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证罪研究

伪证罪研究

论文摘要

伪证罪是一个非常古老而普遍的罪名。基于伪证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古今中外都对之进行了法律规制。根据《刑法》第305条的规定,我国刑法中的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和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的行为。本文从伪证罪的立法演变入手,结合司法实践,重点解读了我国伪证罪的构成要件特征;通过借鉴国外伪证罪的立法优点,笔者结合我国法律文化传统和司法实践提出了伪证罪立法完善的建议,并进行了必要的论证。全文分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在引言部分,笔者简单地介绍了理论和实务界对伪证罪犯罪构成要件的认识和审视,交待了本文的选题动机和写作意图。正文部分共四章:第一章为伪证罪概述,细化为三节。第一节首先从伪证罪的起源、演变过程角度,分析了伪证行为犯罪化的伦理道德依据—违反了诚信这一基本社会伦理道德规范;随后从犯罪本质的角度,分析了伪证行为犯罪化的法学依据—行为人故意作伪证在主客观上具备危害性。第二节采用历史研究的方法,梳理了中外伪证罪的立法演变情况,指出对伪证行为进行法律规制从古至今都是各国的普遍做法。第三节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各国伪证罪的立法情况进行了考察,并分析了各国对伪证行为的定位及在犯罪构成要件方面的差异,希望为我国伪证罪立法提供有益的借鉴。第二章为伪证罪的构成要件特征之解读。针对我国刑法第305条的规定,结合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疑难问题,逐一解析了伪证罪犯罪构成特征。(1)在犯罪客体上,笔者认为伪证罪的客体是“单一客体”,即伪证行为始终侵害了国家正常的刑事司法活动秩序。(2)在犯罪客观方面,具体阐述了伪证罪的行为方式、行为对象、适用范围等。在“虚假陈述”的判断标准上,笔者认为应该坚持我国刑法主客观相一致的定罪原则,既要看主观罪过,又要看实际危害。在伪证行为的方式上,笔者认为伪证行为不能由单纯的不作为方式构成。(3)在犯罪主体方面,笔者重点分析了证人、鉴定人构成伪证罪主体的条件和范围。(4)在犯罪客观方面,鉴于我国伪证罪是目的犯的规定,笔者认为行为人主观上只能是直接故意心态。第三章为伪证罪的司法认定。结合司法实践,笔者简单分析了伪证罪的共犯形态、罪数问题和既未遂标准问题。同时将伪证罪与相关证据犯罪、诬告陷害罪、包庇罪进行了区别。第四章为伪证罪的立法完善。针对我国伪证罪立法之缺陷,笔者在借鉴国外立法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如下修改意见:一、将伪证罪的适用范围扩大到民事、行政诉讼中。民事、行政诉讼中严重的伪证行为同样危害了国家司法活动秩序。二、在犯罪主体上做如下修改:(1)取消“记录人”为犯罪主体。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记录人是由公安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担任的,其行为不具有作证性质。(2)完善证前保证制度,强化证人的如实作证义务。在此,笔者还分析了伪证罪主体不能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之原因。三、取消犯罪目的之规定。笔者认为,行为人是否具有犯罪目的,并不影响行为的性质,因此应取消伪证罪犯罪目的之规定。结语部分,笔者对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并指出了本文存在的诸多不足。

