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浸渍管粘渣机理及减轻粘渣用改性剂研究

RH浸渍管粘渣机理及减轻粘渣用改性剂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对高品质钢的需求越来越大,炉外精炼已经发展成为现代炼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近年来,随着炉外精炼钢种的增多以及对钢水品质要求的提高等原因,许多企业出现了炉外精炼设备粘渣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生产的连续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粘渣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生产正常进行的突出问题。鉴于目前对浸渍管粘渣机理的研究以及减轻粘渣用改性剂的理论研究还很欠缺,本文针对攀钢RH精炼处理IF时出现的浸渍管粘渣的问题,采用实验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浸渍管粘渣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熔渣结构理论,建立熔渣体系结构单元的作用浓度计算模型,分析对粘渣有影响的高熔点相生成的热力学条件,研制开发了用于减轻粘渣的改性剂。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实际生产中粘渣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浸渍管粘渣机理的研究表明粘渣的过程如下:首先,RH精炼渣与浸渍管耐材基体相互作用,耐材基体中少量MgO熔入熔渣并粘结在浸渍管壁上,形成了粘渣物的内层;随后在RH浸渍管附近,熔渣中开始大量析出MgO·Al2O3相和C2AS相,并粘结在浸渍管上。随着RH浸渍管的反复使用,析出的镁铝尖晶石相和C2AS相越来越多,粘渣物不断增厚,致使RH浸渍管不断长大变粗,最终导致浸渍管提前下线,影响了生产的连续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熔渣碱度的增加、Al2O3含量的减少以及CaF2的增加,均可降低熔渣中镁铝尖晶石的作用浓度,相比而言,碱度的作用最显著,Al2O3次之,CaF2的作用最小;当钢包渣的碱度在4.2~4.9之间,Al2O3含量在14.2%~17.6%之间,MgO含量在8.0%~8.7%之间,FeO含量在13.3%~14.4%之间,CaF2含量在4.0%~5.2%之间时,熔渣中高熔点的镁铝尖晶石和铁铝尖晶石的作用浓度低于0.01,不足以结晶析出,可以有效的减轻RH浸渍管的粘渣。实验研究的结果与理论计算相一致。现场工业试验的结果表明,在12炉试验结束后,浸渍管没有明显的长大,改性剂的加入可以有效减轻浸渍管的粘渣,大大提高了RH浸渍管使用的连续性和企业的生产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超低碳钢的发展历史及用途
  • 1.1.2 炉外精炼
  • 1.1.3 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1.2 粘渣问题的研究现状
  • 1.3 熔渣在炼钢过程中的作用
  • 1.4 熔渣的高温物理性质
  • 1.4.1 熔渣的熔点
  • 1.4.2 熔渣的粘度
  • 1.5 熔渣结构理论的应用
  • 1.6 钢包精炼渣的作用和种类
  • 1.7 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2 RH 浸渍管粘渣机理研究
  • 2.1 实验方法及设备
  • 2.1.1 化学分析
  • 2.1.2 X 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分析
  • 2.1.3 矿相分析
  • 2.1.4 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EDS)
  • 2.2 实验结果及讨论
  • 2.2.1 RH 浸渍管粘渣物物相分析
  • 2.2.2 RH 浸渍管粘渣物结构分析
  • 2.2.3 精炼钢包渣组成对粘渣的影响
  • 2.3 RH 浸渍管粘渣原因的热力学分析
  • 2.4 浸渍管粘渣机理
  • 3 熔渣体系的热力学分析
  • 3.1 七元渣系结构单元作用浓度计算模型的建立
  • 3.2 计算条件及方法
  • 3.3 计算结果与讨论
  • 3.3.1 碱度对MA、FeA 作用浓度的影响
  • 2O3 对MA、FeA 作用浓度的影响'>3.3.2 Al2O3 对MA、FeA 作用浓度的影响
  • 3.3.3 MgO 对MA、FeA 作用浓度的影响
  • 3.3.4 FeO 对MA、FeA 作用浓度的影响
  • 2 对MA、FeA 作用浓度的影响'>3.3.5 CaF2 对MA、FeA 作用浓度的影响
  • 3.4 小结
  • 4 RH 精炼钢包渣改性的实验室研究
  • 4.1 实验用渣化学成分设计
  • 4.2 实验方法及实验设备
  • 4.2.1 实验用渣的均匀化
  • 4.2.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4.2.3 矿相分析
  • 4.2.4 电镜(SEM)及能谱(EDS)分析
  • 4.2.5 半球点熔点仪
  • 4.2.6 实验渣粘度测试
  • 4.3 结果及讨论
  • 4.3.1 熔渣组成对其结构的影响
  • 4.3.2 熔渣组成对熔渣性质的影响
  • 4.4 小结
  • 5 工业化试验
  • 5.1 试验用改性剂配方及制备
  • 5.1.1 改性剂配方
  • 5.1.2 改性剂的生产制备
  • 5.2 工业化试验
  • 5.2.1 试验方法
  • 5.2.2 试验结果与讨论
  • 5.3 小结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学术活动
  •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 相关论文文献

