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可持续发展综述

林业可持续发展综述

张玉明黑龙江省桦南林业局专员办154400

摘要本文对林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

1.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林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阶段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1949~1978),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92),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但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林业改革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其它部门,迄今未走出一条可行之路。第三阶段始于1992年,受世界环境发展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现状的影响,我国的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但这一过程很漫长。特别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般说林区多在山区,而这些地区也是经济上最贫困的地区。因此,基于经济的诱惑,各地破坏性掠夺式采伐利用仍时常发生。这一时期林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林业的科学经营上,否则,再像过去几十年只知道造林、采伐而不知道森林经营,最终会葬送林业的发展。这也就提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

2.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林区可采资源萎缩,企业经济危困,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1)没有建立资源的补偿机制,违背了资源再生产规律和价值规律。采取重采轻予的政策,只向森林索取,不承认林价,只计算采运成本,没看到森林的生态价值。再加上“原”字号、初加工的林产品较多,木材价格偏低,使资源的消耗得不到必要的投入和补偿。(2)林业管理体制没有理顺,条块分割,责权分离,产销脱节。(3)经济政策和投资政策不当,长期实行以木材为中心的单一产业结构,忽视了森林的保护培育和多种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的投入。(4)林业技术研究、推广与信息发展滞后。由于林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造成林业科技进步滞后,科技贡献份额仅占20%左右,远远低于其他行业。由于采伐与更新方式不当,林区生态失衡问题日益明显。迹地更新树种单一,大多形成针叶纯林的单层林分。林木生长率低,病虫害严重,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气候异常。

2.2发展林业的意识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相适应

(1)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在造林营林工作中,大多数是急于求成,没有按照林业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出现了森林植株过密,林木分化严重,树种单一,形成大面积纯林,加剧了森林的病虫害,使林木成活率不高,经济效益差。

(2)林业基础设施薄弱,发展后劲不足。国家对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欠账太多,林业基础脆弱,导致森林环境建设与发展后劲不足。如火情了望台覆盖率仅为50%左右,防治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综合能力差。

(3)发展林业的意识同林业的地位作用不相适应。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肩负着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但由于宣传教育工作不够深入,还没有形成全民的共同意识。

(4)当前林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随着木材产量调减政策的实施,使木材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林区的生产结构调整尚未全部到位,因此,使一些地方林业产业的发展处于低迷态。

3.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1992年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提出的,从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始深入到各个方面,我国也把此定为国策之一。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判定林业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我国的林业工作者也参与了这一活动,有关方面也提出了八大标准和66项指标,这方面的研究也正在深化。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实质表现在三个方面:(1)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2)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公平性、社会稳定性、体制合理性等;(3)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力、生态还原力、资源承载力、环境资源等。

3.2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3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1)林业的生态效益。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干其经济价值。林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2)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得到提高,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受到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加剧环境恶化的巨大报复,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4.结语

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度、政策、法律等各个层面,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  ;  

林业可持续发展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