论文目录

  • 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伪证罪概述
  • 第一节 伪证行为犯罪化之根据
  • 一、伪证行为犯罪化的伦理道德依据
  • 二、伪证行为犯罪化的法学依据
  • 第二节 中外伪证罪的立法沿革
  • 一、新中国建立以前伪证罪的立法概况
  • 二、新中国建立后伪证罪的立法演变
  • 三、国外伪证罪的立法沿革
  • 第三节 域外伪证罪立法比较
  • 一、伪证罪客体认识之差异
  • 二、伪证罪的客观方面之差异
  • 三、伪证罪的主体立法之差异
  • 四、伪证罪的主观方面之差异
  • 第二章 伪证罪的犯罪构成特征
  • 第一节 伪证罪的客体特征
  • 一、“复杂客体说”和“单一客体说”之争
  • 二、伪证罪客体之分析
  • 第二节 伪证罪的客观方面特征
  • 一、伪证行为之种类
  • 二、“虚假陈述”的含义和判断标准
  • 三、伪证之方式:不能由纯正不不作为构成
  • 四、伪证的行为对象
  • 五、伪证罪适用的诉讼范围
  • 第三节 伪证罪的主体特征
  • 一、证人
  • 二、鉴定人
  • 三、翻译人
  • 四、记录人
  • 第四节 伪证罪的主观方面特征
  • 一、伪证罪的故意形式之探讨
  • 二、伪证罪的目的
  • 第三章 伪证罪的司法认定
  • 第一节 伪证罪的共犯问题
  •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教唆、帮助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和记录人为自己作伪证,能否构成伪证罪的共犯
  • 二、他人指使、贿买、引诱、威胁、教唆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和记录人作伪证的,能否构成伪证罪的共犯
  • 第二节 伪证罪的罪数问题
  • 一、诬告陷害他人并作伪证的,是一罪还是数罪
  • 二、在数个不同案件中作伪证的,是一罪还是数罪
  • 第三节 伪证罪的既遂与未遂形态
  • 第四节 伪证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
  • 一、伪证罪与相关妨害作证犯罪的界限
  • 二、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
  • 三、伪证罪与包庇罪的区别
  • 第四章 伪证罪立法之完善
  • 第一节 伪证罪客观方面之完善:适用范围扩到民事、行政诉讼中
  • 第二节 伪证罪主体立法之完善
  • 一、取消“记录人”为本罪主体
  • 二、我国伪证罪主体扩张之可能性与否分析
  • 三、完善证前保证制度
  • 第三节 伪证罪主观方面之完善:取消犯罪目的之规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诉讼翻译制度缺陷对翻译人伪证罪认定的影响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18)
    • [2].再议民事伪证行为的法律制裁[J]. 河北企业 2019(08)
    • [3].伪证罪的疑难问题研究——从128份刑事判决书说起[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1)
    • [4].论警察出庭伪证行为的追责[J]. 才智 2015(01)
    • [5].伪证罪的法益保护问题研究[J]. 公民与法(法学版) 2014(11)
    • [6].律师伪证刑事问责的尺度把握[J]. 人民司法 2015(07)
    • [7].律师伪证罪及程序控制——以《刑法》第306条为线索展开[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5(06)
    • [8].对民事伪证行为的处罚适用研究[J]. 青年与社会 2020(12)
    • [9].伪证[J]. 诗探索 2014(02)
    • [10].我作过伪证[J]. 杂文月刊(原创版) 2012(01)
    • [11].伪证[J]. 诗歌月刊 2012(04)
    • [12].伪证[J]. 诗探索 2012(02)
    • [13].不要让“律师伪证罪”成为紧箍咒[J]. 民主与法制 2011(05)
    • [14].伪证[J]. 西部 2011(13)
    • [15].林肯巧驳伪证[J]. 小学生导读 2008(12)
    • [16].简析律师伪证罪的存废[J]. 民营科技 2017(04)
    • [17].让伪证者无处遁形[J]. 新民周刊 2012(46)
    • [18].关于律师伪证罪的思考[J]. 青春岁月 2010(20)
    • [19].律师伪证罪特别追诉程序研究[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 [20].伪证犯罪法律规定的立法完善——以法律体系化为视角[J]. 河北法学 2013(08)
    • [21].伪证罪疑难问题探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 [22].律师伪证罪的完善——程序视野下的两种路径[J].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2)
    • [23].以行为方式的不同区分伪证犯罪种类[J]. 今日中国论坛 2011(05)
    • [24].律师伪证罪构成的几种特殊情况分析[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1(03)
    • [25].我国历代关于伪证罪的立法沿革[J]. 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04)
    • [26].伪证罪的适用范围和犯罪主体研究——以诉讼法为视角[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1(02)
    • [27].律师伪证罪的存废之争[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 [28].论律师伪证罪与他罪竞合情形下的处理[J]. 时代法学 2011(04)
    • [29].辩护律师的真实义务与律师伪证罪[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1(08)
    • [30].“律师伪证罪”若干问题之研究[J]. 知识经济 2011(21)

    标签:;  ;  ;  ;  

    伪证罪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