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生物测定法研究重组水蛭素在家兔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应用生物测定法研究重组水蛭素在家兔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论文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生物测定方法以检测家兔血浆中重组水蛭素(recombinant hirudin,rH),并应用该法研究正常及急性重度肾衰家兔iv rH 后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为 rH 的新药开发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1 家兔血浆 rH 浓度的测定 借助 rH 的抗凝血酶活性测定血浆中 rH 浓度,选择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为其活性指标,通过随行标准曲线计算 rH 血浆浓度。 2 影响 TT 测定的有关因素 固定其他条件不变,配置不同浓度的凝血酶溶液,测定 TT,比较在不同酶浓度下,TT 的改变。固定其他条件不变,改变 Tris-HCL 缓冲液的 pH,测定 TT,探讨缓冲液 pH 对 TT 的影响,以便选择最佳 pH的缓冲液。 3 方法学的验证 精密度、方法回收率、最低定量限和线性范围,按常规方法进行测定。稀释回收率:配制一系列已知高浓度 rH 标准血浆样品(浓度记为 C0),用空白兔血浆经过不同倍数的稀释(倍数记为 N),使稀释后浓度在线性范围以内,再用上述测定方法测定得稀释浓度,记为 Cd。·2·稀释回收率(%)=Cd ×N / C0×100。稳定性考察:配制浓度为 0.27mg/kg的血浆 rH 标准溶液,即刻测其浓度,其余于–20℃保存,分别于第 2、第 4 和第 7 天测定其浓度,以考察其稳定性。4 药代动力学研究取 25 只家兔随机均分为 5 组,即 iv 高剂量组(4.0mg/kg,iv)、中剂量组(2.0mg/kg,iv)和低剂量组(1.0mg/kg,iv)以及 rH 皮下注射组(2.0mg/kg,sc)与急性重度肾衰组(2.0mg/kg, iv)。高、中、低剂量组于给药后 5、10、20、30、40、60、90、120、180、240min 分别经耳缘静脉取血 0.45ml,抗凝、离心得血浆,于–20℃保存待测。皮下给药组 sc rH 2.0mg/kg 后 15、30、60、90、120、150、180、210、240、300min 经耳缘静脉分别取血,同上离心得血浆,冷冻待测。急性重度肾衰组造模后,iv rH 2.0mg/kg,同上离心得血浆。将所有血浆按上述方法测定 rH 血浆浓度。结果经 3p87 程序处理拟合房室模型,并计算出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1 TT 测定的影响因素随凝血酶浓度的增加,TT 降低并显示双相改变:低浓度阶段(1.255.0u/ml),TT 随凝血酶浓度增加急剧下降;高浓度阶段(10.040.0 u/ml),TT 随凝血酶浓度增加缓慢下降,并趋近于一个恒定值(3.6sec)。当凝血酶浓度为 5u/ml 时,其 rH 浓度的线性范围及相关系数均优于凝血酶浓度为 2.5u/ml,故选用凝血酶浓度为 5u/ml。当缓冲液 pH 从 7.0 升至 7.4 时,TT 明显延长,当 pH 从 7.0 升至 7.4 时,TT 变化不大。2 方法学的验证对数 TT 延长百分率与浓度呈线性相关,r=0.980.99,线性范围为0.120.60μg/ml,最低定量限为 0.12μg/ml。日内精密度 5.8%9.1%,日间精密度 9.2%11.5%。方法回收率 97.599.2%;在 2100 倍的稀释范围内,稀释回收率为 93.694.8%。血浆样品在-20℃冰冻保存,在 1 周内稳定。

论文目录

  • 一、论文
  •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三) 前言
  • (四) 材料和方法
  • (五) 结果
  • (六) 讨论
  • (七) 结论
  • (八) 参考文献
  • 二、文献综述
  • (一) 正文
  • (二) 参考文献
  • 三、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重组水蛭素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及其机制[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8(04)
    • [2].冻干重组水蛭素Ⅲ的稳定性研究[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08(05)
    • [3].重组水蛭素Ⅲ滴眼液的组织分布和排泄研究[J]. 药物生物技术 2012(04)
    • [4].大肠杆菌分泌表达重组水蛭素Ⅲ的新方法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06)
    • [5].重组水蛭素的原核表达及分离纯化[J]. 中国畜牧兽医 2018(01)
    • [6].水蛭素的分子改造与结构修饰研究进展[J]. 西北药学杂志 2011(05)
    • [7].重组水蛭素Ⅲ乳化微粒口服的药效学[J]. 中国药学杂志 2009(07)
    • [8].水蛭素明胶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的考察[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01)
    • [9].重组水蛭素Ⅲ口服乳糜微粒的研究[J]. 药物生物技术 2008(06)
    • [10].重组水蛭素Ⅲ对半乳糖损伤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J]. 药物生物技术 2008(04)
    • [11].局部应用重组水蛭素对兔耳静脉淤血皮瓣存活的影响[J].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1(02)
    • [12].重组水蛭素RHV3间接竞争ELISA方法的建立[J]. 生物技术世界 2014(03)
    • [13].大鼠尿中的重组水蛭素分光光度法的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3(05)
    • [14].重组水蛭素Ⅲ乳糜微粒抗凝血抗血栓作用的研究及其口服吸收机制初探(英文)[J]. 中国天然药物 2010(06)
    • [15].建立用生色底物法研究重组水蛭素在大鼠血浆中的药动学[J]. 中国新药杂志 2011(04)
    • [16].重组水蛭素对角叉菜胶致小鼠尾部血栓的抗凝效应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25)
    • [17].枯草杆菌重组水蛭素的冷冻干燥工艺及热稳定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5)
    • [18].重组水蛭素Ⅲ对半乳糖损伤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热应激蛋白表达的影响[J]. 药物生物技术 2011(02)
    • [19].低分子肝素和重组水蛭素对兔耳静脉淤血皮瓣成活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18)
    • [20].天然与重组水蛭素对大鼠随意皮瓣淤血模型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内皮素变化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24)
    • [21].重组水蛭素-2鼻腔给药纳米粒冻干粉制备工艺及体外渗透特性研究[J]. 中药材 2013(06)
    • [22].重组水蛭素口服给药的抗凝效应[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10)
    • [23].水蛭素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12)
    • [24].重组水蛭素-2鼻腔给药纳米粒制备工艺研究[J]. 中草药 2012(08)
    • [25].局部应用重组水蛭素对脑出血大鼠的治疗作用[J]. 山东医药 2011(09)
    • [26].乳酸菌表达的重组水蛭素的壳聚糖微粒的口服药效学研究[J]. 药物生物技术 2014(06)
    • [27].重组水蛭素-2鼻腔黏附纳米粒的体外评价[J]. 中国新药杂志 2012(13)
    • [28].重组水蛭素对人肝细胞癌生长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06)
    • [29].体外观察壳聚糖/重组水蛭素共价包被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材料的生物相容性[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12)
    • [30].重组水蛭素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J]. 解剖科学进展 2020(01)

    标签:;  ;  ;  ;  ;  ;  

    应用生物测定法研究重组水蛭素在家兔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