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运行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江苏宁泰两地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为例

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运行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江苏宁泰两地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为例

论文摘要

农村金融供给的不足催生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备”机构,在性质、业务、监管以及优惠政策方面与银监会监管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相比有所区别。从长远来看,将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摘“准”转正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纳入银监会的正式监管体系中,是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到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才可以摘“准”成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这是目前迫切需要认真研究和妥善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江苏省宁泰两地实地调查的结果,以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江苏省的主要形式——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作为本文的重点研究对象,考察现阶段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在江苏宁泰两地区的运行绩效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将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转正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符合的具体条件,总结政府为促进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摘“准”转正应给予的政策支持。以往关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以农民资金互助组织为代表的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制度绩效、产权等宏观层次的分析,或是对个别组织的运行绩效进行描述性分析与阐述。本文在对农民资金互助组织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绩效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以往的研究很少提及以农民资金互助组织为代表的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给社员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本文在对入社社员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给社员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以往研究对于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未来发展的构建缺乏微观层面的实证检验与探索。本文创新性的提出了“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概念,将其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民间金融组织加以区分,在对其运行绩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路径。文章的主要结构与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以及研究的创新和不足。第二部分主要综述本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并将近几年来学者对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第三部分研究了江苏宁泰两地样本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运行现状,主要从发起机制、运营机制和管理机制三个方面阐述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江苏的主要形式——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运行现状,并按照地区对样本社的运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第四部分对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运行绩效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首先使用DEA方法测度样本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运行效率,然后通过使用相关系数法分析影响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财务指标分析样本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互助金规模在3000万元-5000万元的区间内,受调查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运行效率最高;受调查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风险防范工作整体做得较好,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呆坏账现象;影响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运行效率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第五部分对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运行绩效及影响因素进行个案研究。首先研究社员农户对于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运行绩效的满意度以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借款的覆盖面以及借款对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社员对于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整体运行情况基本持肯定态度;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融资业务的开展对于社员的农业和二三产业经营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互助金投放的覆盖面与传统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形成了互补关系。第六部分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并对以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未来发展路径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明确“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定位,并保持适度规模发展;在由地方政府监管的“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情况满足特定条件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将其摘“准”转为银监会监管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强对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法律支持,对其先由地方政府扶持与监管,待运行较成熟后再转为由银监会监管的发展模式予以认可。

