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张辉

桂林市穿山中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541004

从多年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来看,我们的思想政治存在着不适应社会生活新变化、针对性不强以及方法手段有些滞后的问题。我们的“思想政治”课程应该做出一些适应时代创新变化的改革。我认为,如果要比较成功进行“思想政治”课程,必须把案例教学更好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也要引起广大政治教师的重视和关注。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最早兴起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后来在医学和工商管理界教学领域得到推广,用来引导学员领会上述领域业务实践中的重要思想、技能及内在原理。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于普通教育学。而在我国教育界开始对案例教学关注,只是近十多年的事。由于实践短的缘故,在我国还没有对它有一个同一的界定,但相对在我国教育界也逐渐推广使用。有人认为,案例教学是一种准实践的教学方式;有人则认为案例教学是一种培养师生自我分析和反思的方法。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的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运用形式

1.精心选择适合的案例,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思想政治课案例的编写程序一般包括选择课题、搜集案例、编写案例、编辑讨论等。根据教学实践,所选的教学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和开放性。如在讲授《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时,我选用了电视新闻上一些高级官员腐败堕落的案例;讲授《依法制裁违法犯罪》时,分别展出学生违法和犯罪的两个案例;在讲授《公民作为纳税人应依法纳税》是,我引用了刘晓庆、毛阿敏等明星案例。此类案例源于社会生活,真实可信,也是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具有针对性。可帮助学生澄清一些认识上的问题,并且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具有开放性。

2.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这里包括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教师必须在实施案例教学之前,吃透案例,设计好案例的呈现方式,并初步确定好案例的焦点和争论的主题,做好案例分析的预测,以便上课时能绘声绘色的描述。有的复杂案例,应在案例课前1—2周,将材料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先阅读、思考,或提出问题,或就案例问题自发地进行初步讨论。一般是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案例讨论题,但有时为了便于学生课前去查阅相关资料,也可以在教学案例的后面附上教师拟定的初步讨论题。如在上述明星案例的教学中教师就先出示下面的讨论题:⑴公民为什么要依法纳税?⑵毛阿敏、刘晓庆等人的行为是否违法?为什么?⑶以上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讨论分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一般是4人分为一组,讨论后推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讨论,遇到焦点问题,还可以进行辩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当然教师也不可袖手旁观,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做好有过讨论的组织、启发和引导工作,使得学生能围绕中心课题积极发言,并且要注意鼓励学生敢于触及敏感问题,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让学生畅所欲言,便于学生在各种思维的碰撞中,闪现思维的灵性,在相互启迪中,达到对问题的深入领会和把握,以求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4.教师及时点评总结。教师要及时总结讨论中的优缺点,分析案例问题的重、难点,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有时还需要对案例进行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分析。当然,这既不是标准答案,也不是大家发言的简单罗列,而是使教师自己的分析在合乎逻辑的情况下,能有所创新,让学生对案例问题的认识能进一步扩展、升华。同时让学生在方法论方面再受启迪和提高。教学实践中应经常在案例课后布置学生写相关的小论文。

三、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举例是不同的。从教学过程看,案例在思想政治课的案例教学中占据中心地位,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围绕案例展开的。而教学中的举例,则只是为了说明或论证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某个问题,在教学中居次要地位。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能动性的一种重要方法。而教学中的举例,则只是教师讲解知识点的手段。思想政治课的案例教学与传统政治学科的教学相比,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是知识型教学,要学生掌握一大堆知识和原理,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些结论性知识和原理去解释各种政治现象和社会问题。而案例教学属创新能力型教学,注重让学生对各式各样的客观问题进行探索和深入领会、深刻认识,形成自己对有关问题的独特见解。思想政治课的案例教学具有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和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等。

1.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来源于鲜活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政治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上述案例中的明星案例,又如从桂林漓江水这几十年的水质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我国环境问题的产生、影响、治理等,这样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在不离开学校的情况下,可在短期内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弥补了学生实践经验的不足。在教学中把课内外连接起来,把学习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统一起来,真正实现了小课堂与大社会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情况中去学习、去体会、去提高。

2.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无论是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搜集整理案例,或让学生参与讨论、辩论,或让学生写出相关的政治小论文,在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着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有时还存在学生与社区、学生与家长等的积极互动。学生在多方面的积极互动中,走进了社会,体悟了人生,学会了学习、做事和合作,使学生不断成熟起来。

3.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思想政治课的案例教学通过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真正掌握了政治理论知识,认识政治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对学好政治理论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参与的自觉性,实现了变“要他学”为“他要学”。通过案例教学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竞争和合作的意识。

4.教学活动的创造性。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探讨氛围,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学生敢想敢说,从而能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这样各种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许多创造性灵感就会不断地闪现。如在上述案例教学中,学生们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就见仁见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对同一个案例各人切入的角度不一样,最终对之认识就不同,这时有的学生就往往会出现“奇思妙想”,使得教学案例不断被延伸、扩展、迁移、升华。这样一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就会不断得到强化。此外,学生在参与搜索、编写、分析案例中,还会不断探究自己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独特方案或最佳方案,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团结奋斗。

标签:;  ;  ;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