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元江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论文摘要

元江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第一个干热河谷自然保护区,地处云南中南部——云南高原和哀牢山脉之间的峡谷地带,北纬23°18′23°55′,东经101°39′102°22′之间。元江境内山脉基本呈南北走向,被元江分为东北、西南两支,县城居于中央,四周丘陵、群山呈放射状排列,形成东北、西南高,中间断陷的特殊地形。保护区由元江东岸片区、南溪片区、章巴-望乡台片区、莫朗片区、新田片区和甘岔等六个片区组成。由于西南侧的哀牢山脉和无量山脉的屏风作用而造成的“焚风效应”,形成了河谷地带的干热气候,呈现出稀树草原景观。随海拔升高水分渐多,温度渐低,较高的山体形成了亚热带气候,植被类型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云南植被》中,元江自然保护区所在的区域被划为“高原亚热带南部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ⅡA)”的“滇东南岩溶山原峡谷季风常绿阔叶林区(ⅡAi-2)”,属于我国“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地带(ⅣB)”。本区域在云南省内的面积不大,但是其自然环境条件和植被地理特点独具一格,与云南高原植物区系有着明显的不同。本文在大量调查和标本采集、鉴定及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对元江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特点性质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为:(1)元江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88科、835属、2080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4属、8种,被子植物185科、831属、2072种。(2)该区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科、属、种不同水平上总的15个分布区类型统计中,保护区分别有10个、14个、14个分布区类型。(3)植物区系属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性质。科、属、种水平的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之比分别为2.63:1、2.69:1、1.94:1。区系平衡点的研究表明,直到本区最高海拔的山体仍没出现区系平衡点,说明本保护区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4)热带亚洲成分、东亚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成分是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三大起源。热带亚洲分布有148属(17.72%)、846(41.03%)种;东亚分布的有62属(7.43%)、255种(12.37%);中国特有成分6属、647种(31.38%)。(5)元江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隶属于东亚植物区中国-喜马拉雅亚区的一部分。东亚分布属有62属,比科级水平的有很大提高,其中27属为中国-喜马拉雅变型,9属为中国-日本变型,为该区域属东亚植物区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6)保护区特有成分在科属种级别都较为丰富。该区虽然没有中国特有科,但是东亚特有科5科,如水青树科、十齿花科、猕猴桃科、桃叶珊瑚科和青荚叶科,表明保护区为东亚植物区的一部分,其地质史与整个东亚的一致性。该区分布有中国特有属6个,中国特有种902个,充分显示元江自然保护区在云南和全国植物区系上的重要位置。中国特有属相对较少,而存在较多的中国特有种,特别是本区特有物种就有24种,这些狭域特有种应该是所在属分布于此之后,在干热的气候特征下适应而分化的种类。另外,据《云南植物志》和《中国植物志》记载,仅分布于元江的物种有10种,也充分表明该区的气候的特殊性。(7)考察中发现的云南新分布有10种,隶属于6科,9属。多是灌木和草本,分布于河谷山地,反映了该区植物区系的丰富性,也正说明该区在植物植被研究方面非常薄弱,表明元江自然保护区在云南省乃至我国的植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的植物区系统计分析过程在中国普遍使用的方法基础上做了一定的改进和尝试,如科的范围按照八纲系统界定、中国特有成分又重新划分为热带和温带两大基本成分,这样能更真实有效的反映研究区域植物区系的特点。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元江自然保护区概况
  • 1.1 基本情况
  • 1.2 地势地貌
  • 1.3 气候
  • 1.4 土壤
  • 1.5 植被概况
  • 2 植物区系的调查和研究方法
  • 3 种子植物区系的组成和特点
  • 3.1 科、属、种的数量
  • 3.2 科的统计分析
  • 3.2.1 科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 3.2.2 科的两种不同排序
  • 3.2.3 优势科分析
  • 3.2.4 单型科分析
  • 3.3 属的统计分析
  • 3.3.1 属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 3.3.2 属的两种不同排序
  • 3.4 种的统计分析
  • 3.5 植物区系特有性分析
  • 3.5.1 特有科分析
  • 3.5.2 特有属分析
  • 3.5.3 特有种分析
  • 4 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 4.1 科、属、种的丰富度分析
  • 4.2 属分布区类型的丰富度分析
  • 5 区系平衡点
  • 6 结论
  • 6.1 区系的组成
  • 6.2 区系的性质
  • 6.3 区系的起源
  • 6.4 区系的地位
  • 6.5 区系的特有现象
  • 6.6 云南新分布种
  • 7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附录:元江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名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要点分析[J]. 林业资源管理 2019(05)
    • [2].福州市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 绿色科技 2019(24)
    • [3].邳州市艾山九龙沟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及功能区划研究[J]. 环境与发展 2019(11)
    • [4].福建省霞浦杯溪县级自然保护区现状与建设对策[J].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9(04)
    • [5].淄博市自然保护区现状及规范化管理对策[J]. 吉林林业科技 2020(01)
    • [6].林业自然保护区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冲突与协调[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5)
    • [7].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研究[J]. 新农业 2020(03)
    • [8].浅谈自然保护区公众参与制度[J]. 文化学刊 2020(02)
    • [9].乌兰察布市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对策及建议[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0(01)
    • [10].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8)
    • [11].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旅游发展与生态管理——评《基于生态价值共创的自然保护区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J]. 世界林业研究 2020(02)
    • [12].黑龙江盘中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探讨[J]. 林业科技情报 2020(01)
    • [13].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与措施探析[J]. 现代农业研究 2020(03)
    • [14].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J]. 农家参谋 2020(07)
    • [15].论社区共管与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6)
    • [16].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中的冲突及对策浅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8)
    • [17].森林型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与管理体系建设探讨[J]. 南方农业 2020(06)
    • [18].黑龙江兰远草原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各功能区的调整及必要性分析[J]. 林业勘查设计 2020(01)
    • [19].温州市自然保护区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 环境与发展 2020(06)
    • [20].自然保护区社区发展存在的问题、挑战及对策研究[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0(03)
    • [21].广西典型自然保护区监管天地一体化技术应用探究[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20(03)
    • [22].欧盟涉自然保护区规划和项目审批制度及启示[J].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20(03)
    • [23].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策略[J]. 绿色科技 2020(08)
    • [24].林业自然保护区中野生动植物保护分析[J]. 新农业 2020(15)
    • [25].海南岛自然保护区地表土地覆盖变化监测[J]. 测绘科学 2020(07)
    • [26].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发展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 2020(17)
    • [27].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效果分析——以广西为例[J]. 安徽林业科技 2020(03)
    • [28].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及减缓对策建议[J]. 绿色科技 2020(14)
    • [29].林业自然保护区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协调统一的策略[J]. 经济师 2020(09)
    • [30].试论生态文明新时代自然保护区之基础性地位[J]. 中国园林 2020(08)

    标签:;  ;  ;  ;  ;  

    元江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