    • [1].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改性沥青中改性剂含量的检测方法[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36)
    • [2].透水混凝土专用改性剂的制备及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J]. 新型建筑材料 2020(04)
    • [3].硫磺改性剂在沥青改性技术中的性能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06)
    • [4].复合无机改性剂对石膏性能影响研究[J]. 新型建筑材料 2016(03)
    • [5].日科化学拟扩大产能[J]. 聚氯乙烯 2015(06)
    • [6].低凝固点粘胶改性剂的研制[J]. 人造纤维 2020(01)
    • [7].木材硅石改性剂的制备工艺[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0(02)
    • [8].高黏改性剂对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J]. 公路交通科技 2018(04)
    • [9].硅烷改性剂对清水砼耐久性的影响研究[J]. 公路与汽运 2017(01)
    • [10].温轮胶对无机改性剂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的影响[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7(08)
    • [11].聚氯乙烯冲击改性剂研究进展[J]. 塑料科技 2009(08)
    • [12].抗凝冰改性剂在混合料中的掺量研究[J]. 交通世界 2019(Z2)
    • [13].新型沥青混合料改性剂的试验研究[J]. 湖南交通科技 2017(03)
    • [14].改性剂及乳化剂对改性乳化沥青性能的影响[J]. 公路与汽运 2011(05)
    • [15].聚氯乙烯用耐热改性剂研究进展[J]. 中国塑料 2011(07)
    • [16].增容型聚丙烯酸酯水泥改性剂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14(12)
    • [17].高聚物改性剂与沥青混容问题的分析[J]. 交通标准化 2010(11)
    • [18].复合改性剂改善菱镁制品性能的实验研究[J]. 嘉应学院学报 2010(11)
    • [19].水性涂料天然流变改性剂瓜尔胶的应用研究[J]. 涂料工业 2008(02)
    • [20].原油流动改性剂[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8(05)
    • [21].新型偶联改性剂一剂多能[J]. 塑料助剂 2019(02)
    • [22].高粘改性剂对沥青使用性能的影响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5(11)
    • [23].高聚物改性剂与沥青的相容性分析[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0(02)
    • [24].阳离子改性剂改良膨胀土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09(07)
    • [25].易分散稳定型高粘度改性剂的研发与制备[J]. 福建建筑 2019(07)
    • [26].新型干拌速熔SBS改性剂技术可行性研究[J]. 施工技术 2019(S1)
    • [27].改性剂对橡胶混凝土的作用机理研究[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5(04)
    • [28].含硼改性剂对磷酸盐的有机/无机复合铸造粘结剂性能的影响[J]. 热加工工艺 2013(21)
    • [29].改性剂的酸性对酚醛树脂的影响[J]. 化工新型材料 2010(06)
    • [30].管输原油流动改性剂评价方法改善[J]. 油田化学 2014(04)

    标签:;  ;  ;  ;  

    RH浸渍管粘渣机理及减轻粘渣用改性剂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