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变形数据统计分析在水电站外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浅论变形数据统计分析在水电站外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引言:在水电站运营的过程中,加强其外部变形的监测,从而为水电站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而能否为水电站的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还取决于能否正确进行变形数据的统计分析。因此,应加强变形数据统计分析在水电站外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进而更好的完成变形监测工作。

1工程概述

某水电位于深山峡谷之间,大坝建设采用的是碾压混凝土,坝为拱坝,高75m,坝顶和坝底宽分别为6m和28m,顶长195m,高程为1150m。在水电站正常运营期间,水库水位1145m,总库容4亿m³。该水电站在2010年竣工,在随后几年安全定期检查中评价正常。

2监测点布置

为确保水电站安全运营,需对其外部稳定性展开分析。为此,需在原施工控制网的基础上完成外部变形控制网的布置,并按照有关监测要求完成监测网布置,而大坝原有施工控制网上的点可作为测站基点[1]。在此基础上,可进行PJ01、PJ02、PJ03和PJ04四个监测点的布置,以实现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监测。而监测网的不舍采取的是静态GPS平面监测技术,采用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能够满足监测精度要求。利用各独立观测边,则能完成三角形图形的监测网布设。采取该种结构的监测网,由于其拥有较强的几何结构,所以监测网的进度能够得到提高[2]。在监测的过程中,PJ04为在坝体中间闸墩设置的监测点,为垂线位移监测点,同时又属于大坝水平位移监测点,因此可以一同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3变形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

3.1水平位移数据的统计分析

3.1.1数据统计在实际进行水电站的水平位移监测时,需采用三角形监测法完成各点径和切向位移的测量。如下表1所示,为水电站从2010年到2015年统计监测数据。通过对各点径、切向的位移极值数据进行统计,则能利用监测历史数据完成水电站水平位移变化情况的分析。

表1水平位移监测数据统计(mm)

3.1.2数据分析结合监测得到的测点变形监测时间、库水位等数据,则能完成对水电站水平位移特征的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在坝顶的位置,径向位移最大达到了1.90mm,发生在测点PJ03的位置。而切向位移最大能够达到0.52mm,发生在测点PJ01的位置。从历史数据统计结果来看,结合各测点位置可知,大坝冠中测点发生了较大的径向位移,由此可见该位置为大坝发生变形的敏感位置。其次,在坝底位置,径向位移最大达到了8.63mm,同样发生在测点PJ03的位置。而切向位移最大能够达到9.22mm,发生在测点PJ02的位置。径向位移最小达到了-7.35mm,发生在测点PJ01的位置。而切向位移最小能够达到-10.22mm,发生在测点PJ02的位置。在径向位移最大时,水库的水位为1129m。在径向位移最小时,水库的水位为1131m。在切向位移最大时,水库的水位为1143m。在切向位移最小时,水库的水位为1141m。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近年来,水电站水平位移呈现出了周期性的弹性变化趋势,并未出现无法逆转的位移,所以可以认为测点没有显著的时效性位移。从水位变化情况来看,水位变化与水平位移变化没有明显关系。在水位升高的条件下,水电站大坝在一定时候会出现向右岸移动的情况。而在水位降低的情况下,则会出现向左岸移动的情况。此外,结合各测点发生位移变化时的温度数据来看,水电站水平位移变化受到了温度的影响[3]。从径向位移的角度来看,在温度增加的情况下,径向位移向着大坝上游方向变化。而在温度降低时,则向着相反的方向变化。从切向位移角度来看,在温度增加的情况下,两岸出现了膨胀现象,所以位移有变大趋势。在温度降低时,则出现了变小的趋势。但从整体上来看,测点无法反映出明显的规律。

3.2竖直位移数据的统计分析

3.2.1数据统计在完成监测网布设的基础上,还要利用返测闭合水准线路进行水电站垂直位移监测。具体来讲,就是在大坝左右两侧各进行一个测点的布置,并在大坝中间完成两个测点的布置。如下表2所示,M1、M4分别位于大坝左右两侧,M2、M3位于大坝中间,数据为通过监测获得的历史数据统计结果。通过对各点垂直位移极值进行整合和分析,则能完成对水电站垂直位移变化情况的分析。

3.3.2数据分析

对表2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从2010年到2015年之间,水电站最大沉降得到了0.50mm,发生在测点M2的位置。但从总体上来看,水电站最大沉降值并未超过2mm,由此可见水电站拥有稳定的坝体。从垂直位移变化情况来看,其最大垂直位移达到了1.90mm,发生在测点M2的位置。在这一时期,水电站水库的水位为1133mm。而水电站最小垂直位移达到了-2.70mm,发生在测点M1的位置。在这一时期,水电站水库的水位为1141mm。从历史数据来看,水库水位变化与水电站垂直位移的变化存在一定关系。具体来讲,就是在水库水位升高的情况下,坝体垂直位移将有所降低。而在水位降低的情况下,垂直位移则有所增加。由此可见,二者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从整体上来看,水电站最初存在有测点位移提高的趋势,但在后期则出现了周期性弹性变化。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由于水电站垂直位移在最初阶段受到了时效因素的影响。此外,从温度变化与水电站垂直位移变化的关系上来看,在温度有所增加的情况下,大坝呈现出上抬的趋势。在温度降低时,则出现了下沉的趋势。比如在测点M1位移达到最大时,温度为30℃。在该点位移最小时,温度为17℃,反映出的规律较为明显。

结论: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水电站外部变形监测方面,结合工程情况完成监测点的布设,然后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则能得到水电站外部变形特征与规律。从分析结果来看,该水电站并未出现会给大坝带来安全威胁的位移,并且经过长期运营后,水电站外部变形呈现出周期性弹性变化趋势,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变化均与水位和温度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而掌握这些数据,则能为水电站的安全运营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李琳.大孤山水电站枢纽外部永久变形监测分析[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2,01:47-50.

[2]娄必友.普定水电站大坝外部变形监测资料初步分析[J].贵州水力发电,2011,02:45-49.

[3]袁瑞霞,陈泽闻.小浪底水利枢纽大坝外部变形监测平面数据分析[J].中华民居,2011,11:150+149.

标签:;  ;  ;  

浅论变形数据统计分析在水电站外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