谱

(四) 单三重态能量劈裂

四、结论

第四章 螺旋结构双芴基系列噻吩、呋喃和吡咯杂环齐聚物电子结构和光物理性质DFT研究

一、引言

二、计算方法

三、结果与讨论

(一) 分子几何构型

(二) 能隙、电子亲和势和电离能

(三) 电子吸收光谱

四、结论

第五章 空间螺旋结构取代对芴基噻吩齐聚物电子结构和光物理性质的影响

一、引言

二、计算方法

三、结果与讨论

(一) 分子几何构型

(二) 能隙、电子亲和势和电离能

(三) 电子吸收光谱

四、结论

第六章 Zn(PyIm)2(PyIm=2(2′-吡啶)-咪唑)螺旋金属配合物激发态结构和振动频率特征的理论研究

一、前言

二、实验与理论方法

三、结果与讨论

(一) S_0态与S_1态的构型弛豫

(二) 谐振子振动频率分析

(三) 对其他类似化合物的分析

四、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发布时间: 2005-07-07

参考文献

  • [1].小分子有机凝胶剂的合成、组装及光物理性质研究[D]. 包春燕.吉林大学2006
  • [2].阳离子型水溶性聚芳撑乙炔的合成、表征与光物理性质研究[D]. 黄艳琴.复旦大学2006
  • [3].1,8-萘啶衍生物及其d~(10)金属配合物:合成、结构及光物理性质[D]. 陈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7
  • [4].P,N类配体与d~8,d~(10)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光物理性质研究[D]. 张俊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7
  • [5].CN-PPV体系的光化学与光物理性质研究[D]. 李昱鹏.吉林大学2008
  • [6].磷光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调控与应用研究[D]. 孙会彬.南京邮电大学2013
  • [7].外界刺激响应型咔唑类软材料的构筑及其光物理性质研究[D]. 孙加宝.吉林大学2017
  • [8].用于荧光探针的氟硼二吡咯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光物理性质研究[D]. 尹振东.吉林大学2012
  • [9].铂(Ⅱ)和铱(Ⅲ)配合 物的光物理性质及磷光效率的理论研究[D]. 吴勇.东北师范大学2014
  • [10].含三芳基硼磷光铱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质和应用研究[D]. 许文娟.南京邮电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多孔配位聚合物纳/微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和吸附性能研究[D]. 刘庆.南京大学2014
  • [2].基于1,3,5-三(1-咪唑基)苯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 滑继爱.南京大学2015
  • [3].基于较低对称性三角架配体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构筑及性质研究[D]. 崔培培.南京大学2015
  • [4].纳/微米尺度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可控合成和性能研究[D]. 杨吉民.南京大学2015
  • [5].基于多金属氧酸盐和含氮配体构筑新型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的研究[D]. 丁艳.东北师范大学2012
  • [6].离子热合成多金属氧酸盐基无机—有机杂化材料[D]. 傅海.东北师范大学2012
  • [7].基于丙烯酰胺类新型纳米复合凝胶的制备与表征[D]. 朱安峰.东华大学2012
  • [8].基于{MnV13}和手性Dawson型多金属氧酸盐功能性晶态固体材料的研究[D]. 刘丁.东北师范大学2014
  • [9].氢同位素吸附研究[D]. 褚效中.天津大学2007
  • [10].双西佛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光致发光/电致发光性质及理论研究[D]. 朱东霞.东北师范大学2005

标签:;  ;  ;  ;  ;  

螺旋结构有机/有机金属配合物电子和光物理性质的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