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会阶层的兴起与中国共产党领导权实现路径

新社会阶层的兴起与中国共产党领导权实现路径

论文摘要

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不断深入、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中持续发展壮大的社会群体,经历了缓慢起步、快速成长阶段,新的社会阶层进入稳定发展时期。这一群体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育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具有重要的促发展、促和谐功能;同时,新社会阶层的思想认识、价值取向也具有多元多样的特点。新社会阶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工人阶级重要而可靠的同盟军。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除了发挥工人阶级、广大农民的主力军作用外,还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凸显新的社会阶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生力军作用。发挥新社会阶层的生力军作用,使其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能量,就必须加强党对新社会阶层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来源于无产阶级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权,但要实现对新社会阶层的有效领导,必须构建团结联系的体制机制,在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中,引导新社会阶层认同和接受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对新社会阶层领导权的实现,取决于构建团结引导体制机制的有效性和团结引导工作的有效性。对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担负着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重任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加强对新社会阶层的团结引导,需要在加强自身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同时,着力在三个方面付出努力:首先,发挥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政治包容性强的特点和优势,将团结引导新社会阶层纳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框架。积极稳妥地在新社会阶层人士中发展民主党派成员,使参政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引导新社会阶层的组织依托;同时要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适应社会结构的变化,积极稳妥地调整政协界别政策,把新社会阶层中的优秀代表人士吸纳进人民政协,加强界别建设,在引导他们有序政治参与中实现党对新阶层的领导。其次,充分挖掘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资源优势,依托党的组织网络,把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工作纳入党的群众工作体系。基层党组织在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中,要注重发挥模范堡垒作用,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给予这一社会群体特别关注,创新思路载体,建立健全机制,以真情服务为先导,以社会实践为平台,以典型示范为引领,以“两新”组织党建为机遇,以社区和社会组织为重要阵地,做好团结引导工作。再次,把社会组织和城市社区作为团结引导新社会阶层的基础阵地。在国家与社会相对分离、公民社会初露雏形的条件下,社会组织是境外势力、异己力量与中国共产党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点领域,社区也成为有关社会力量争相施加影响的空间和舞台。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坚守社会组织和社区这一基础阵地,加强对新社会阶层的团结引领,潜移默化地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工作,增加新阶层人士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在他们的“同意”和“意见一致”基础之上实现党对新社会阶层的领导。为此,在社会组织层面,要构建党与社会组织的联系机制,依托枢纽型社会组织和枢纽式管理联系机制,加强对众多社会组织的联系,使社会组织在助推新社会阶层事业发展的同时,成为党团结联系新社会阶层的桥梁和纽带。在社区层面,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要把团结引导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纳入群众工作体系,整合社区资源,共同做好工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导论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 文献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一手文献资料情况
  • 三、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一) 主要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三) 创新之处
  • 四、 核心概念界定
  • (一) 新社会阶层
  • (二) 党的领导权
  • 第一章 应运而生:新社会阶层的历史发展与基本状况
  • 一、 新社会阶层产生的历史背景
  • (一) 国家现代化的整体转型
  • (二) 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推进
  • 二、 新社会阶层的萌动、产生与成长
  • (一) 缓慢起步阶段(1978—1992)
  • (二) 快速成长阶段(1992—2002)
  • (三) 稳定发展阶段(2002—2012)
  • 三、 新社会阶层的现状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 (一) 上海新社会阶层六类群体的数量与行业分布
  • (二) 上海新社会阶层的行为与思想特征分析
  • (三) 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 四、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党对新阶层的领导权:理论渊源、基本条件与实现路径
  • 一、 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基本论述
  •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 (二) 列宁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 (三) 毛泽东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 二、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及启示
  • 三、 党领导新社会阶层的基本条件和主要路径
  • (一) 党实现对新社会阶层领导权的基本条件
  • (二) 党对新社会阶层领导权的实现路径
  • 四、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党领导新社会阶层的制度保证
  • 一、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社会整合功能
  • 二、 参政党: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的组织依托
  • (一) 民主党派社会基础的嬗变
  • (二) 依托参政党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三、 人民政协界别:党领导与整合新社会阶层的战略路径
  • (一) 社会结构变化要求人民政协界别设置相应调整
  • (二) 扩大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政协界别政策
  • (三) 积极稳妥调整人民政协界别政策
  • 四、 余论: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团结引领新社会阶层人士中的作用
  • 五、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层党组织: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的模范堡垒
  • 一、 基层党组织: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
  • (一) 基本概念与功能定位
  • (二) 基层党组织与群众工作
  • 二、 基层党组织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的方式与路径
  • (一) 以真情服务为先导
  • (二) 以社会资源为依托
  • (三) 以社会实践为平台
  • (四) 以“两新”组织党建为机遇
  • (五) 以典型示范来引领
  • (六) 以社区和社会组织为主要阵地
  • 三、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社会组织:党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的桥梁纽带
  • 一、 社会组织:概念、概况与功能
  • (一) 基本概念
  • (二) 发展概况
  • (三) 基本功能
  • 二、 社会组织: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人士的组织依托
  • (一) 从“社会人”到“组织人”
  • (二) 依托枢纽式社会组织联系机制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
  • (三) 现实困境与努力方向
  • 三、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城市社区:党团结领导新社会阶层的基础阵地
  • 一、 城市社区的前世今生:上海实践
  • 二、 依托社区团结领导新社会阶层的可行性分析
  • (一) 社区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
  • (二) 各类社区人在不断成长
  • (三) 社区民间组织快速发展
  • (四) 基层民主建设稳步推进
  • (五) 社区党建取得积极成效
  • 三、 依托社区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的实践路径
  • (一) 在社区党组织功能重塑中团结新阶层
  • (二) 在凸显社区的服务功能中团结新阶层
  • (三) 在社区民间组织和社区精英的成长中团结新阶层
  • (四) 在社区公共精神的培育中团结新阶层
  • (五) 在有序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中团结新阶层
  • 四、 本章小结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新社会阶层的兴起与中国共产党领导权实现路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