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中信息资源整合的建模方法与应用研究

电子政务中信息资源整合的建模方法与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为解决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更好的利用信息资源,减少重复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已势在必行。目前学术界对信息资源整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信息资源以及图书情报资源上,而且多是从软件实现上进行细节问题研究。对电子政务中信息资源整合的建模方法以及实现的研究,目前仍是电子政务系统设计与软件开发领域的前沿性研究课题,缺乏相应的理论与方法来指导。 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基于导师王延章教授提出的E-R-P(实体-关系-问题)知识表示理论,创建了一种面向整合的信息资源系统描述模型。将电子政务中的信息资源整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利用系统科学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对信息资源整合的建模方法与实现进行研究。通过电子政务中信息资源整合的特点的研究,并在实际的政府信息资源整合项目中进行探索、研究、实践和总结,完善了E-R-P模型的理论基础,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指导系统的建模与项目的实施。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 对信息资源整合的国内外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的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将E-R-P模型与ER(实体-关系)模型。信息资源整合与信息资源规划进行了比较。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对资源、信息资源、政府信息资源、电子政务中的信息资源整合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2) 对E-R-P知识表示体系进行理论扩展,给出了以实体、关系、问题为模型的基本要素,面向整合的信息资源系统描述的E-R-P模型。对论域、实体、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数学描述,通过引入论域、原子问题、元信息、E-R-P阵等相关内容,给出了E-R-P模型的基本概念、数学表示、形式化描述以及构建方法和建模过程,并将E-R-P模型与面向对象技术进行对应。 (3) 结合E-R-P模型构建,对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建模进行研究。 (4) 创建了软件体系中的E-R-P信息管理模型,用其指导信息资源整合平台的构建。 (5) 通过对信息资源整合过程的研究,给出了信息资源整合的过程模型。论述了信息资源整合的一般过程,对其进行了数学描述,并对整合过程中的交互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6) 参与了信息资源整合系统软件平台的设计以及相应支撑工具的开发。软件平台以及数据交换工具与前面的整合建模相呼应,共同服务于政府信息资源整合的项目实施。最终将以上的建模方法和系统开发工具应用于“大连市企业基础信息共享”项目的建设,给出了本文研究工作的应用实例。 通过本文的研究,为电子政务中信息资源整合提供了一种信息资源系统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电子政务中信息资源整合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状况
  • 1.2.2 信息资源整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常用的理论、技术以及建模方法
  • 1.2.4 信息资源整合与信息资源规划(IRP)的差异
  • 1.3 E-R-P知识表示体系以及本文的工作
  • 1.3.1 E-R-P知识表示体系
  • 1.3.2 关于E-R-P的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 1.3.3 本文对E-R-P理论的深入和扩展
  •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4.3 研究内容和结构框架
  • 第二章 政府信息资源及其整合的特性分析
  • 2.1 信息资源的界定与特点
  • 2.1.1 信息资源的界定
  • 2.1.2 信息资源的分类
  • 2.1.3 信息资源的属性
  • 2.2 信息流转方式的分析
  • 2.3 政府信息资源
  • 2.3.1 定义
  • 2.3.2 政府信息资源的特点
  • 2.3.3 政府信息资源的分类
  • 2.4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
  • 2.4.1 定义
  • 2.4.2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的特点
  • 2.4.3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的影响因素
  • 2.4.4 整合应遵循的原则
  • 2.5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涉及的几个问题
  • 2.5.1 概念体系的统一
  • 2.5.2 数据的不一致问题
  • 2.5.3 模型的集成
  • 2.5.4 解决方案的交互与认同
  • 2.6 小结
  • 第三章 E-R-P模型
  • 3.1 概述
  • 3.1.1 E-R-P建模的意义
  • 3.1.2 E-R-P模型的特点
  • 3.1.3 ER模型与E-R-P模型的差别
  • 3.2 论域
  • 3.2.1 论域的界定
  • 3.2.2 论域的作用
  • 3.2.3 论域的描述方法
  • 3.2.4 论域的分解
  • 3.3 实体
  • 3.3.1 实体的数学描述
  • 3.3.2 实体的属性
  • 3.3.3 实体的状态
  • 3.3.4 实体的层次结构
  • 3.3.5 实体集
  • 3.3.6 实体集的运算
  • 3.3.7 实体的界定
  • 3.3.8 实体的形式化描述
  • 3.4 关系
  • 3.4.1 关系的定义和数学描述
  • 3.4.2 几种基本关系的描述
  • 3.4.3 关系的运算与复合
  • 3.4.4 关系的界定
  • 3.4.5 关系的形式化描述
  • 3.5 问题
  • 3.5.1 问题的定义与数学描述
  • 3.5.2 问题的内涵与基本构成要素
  • 3.5.3 问题的几个基本概念与数学描述
  • 3.5.5 问题的层次
  • 3.5.6 原子问题
  • 3.5.7 问题的分析
  • 3.5.8 问题的形式化描述
  • 3.6 E-R-P三者的关系
  • 3.7 E-R-P阵
  • 3.8 元信息
  • 3.8.1 元信息的定义
  • 3.8.2 元信息的作用
  • 3.8.3 元信息的分类
  • 3.8.4 元信息的描述实例
  • 3.9 系统与E-R-P以及面向对象的对应关系
  • 3.10 E-R-P建模的基本原则与过程
  • 3.10.1 E-R-P建模的基本原则
  • 3.10.2 E-R-P建模过程
  • 3.11 小结
  • 第四章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建模
  • 4.1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建模的特性分析
