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作家笔下的二十世纪“上海书写”

移民作家笔下的二十世纪“上海书写”

论文摘要

上海这座城市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参与“上海书写”的作家很多,本文选取的是其中的移民作家这一支。在上海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移民一直都是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遍布各个阶层深入到上海城市的每个角落。作为有移民背景的作家来说,他们对上海这座城市既熟悉又陌生,是最接近“都市漫游者”的一群人,有足够清醒的态度审视这座城市。不同历史时期的移民作家们表现出来的上海不同阶段的风貌,稍加整合可以看作一部相对完整的非大历史叙述下的上海发展城史。本文基本遵循历史发展进程,以时间为序兼顾各阶段内在联系,将二十世纪“上海书写”分为四个章节,每一章节分为三节,每节选取一位代表作家的若干作品,以期梳理出一条相对完整清晰的发展脉络。第一章:本文将清末民初作为上海进入现代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以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作为二十世纪“上海书写”的开端,从文本中摘取西方器物和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尤其是上海)的初期情况;以晚《海上花列传》发表约20年的贡少芹的《傻儿游沪记》为代表,强调西方物质文明已完全渗透入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以陆士谔的未来小说《新中国》中对上海未来的畅想印证了西方文化在精神层面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这样三节组成一个整体,以通俗作家的作品展示了一个初次进入现代、进入世界的上海形象。第二章:以三四十年代已经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都市的上海为中心。新感觉派在作品中展示了成为国际大都会的上海摩登时尚、光怪陆离的一面;张爱玲则将视线聚焦在一个比摩登上海更为广阔、平凡的市民的上海,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发生在平凡俗世之间的普通人的传奇,展示了一个既传统又现代、新旧并置的富有韵味的上海;与张爱玲一道掀起了市民文学阅读热潮的徐訏提供了另一种恋爱革命小说的书写模式,展示了“孤岛”时期上海的风貌。这样的三节也成为一个整体,展示了处于巅峰的上海的辉煌,也展示了处于无法逃避的历史中的上海的状况。第三章:以革命和政治化语境下的上海为中心,强调了在资本主义都市上海中生发出来的革命力量,表现在文学上就是左翼革命文学的繁荣,在左翼文学中上海被视为达到新生活的必要的恶的存在,故而表现为享乐天堂下的劳苦大众的地狱;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建国之后,《上海的早晨》就是记叙消除上海的资本主义之恶的过程;在此之后上海一直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工业城市的形象出现,有一大批工业题材小说为证,其中又以钢铁工业题材为甚。这一部分的三节合起来表现了无产阶级制度下的上海风貌。第四章:本文的最后一部分以八九十年代经历建设转型期的上海为中心,俞天白的《大上海人系列》全景式描绘了上海城市转型期面临的困难与困惑;城市精神的重建和恢复也成了全民共识,上海怀旧潮适时出现,人们对三四十年代繁华重现的渴望表达了重振上海雄风的决心;王安忆的《长恨歌》以一个上海女子的传奇一生暗合了上海城市的传奇历史,比起怀念更又有一种逝去辉煌不能重现的清醒认识。这个时期的上海在文学中往往表现为三四十年代的风华绝代与现实中困顿难行的两相对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s
  • 绪论
  • 第一章 清末民初的上海——初入现代的上海
  • 第一节 《海上花列传》:早期现代上海图景
  • 第二节 《傻儿游沪记》:西方器物在上海
  • 第三节 《新中国》:西方思想在上海
  • 第二章 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发达的现代都市上海
  • 第一节 《都市风景线》:摩登上海
  • 第二节 《传奇》:世俗的上海
  • 第三节 《风萧萧》:“孤岛”上海
  • 第三章 五十年代的上海——革命/政治语境下的上海
  • 第一节 《子夜》:革命力量的酝酿地
  • 第二节 《上海的早晨》:资本主义改造的主战场
  • 第三节 胡万春系列工人小说:生产建设的主阵地
  • 第四章 八九十年代的上海——转型期/复兴期的上海
  • 第一节 《大上海人系列》:转型困境中的上海
  • 第二节 《上海风花雪月》:渴望复兴的上海
  • 第三节 《长恨歌》:日常生活中的上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新移民作家的中产阶级化写作[J]. 北方论丛 2020(03)
    • [2].“侨乡”文学叙事及其写作伦理——以新移民作家为考察对象[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20(01)
    • [3].哈金的《移民作家》与“家”之情愫[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 [4].东西方文化夹缝中生存的华裔新移民作家[J]. 作家 2010(04)
    • [5].抗战叙事的阈限突破与伦理建构——以新移民作家的抗战书写为中心[J]. 天津社会科学 2019(05)
    • [6].女性、英雄及其超越性——海外新移民作家笔下女英雄形象书写透视[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5)
    • [7].百转千回终是梦——新移民作家张翎小说的“离散”书写[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8].欲做“代言”而不得——哈金《移民作家》评介[J]. 国外文学 2012(01)
    • [9].论新移民作家的“文革”写作——以陈谦和苏炜为例[J]. 华文文学 2012(02)
    • [10].淡化的文化乡愁——“新移民作家”小说创作的新契机[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3)
    • [11].忧患、写实:怀想中国的一种方式——50、60年代旅外作家与“新移民作家”小说比较散论[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4)
    • [12].“文革”叙事与新移民作家的叙述视角[J]. 东岳论丛 2009(01)
    • [13].抵达与回归之间——评哈金的新作《移民作家》[J]. 外国文学研究 2009(05)
    • [14].华裔美国移民作家的中国文化元素翻译策略[J]. 民族文学研究 2017(01)
    • [15].新一代移民作家的母国书写——奈保尔印度三部曲之解读[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12)
    • [16].到文学中找家的孩子——从《午夜之子》看移民作家的创作[J]. 文学界(理论版) 2011(02)
    • [17].遥望历史的个人表述——当美国新移民作家表述文革[J]. 华文文学 2013(01)
    • [18].忧郁与自恋——澳华新移民作家文本里两个基本母题巡视[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1(02)
    • [19].中文的信仰——北美新移民作家苏炜访谈录[J]. 书屋 2020(10)
    • [20].浙籍海外华人新移民作家飞散写作浅析[J]. 山花 2012(24)
    • [21].回报母语滋养的生命方式——华人新生代和新移民作家创作的语言追求[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22].修辞、语境与叙事策略——新移民文学抗战叙事的史料化倾向与意义建构[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23].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新移民作家笔会综述[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7(02)
    • [24].儿童视角下新移民作家“文革”小说的治疗模式研究——以《人寰》和《第三种欲望》为例[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5(01)
    • [25].从母体文化到混杂文化:新移民作家张翎的“寻根”叙事[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 [26].“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哈金作品国内外研究述评[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2)
    • [27].台湾留学生小说与大陆新移民小说怀乡主题[J]. 小说评论 2015(02)
    • [28].乡愁·性爱·死亡——澳华新移民作家文本世界里三大母题探析[J]. 世界文学评论 2011(01)
    • [29].文学的异乡人[J]. 花城 2019(06)
    • [30].新移民作家张翎小说《余震》的叙事手法浅析[J]. 作家 2012(18)

    标签:;  ;  ;  ;  

    移民作家笔下的二十世纪“上海书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