论文目录

  • 目录
  • 表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1.6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1.6.1 本文可能的创新
  • 1.6.2 本文的不足
  • 2. 理论基础和研究综述
  • 2.1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
  • 2.1.1 金融抑制
  • 2.1.2 金融深化
  • 2.2 农村金融理论
  • 2.2.1 农业信贷补贴论
  • 2.2.2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 2.2.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2.3 金融组织创新理论
  • 2.3.1 宏观金融组织创新理论
  • 2.3.2 微观金融组织创新理论
  • 2.4 相关概念界定
  • 2.4.1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 2.4.2 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 2.4.3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
  • 2.4.4 民间金融
  • 2.5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5.1 国外文献综述
  • 2.5.2 国内文献综述
  • 2.5.3 小结
  • 3. 江苏宁泰两地样本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运行现状
  • 3.1 江苏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概况
  • 3.2 样本区域选择及概况
  • 3.2.1 样本区域选择
  • 3.2.2 样本区域经济概况
  • 3.2.3 数据来源与问卷设计
  • 3.3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发起
  • 3.3.1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发起概况
  • 3.3.2 发起人动机
  • 3.3.3 发起人交往情况
  • 3.4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运行机制
  • 3.4.1 运营对象
  • 3.4.2 利率机制
  • 3.4.3 风险防范
  • 3.4.4 利润分配
  • 3.5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管理机制
  • 3.5.1 组织结构
  • 3.5.2 股权结构
  • 3.5.3 内部监管
  • 3.5.4 外部环境
  • 4.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运行绩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 4.1 研究内容与主要研究方法
  • 4.1.1 研究内容
  • 4.1.2 主要研究方法
  • 4.2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运行效率
  • 4.2.1 运行效率指标设计的理论基础
  • 4.2.2 运行效率的指标设计
  • 4.2.3 实证结果分析
  • 4.3 影响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运行效率的实证分析
  • 4.3.1 运行效率影响因素的变量选择
  • 4.3.2 实证结果分析
  • 4.4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运行效果
  • 4.4.1 运行效果指标设计的理论基础
  • 4.4.2 运行效果指标的选择
  • 4.4.3 运行效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运行绩效及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
  • 5.1 数据来源、研究内容与方法
  • 5.1.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5.1.2 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
  • 5.1.3 社员及家庭基本情况
  • 5.1.4 社员入社基本情况
  • 5.1.5 社员资金借贷基本情况
  • 5.2 苏陈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运行现状
  • 5.3 社员农户对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 5.3.1 社员满意度指标
  • 5.3.2 社员对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 5.4 社员借用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资金对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 5.4.1 指标选择
  • 5.4.2 实证结果分析
  • 5.5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资金投放的覆盖面研究
  • 5.6 本章小结
  •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1.1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运行绩效良好,但需注意规模控制
  • 6.1.2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运行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提升,并与传统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形成业务互补关系
  • 6.2 政策建议
  • 6.2.1 明确“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定位,并保持适度规模发展
  • 6.2.2 在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情况满足特定条件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将其摘“准”转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 6.2.3 加强对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法律支持,对其先由地方政府扶持与监管,待运行较成熟后再转为由银监会监管的发展模式予以认可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农村金融机构竞争对农民收入的影响[J]. 科技与经济 2019(06)
    • [2].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9(12)
    • [3].银行业金融机构降成本难点[J]. 中国金融 2019(22)
    • [4].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法律特征与风险规制[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20(01)
    • [5].关于金融机构社区活动策划的几点思考[J]. 中外企业家 2020(06)
    • [6].浅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J]. 中外企业家 2020(06)
    • [7].5G时代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智能安防[J]. 智能建筑 2019(11)
    • [8].银行金融机构远程签约法律问题分析及建议[J]. 金融科技时代 2020(04)
    • [9].欠发达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 时代金融 2020(09)
    • [10].新型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20(10)
    • [11].农村金融机构金融消保工作难点及建议分析[J]. 商讯 2020(12)
    • [12].外资金融机构:大力支持中国战“疫”[J]. 中国外资 2020(05)
    • [1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研究[J]. 农业经济 2020(05)
    • [14].抵债资产在农村金融机构的现状及策略分析[J]. 现代商业 2020(12)
    • [15].后疫情时代,数字化转型成金融机构生死大考[J]. 中国金融电脑 2020(05)
    • [16].金融机构如何开展依托平台经济的创新服务[J]. 金融电子化 2019(11)
    • [17].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四川省农村金融机构:影响、措施与对策[J]. 农村金融研究 2020(05)
    • [18].浅谈农村金融机构敏捷转型[J]. 广东蚕业 2020(01)
    • [19].构筑监管科技生态体系 破解金融机构合规难题[J]. 当代财经 2020(06)
    • [20].河南能源携手金融机构加快高质量发展[J].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20(06)
    • [21].金融机构强制性自救的中国价值及法律因应[J]. 现代法学 2020(04)
    • [22].“金网哨”:金融机构的网络哨兵[J]. 中国农村金融 2020(01)
    • [23].类金融机构研究[J].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20(04)
    • [24].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农村金融机构的企业社会责任[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09)
    • [25].农村金融机构支农需先“知”农[J]. 金融博览 2020(11)
    • [26].金融机构在美国金融制裁中面临的风险[J]. 中国外汇 2020(15)
    • [27].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美国农村金融机构比较分析[J]. 农家参谋 2019(01)
    • [28].县级农合金融机构改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8(12)
    • [29].英国若无协议脱欧对金融机构的影响分析[J]. 国际金融 2019(02)
    • [30].美国社区发展金融机构借鉴[J]. 中国金融 2019(08)

    标签:;  ;  ;  ;  

    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运行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江苏宁泰两地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