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弹性效应和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热动态特性的研究

热弹性效应和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热动态特性的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数控机床的速度、加速度及加工精度的提高,机床的热态特性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改善机床的热态特性,已成为机械制造技术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学位论文以滚珠丝杠进给系统为对象,以热弹性效应为主线,运用传热学、热弹性力学、控制理论、系统辨识理论等数理手段,以计算机数值模拟以及工程实验分析为研究工具,全面深入地研究了热弹性效应的特征规律、热弹性效应的辨识模型、进给系统的热动态特性、进给系统热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及进给系统热动态特性的建模和预测方法。交替变化热源的作用会使构件产生热弹性现象。通过传热学理论、GE数值方法及传热实验对一维杆的热弹性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热弹性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发生规律,提出了热弹性效应具有三个特性:频率保持特性、热变形的实时性和整体性以及相移特性。由于热弹性效应的理论建模存在困难,本文提出了两种可用于热弹性效应建模的非线性时序神经网络模型(NARXNN和NARMAXNN)。NARXNN和NARMAXNN模型在非线性系统建模方面的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收敛、动态逼近等特性,通过与多层前馈神经网络(MFN)模型、反馈神经网络(RNN)模型及广义最小二乘输出误差(GLS-OE)模型比较,表明了该两种模型能有效地辨识热弹性效应,精确地估算出非线性、动态和时变的热弹性过程。热弹性效应是热动态特性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单热源作用下滚珠丝杠一维传热的理论分析、GE方法求解及有限元仿真,研究了温度响应和热变形响应之间的“超前性”和“滞后性”,提出了可定义热动态特性的三个特性参数:频率特性、幅值特性和相移特性。通过多变化热源作用下滚珠丝杠的热动态特性的分析,提出了用拉普拉斯变换的方法建立滚珠丝杠热源温度与丝杠上任意位置热变形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滚珠丝杠热变形的稳态响应。以HUST-FS-001准高速重载进给系统实验台为对象,研究了进给系统在一定进给速度下轴向、径向和回程热误差的变化规律,以及变工况下(进给速度、切削负载和预紧力)的温升-热误差规律,为进给系统热动态特性的辨识和建模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左右轴承座的温升变化与切削负载、预紧力、进给速度等的变化正相关,导轨座、丝杠螺母座的温升与预紧力的变化无关,但能反映负载、进给速度的变化规律,电机座的温升变化随着负载的增大而增大,但与预紧力、进给速度两因素的变化无联系;径向热误差在三种工况变化的实验中变化很小,随机波动,毫无规律;切削负载、预紧力、进给速度与轴向和回程热误差正相关但具有不同的规律性。由于进给系统结构复杂、热源多样、工况时变,其热动态特性是复杂非线性的。在分析了NARXNN和NARMAXNN两种建模方法对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建模能力的基础上,用这两种方法建立了HUST-FS-001高速进给系统实验台的热动态特性模型,并与多变量回归模型(MRA)、反馈神经网络(RNN)模型及广义最小二乘输出误差(GLS-OE)模型进行了比较,表明了其具有更好的精度和鲁棒性。本课题的研究为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热误差的分析及动态、实时补偿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应用于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也为进一步研究机床整机的热动态特性及演变规律奠定基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概述
  • 1.2 文献综述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2 一维杆热弹性效应分析
  • 2.1 引言
  • 2.2 热弹性现象
  • 2.3 热弹性效应的理论分析
  • 2.4 热弹性效应的数值求解
  • 2.5 本章小结
  • 3 热弹性效应的辨识及建模方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
  • 3.3 基于仿真数据的热弹性效应辨识
  • 3.4 基于实验数据的热弹性效应辨识
  • 3.5 本章小结
  • 4 滚珠丝杠热动态特性分析
  • 4.1 引言
  • 4.2 热动态特性及特性参数
  • 4.3 单热源滚珠丝杠一维传热分析
  • 4.4 多变化热源滚珠丝杠的热动态特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进给系统热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目的及方案
  • 5.3 不同安装形式对热变形影响的理论分析
  • 5.4 运行时间对热误差的影响分析
  • 5.5 变工作条件对温升及热误差影响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进给系统热动态特性的建模和热误差预测
  • 6.1 引言
  • NN 模型'>6.2 多输入NARMAXNN 模型
  • 6.3 进给系统热动态特性的辨识
  • 6.4 本章小结
  • 7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微谐振器纵向振动热弹性耦合分析[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6(12)
    • [2].线性热弹性系统解的存在性[J]. 河南科技 2013(24)
    • [3].热弹性不稳定问题中临界速度的求解[J]. 机电一体化 2015(06)
    • [4].复合材料耦合热弹性问题的多尺度方法[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0(03)
    • [5].不同振动形式下压电俘能结构热弹性耗散研究[J]. 强度与环境 2019(01)
    • [6].广义热弹性问题研究进展[J]. 力学进展 2012(01)
    • [7].急速热冲击作用下实心球体的热弹性响应分析[J].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8].热弹性效应分析与机床进给系统热动态特性建模[J]. 机械工程学报 2010(15)
    • [9].非均匀材料耦合热弹性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10].热弹性问题的紧支小波数值解[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11].周期复合材料等效热弹性性能的数值计算[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12].基于热质理论的广义热弹性动力学模型[J]. 物理学报 2012(23)
    • [13].基于等效夹杂法的界面热应力分析[J].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14].尺度效应下微结构多场耦合的热弹性耗散研究[J]. 强度与环境 2019(05)
    • [15].湿式多片离合器的热弹性失稳分析[J]. 汽车工程 2012(10)
    • [16].松弛时间对热弹性扩散板中环形峰波的影响[J].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10(04)
    • [17].离合器结构参数对其热弹性不稳定性的影响[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4(04)
    • [18].属性与温度相关材料的广义热弹性问题有限元分析[J]. 力学学报 2009(02)
    • [19].精密钢球传动耦合热弹性半解析接触模型及其接触特征[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01)
    • [20].煤炭地下气化多层热弹性基础梁模型及其应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06)
    • [21].弹性半空间热冲击问题的广义热弹性解[J].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14(06)
    • [22].物性与温度相关材料广义热弹性模型及渐近分析[J]. 固体力学学报 2013(03)
    • [23].热惯性对热弹性行为影响的渐近分析[J]. 物理学报 2013(21)
    • [24].变形摩擦元件对系统热弹性不稳定性的影响[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9(03)
    • [25].摩擦材料特性对离合器热弹性不稳定性的影响[J]. 机械工程学报 2014(08)
    • [26].热冲击作用下圆柱体耦合热弹性分析[J].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8(03)
    • [27].摩擦片材料和结构对制动器热弹性失稳影响[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 [28].热弹性问题直接边界元法中的边界层效应[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29].有限厚度圆柱壳热冲击问题的广义热弹性解[J].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16(06)
    • [30].圆柱外表面受热冲击问题的广义热弹性分析[J]. 力学学报 2012(02)

    标签:;  ;  ;  ;  ;  ;  

    热弹性效应和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热动态特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