  • 4.1.1 电子政务中信息资源整合建模的目的
  • 4.1.2 电子政务中信息资源整合建模的特点
  • 4.1.3 对政府信息资源整合进行建模的应遵循的原则
  • 4.2 政府组织结构与信息资源的分布
  • 4.2.1 政府组织结构的特点
  • 4.2.2 政府网络以及政府信息资源的E-R-P模型
  • 4.3 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机制
  • 4.3.1 信息交换机制
  • 4.3.2 信息发布模式
  • 4.3.3 信息共享模式
  • 4.4 基于E-R-P的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建模过程
  • 4.5 信息资源整合过程模型
  • 4.5.1 信息资源整合过程
  • 4.5.2 信息资源整合过程的数学描述
  • 4.5.3 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中的交互作用
  • 4.5.4 信息资源整合过程模型的特点
  • 4.6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E-R-P信息管理模型的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平台以及支撑工具
  • 5.1 软件体系中的E-R-P信息管理模型
  • 5.1.1 基于实体、关系、问题管理的软件体系结构
  • 5.1.2 各组件功能
  • 5.1.3 E-R-P信息管理模型的功能实现过程
  • 5.1.4 软件体系中的E-R-P信息管理模型的特点
  • 5.2 信息资源整合平台
  • 5.2.1 软件平台设计要点
  • 5.2.2 平台的服务结构
  • 5.2.3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及关系
  • 5.3 网间信息交换系统
  • 5.3.1 设计思想
  • 5.3.2 系统目标
  • 5.3.3 总体结构
  • 5.4 半结构化数据采集系统
  • 5.4.1 数据采集流程
  • 5.4.2 系统结构
  • 5.5 小结
  • 第六章 应用案例
  • 6.1 大连市企业基础信息共享项目背景
  • 6.2 建设目标和设计原则
  • 6.3 基于E-R-P模型的系统建模
  • 6.3.1 第一阶段:建模准备
  • 6.3.2 第二阶段:粗糙模型
  • 6.3.3 第三阶段:模型改进
  • 6.3.4 第四阶段:模型细化
  • 6.4 大连市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系统整体架构
  • 6.5 具体实现
  • 6.5.1 数据库的分布与规划
  • 6.5.2 数据交换中心
  • 6.5.3 数据交换适配器
  • 6.5.4 数据镜像子系统
  • 6.5.5 数据比对子系统
  • 6.5.6 数据管理系统
  • 6.5.7 信息展示系统
  • 6.6 信息运转流程
  • 6.6.1 共享数据的采集数据流:业务部门→数据中心
  • 6.6.2 共享数据的调用数据流:数据中心→业务部门
  • 6.7 项目总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项目情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计算机知识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探讨[J]. 科技风 2020(28)
    • [2].数学建模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的应用[J]. 高等数学研究 2019(01)
    • [3].《人物卡通设定》建模[J]. 中国民族博览 2019(03)
    • [4].《人物卡通设定》[J]. 大众文艺 2019(06)
    • [5].《大海》[J]. 大众文艺 2019(06)
    • [6].浅谈中学生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培养[J]. 中外企业家 2019(13)
    • [7].数学建模的思想及其应用[J]. 农家参谋 2019(15)
    • [8].浅谈数学建模的社会意义[J]. 中国高新区 2018(06)
    • [9].数学建模过程中计算机的应用探究[J]. 山东工业技术 2018(12)
    • [10].素质教育下的数学建模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展望[J]. 广东蚕业 2018(06)
    • [11].浅谈数学建模[J]. 科技风 2017(01)
    • [12].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机械产品设计及建模方法分析[J].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6(11)
    • [13].肖像建模[J]. 艺术评论 2017(01)
    • [14].数学建模的培训与发展[J]. 电子制作 2015(10)
    • [15].如何促进教师与学生在建模水平上的共同进步[J]. 电子制作 2015(12)
    • [16].“缩水”的数学建模课[J]. 中学数学 2020(09)
    • [17].亲历建模过程,探索建模路径——以《鸽巢问题》的教学为例[J]. 福建教育 2019(01)
    • [18].刍议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作用[J]. 高考 2019(02)
    • [19].浅谈高中数学建模的必要性[J]. 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 2019(01)
    • [20].浅谈高中数学建模的生活化[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9(02)
    • [21].浅谈小学数学建模中的几个问题[J]. 山东教育 2019(07)
    • [22].高中数学建模中优化问题的建模分析[J]. 高考 2019(27)
    • [2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J]. 数学大世界(上旬) 2019(07)
    • [24].试论“数学建模”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本途径[J]. 福建中学数学 2018(08)
    • [25].关于高中数学建模的探索[J]. 当代教研论丛 2018(08)
    • [26].培养建模意识,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J]. 中学数学 2018(22)
    • [27].培养建模意识,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J]. 中学数学 2019(06)
    • [28].从一道调研题谈数学建模素养的培育[J]. 江苏教育 2019(27)
    • [29].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意识[J]. 课程教育研究 2013(03)
    • [30].浅谈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策略[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8(09)

    标签:;  ;  ;  ;  ;  

    电子政务中信息资源整合的建模方法与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