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解析及利用评价

陇南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解析及利用评价

论文题目: 陇南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解析及利用评价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植物病理学

作者: 金社林

导师: 曾士迈

关键词: 小麦,小麦条锈病,抗性遗传,抗条锈基因,品种多样性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为在陇南地区持续控制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进行了品种抗病基因分析和合理布局的初步研究。 采用经典遗传分析方法,研究了小麦条锈病重要抗源贵农21和4个重要生产品种的抗条锈遗传特征,认为贵农21具有优异的全生育期抗条锈性,能够对条锈菌主要生理小种长期(10年以上)保持稳定的抗性;明确了贵农21对条锈菌条中31号的抗性是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其抗性传递力较强,易于利用,是重要的抗源;中梁17对条中31号、32的抗性分别由2对和1对显性基因控制;天选42对条中29号含有1对显性抗性基因,对条中31号含有2对显性上位基因,对条中32号含有1对隐性抗病基因;天选40对条中29号含有1显1抑2对抗性基因,对条中31号含有1对隐性抗性基因;洮157对条中29号含有1对显性抗性基因。 利用基因推导法推定了陇南主要种植的45个小麦品种所携带的抗条锈基因,查明Yr2、Yr3、Yr9、YrSu、YrSel、YrSpP在这些品种中已有分布,其中Yr9的分布最广;结果也显示多数陇南品种有较复杂的抗锈基因组成,这缘于亲本的多样化和育种杂交过程的复杂化。聚类分析表明,其中一些品种可归类为与Yr9、YrSpP抗性相似的类别,获知了具复杂抗锈基因组成品种的抗性特点和类别。 评价了25个已知抗条锈基因(载体品种)在陇南的有效性和利用价值,明确Yr10、Yr16、Yrl7、YrSel及YrC591等是当前主要应转育利用的有效基因。确定Selkirk、C591、Compair、Hobbit、Cappelle Desprez等品种的农艺性状易于改良,可在近期重点利用。用国外抗条锈近等基因系Nils进行抗锈基因在陇南的有效性监测表明,还有Yr15、Yr18、Yr24和Yr26在陇南可有效利用。也明确了国外持久抗锈品种在陇南的抗病性表现和农艺性状,鉴选出3个农艺性状好、适于直接应用的持久抗锈品种Selkirk、Holdfast和Bezoskaiia。 开展了多种组合的两品种间种和混种试验,观察它们的控病效果和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两品种的混合栽培,无论是间行栽培还是混合栽培,都具有减轻病害的作用;筛选出的高抗/高感品种组合、遗传差距大的高感/高感品种组合以及慢锈性品种搭配型品种组合,都有控制病害的作用。且后两种组合增产作用明显,在生产中有应用前景。慢锈性品种搭配型品种组合,可选择的搭配品种类型范围广。得出合理搭配的品种多样性混合栽培可以防治小麦条锈病,但要成为有效控制条锈病的技术,还需多方面探索。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小麦抗条锈病性遗传研究进展

1.2.1 研究历史

1.2.2 主效抗病基因

1.2.3 常规遗传学方法

1.2.4 细胞遗传学方法(非整倍体法)

1.2.5 抗病基因推导

1.2.6 标记的应用

1.3 遗传多样性控制植物病害研究进展

1.3.1 群体水平下抗病基因利用控制病害的途径

1.3.2 历史回顾

1.3.3 遗传多样性对病害的控制作用

1.3.4 遗传多样性对病菌种群进化的影响

1.3.5 遗传多样性在产量上的影响

1.3.6 混合品种的实际应用技术

1.3.7 遗传多样性在生产上应用成功的典型事例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陇南重要抗源及生产品种抗条锈遗传分析

1.4.2 品种抗条锈基因推导

1.4.3 小麦抗条锈基因可利用性评价

1.4.4 品种多样性控制条锈病研究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陇南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解析及利用评价

2.1 重要抗源和生产品种的抗条锈遗传分析

2.1.1 重要抗源贵农21抗条锈性鉴定及抗性遗传分析

2.1.2 主要生产品种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2.2 主要品种抗条锈基因推导分析

2.2.1 第一批45个品种的抗条锈基因推导

2.2.2 第二批品种的抗条锈基因推导

2.2.3 陇南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背景的聚类分析

2.3 抗条锈基因及持久抗锈类型在陇南的利用评价

2.3.1 已知抗条锈基因(载体品种)在陇南的有效性及利用评价

2.3.2 国外小麦持久抗锈品种的利用评价

第三章 品种多样性控制小麦条锈病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品种组合/不同栽培方式对条锈病的影响

3.2.2 不同品种组合及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3.2.3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技成果奖励和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2006-04-05

参考文献

  • [1].中国小麦品种条锈鉴定及抗条锈新基因YrZH84的分子标记[D]. 李在峰.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 [2].小麦抗条锈新种质的创制及分子细胞遗传学基础研究[D]. 李春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相关论文

  • [1].小麦抗条锈病遗传资源评价及抗性新基因发掘[D]. 蒲宗君.四川农业大学2008
  • [2].小麦慢锈性抗性及抗白粉病基因分子标记定位研究[D]. 赵环环.中国农业大学2004
  • [3].我国普通小麦品种抗条锈病新基因的发掘和分子作图[D]. 代君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4].小麦受条锈菌侵染后防卫基因的表达特征及其克隆[D]. 崔素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5].小麦条锈病区域流行的相关性分析[D]. 陈刚.中国农业大学2005
  • [6].小麦品种C591中一个主效抗条锈病基因的定位与分子标记研究[D]. 李勇.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 [7].中国小麦品种条锈鉴定及抗条锈新基因YrZH84的分子标记[D]. 李在峰.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 [8].小麦抗条锈新基因YrTp1和YrTp2的发现和分子标记定位[D]. 殷学贵.甘肃农业大学2005
  • [9].小麦抗条锈新种质的创制及分子细胞遗传学基础研究[D]. 李春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 [10].几个小麦重要抗源品种(系)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分子作图[D]. 杨敏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标签:;  ;  ;  ;  ;  

陇南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解析及利用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