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大鼠视皮层17区突触可塑性的实验研究

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大鼠视皮层17区突触可塑性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视觉发育不同时期,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大鼠视皮层17区突触超微形态结构变化的规律,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tPA)的表达水平,探讨突触可塑性与弱视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Wistar大鼠,制作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动物模型,经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测证实制模成功后,与正常对照组大鼠分别于7d、21d、35d、49d龄时取大脑视皮层17区:(1)制作电镜标本观察两组动物在不同时期突触超微形态结构变化的规律。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由视皮层Ⅰ层至Ⅵ层连续摄取3,000倍照片,进行突触数量的计数;随机摄取30,000倍照片对突触间隙的宽度、突触后膜致密物的厚度、突触后膜的弦长和弧长以Image Proplus 6.0分析软件测量。实验数据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2)制作视皮层17区冰冻组织切片,并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PA的表达。结果:(1)PVEP检测结果:形觉剥夺性弱视组大鼠的剥夺眼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眼相比,其PVEP的P波潜时延长、波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21d龄时,两组大鼠视皮层17区突触的数量和各项结构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35d、49d龄时,形觉剥夺性弱视组视皮层17区突触数量明显减少,且突触间隙增宽、突触后膜致密物增厚、界面曲率减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PA的表达:正常对照组大鼠7d龄时tPA的免疫荧光呈阴性,其他三组均呈阳性,且主要分布在视皮层Ⅱ—Ⅲ层;形觉剥夺性弱视组大鼠21d、35d和49d龄时,tPA免疫阳性细胞密度均比同龄段正常组大鼠要高,且以21d龄时最高,以后增高程度逐渐减弱,至49d龄时仅于视皮层Ⅱ—Ⅲ层有轻微表达。结论:(1)弱视导致视皮层17区突触的数量和超微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这种变化降低了突触的传递效能,从而影响神经信息传递。(2)tPA参与眼优势柱的重塑。能否将tPA用于弱视的药物治疗、恢复视皮层的可塑性有可能成为今后研究的新靶点。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一节 建立单眼睑裂缝合动物模型
  • 第二节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检测
  • 第二章 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大鼠视皮层17区突触超微形态结构的观察
  • 第一节 4%戊二醛心脏灌注后取视皮层17区
  • 第二节 视皮层17区突触超微形态结构的观察
  • 第三章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大鼠中的表达
  • 第一节 4%多聚甲醛心脏灌注后取视皮层17区
  • 第二节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表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大鼠视皮层17区突触可塑性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