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税收技术理性的缺失与重构

论税收技术理性的缺失与重构

论文题目: 论税收技术理性的缺失与重构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科学技术哲学

作者: 张德昌

导师: 陈凡

关键词: 理性,技术,税收,税收技术理性

文献来源: 东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面对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和法律化的时代背景,以经验管理和手工操作为特征的传统税收已经十分落后,采用规范、系统、智能、高效的技术手段,按照理性要求重构现代税收的分配方法体系,成了当今税收事业发展的历史使命。 税收作为国家的分配工具,与作为方式方法知识体系的技术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技术是税收的内在要素。有关税收分配方式方法的知识体系就是税收技术,含有社会技术和自然技术的内容。税收技术承载着效率、公平、组织和创新的功能,为税收事业的发展营造不竭的动力源泉。 充分发挥税收技术的“力量”,必须遵循理性法则。对理性的争论改变不了理性追寻事物本源、认知、方法、价值以及实践能力的本质属性,理性是对技术本质内容的高度抽象。技术是理性的现实展现,不能因为技术应用出现问题就片面地认为技术有了理性的主体资格而否定“技术理性”,技术理性强调技术必须接受人类的理性指导。税收技术理性要求税收分配实践能够符合税收本质的要求,因而是指导研究制定税收分配方式方法的思维和行为准则。 但传统税收受经验、权力和手工等意识的支配,存在着技术理性认识上的缺失,因而在实践中应用的自然技术和社会技术都存在种类少、应用零散、内容陈旧等缺陷,由此违背了工具理性对效率的要求和价值理性对公平的要求。税收需要在方法体系上按照技术理性的要求进行重构。 现代税收技术理性的重构首先应该起步于认识层面,必须坚持效率、公平和创新的原则;在实践层面上,应抓住当今先进的、核心的适用技术,分别以税收信息化建设为龙头实施自然技术理性的重构、以税收法制化建设为龙头实施社会技术理性的重构,以及按照系统论等原理实施自然技术与社会技术应用的有机结合,进而建立科学、合理、系统的现代税收技术应用体系。 最后对我国的税收信息化、法制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对现存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进一步重构我国现代税收技术理性提出了建议。

论文目录:

声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由来

1.2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税收技术概念

2.1 税收的概念、功能和制度

2.1.1 税收的概念

2.1.2 税收的功能

2.1.3 税收制度

2.1.4 税收管理

2.2 技术的概念理解

2.2.1 技术的一般概念辨析

2.2.2 技术的分类及社会技术的概念

2.2.3 技术的意义与价值

2.3 税收技术的概念、特征和功能

2.3.1 税收技术概念

2.3.2 税收技术分类

2.3.3 税收技术的功能

第三章 税收技术理性解析

3.1 理性的概念认识

3.1.1 理性的本质探究

3.1.2 理性与技术的关系

3.1.3 对技术理性“批判”的批判

3.1.4 弘扬理性的意义

3.2 税收理性与税收技术理性的解读

3.2.1 税收理性内涵

3.2.2 税收技术理性内涵

3.2.3 税收技术理性的现实展限

3.3 税收技术理性的时代旨趣

3.3.1 培育科技兴税的精神,创建现代化的税收工作机制

3.3.2 培育自我批判的改革精神,促进税收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3.3.3 培育公平公正的人文精神,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的和谐发展

第四章 传统税收技术理性的缺失

4.1 传统税收技术理性缺失的思想根源

4.1.1 经验意识支配

4.1.2 权力意识支配

4.1.3 手工意识支配

4.2 传统税收自然技术理性的缺失

4.2.1 税收认识层面的自然技术意识缺失

4.2.2 税收实践层面的自然技术应用缺失

4.3 传统税收社会技术理性的缺失

4.3.1 税收认识层面的社会技术意识缺失

4.3.2 税收实践层面的制度体系内容缺失

4.4 传统税收技术理性缺失的批判

4.4.1 工具理性的追问:效率

4.4.2 价值理性的追问:公平

第五章 现代税收技术理性的重构

5.1 税收技术理性重构的准则

5.1.1 效率准则

5.1.2 公平准则

5.1.3 创新准则

5.2 信息化取向的税收自然技术理性重构

5.2.1 现代税收的适用自然技术选型

5.2.2 税收信息化建构思路

5.2.3 税收信息化催生新型税收征管方式

5.3 法制化取向的税收社会技术理性重构

5.3.1 现代税收的适用制度选型

5.3.2 税收法制化的核心制度重构

5.3.3 税收法制化推进税收的理性分配

5.4 理性重构中的自然技术和社会技术互动

5.4.1 信息化运行需要制度保障

5.4.2 税收征收管理改革需要信息化支持

5.5 我国税收技术理性重构的实证分析

5.5.1 现实问题

5.5.2 问题析因

5.5.3 战略对策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 2005-09-07

相关论文

  • [1].中国税收流失问题研究[D]. 贾绍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
  • [2].税收不遵从的识别研究[D]. 王锐.浙江大学2003
  • [3].从税收专制主义到税收宪政主义[D]. 范立新.厦门大学2003
  • [4].政府税收质量: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比较分析——兼论我国税收制度及其目标模式[D]. 邵学峰.吉林大学2004
  • [5].税收征管效益研究[D]. 徐萍.厦门大学2004
  • [6].税制间的税收竞争效应研究[D]. 蒋毅一.复旦大学2005
  • [7].最优税收理论框架下的财产转移税研究[D]. 杨海燕.复旦大学2005
  • [8].税收与经济增长[D]. 姜超.清华大学2005
  • [9].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调控研究[D]. 闫玮.山东大学2006
  • [10].中国税收征管能力问题研究[D]. 周广仁.南京农业大学2006

标签:;  ;  ;  ;  

论税收技术理性的缺失与重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