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化时代吕梁山区水土保持工作初探 ——以山西省三川河流域为例

集体化时代吕梁山区水土保持工作初探 ——以山西省三川河流域为例

论文摘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历来受到世人的关注。因为该区域的环境变迁早已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水土流失。该区水土流失在造成本区域环境恶化的同时亦影响着黄河下游地区。地处晋西吕梁山区的三川河流域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研究其水土流失的成因,总结历史上这里出现的减轻或是加剧水土流失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改善和保护该流域的生存环境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从上世纪50年代初直至70年代末,中国政府在这里开展了持续不断的水土保持工作。作为一个高度集权的时代,集体化为水土保持的实施提供了特殊的场景,并在此过程中凸显了自己的特色。本文即选取山西省三川河流域为个案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其三十年间水土保持工作的梳理与复原,以集中探讨集体化对于该流域水土治理工作的影响,并欲在此基础上,以水土保持这一微观视角来对集体化时代给予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在研究中,本文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深入田野与社会,采取了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查阅了大量的地方基层档案;实地走访了建国以来这一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并在此过程中深入群众,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文中还借鉴了社会学、统计学、水土保持工程学等多种学科的方法和成果,希冀能够对上述问题进行一个客观地分析与解读。本文共分为六章。在第一章中,笔者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并分析研究现状,明确研究内容和意义,进而根据资料特征,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切入点。第二章分为两节,分别就造成三川河流域严重水土流失现象的自然、人文环境和历史上该区域民间社会所蕴藏的治山保水经验进行概述,并指出这些经验长期处于分散、零乱的状态中,为集体化时代大规模的水保工作埋下伏笔和基调。第三、四章为本文的重点,即以集体化时代的两大生存实践阶段为节点,在结合对国家宏观政治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水土保持工作在地方社会的具体运作和实践过程。第五章则选取了水土保持工作中的梯田建设为具体的研究对象,以柳林县这一区域为背景,集中阐述了梯田在地方社会由排斥到广受欢迎的转变过程。同时,该章将贺昌三郎堡和龙花垣韩家峪两大模范典型作为个案进行分析,指出了梯田建设更新换代的出发点均源自于对粮食增产的诉求,以及梯田对于集体化时代下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的意义所在。第六章为本文的结论部分。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了以下认识和结论:水土保持工作与粮食生产间的双重关系。一方面,以梯田和淤地坝为具体实践形式的水土保持工作和粮食生产之间实现了互相协调和促进。在集体化时代,粮食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而淤地坝和梯田在粮食增产方面的积极作用则带动了其在三川河流域的大量修建与推广。同时,这些水保工程的建造也切实地带来了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但另一方面,由于一切水保措施均必须围绕粮食增产所展开,从而造成了能够迅速提高粮食亩产的淤地坝和梯田受到重视,却直接制约与忽视了规模较大、利于保持水土和改善环境的林牧业的发展。这使得整个三川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呈现出了“一边倒”的态势。集体化对于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影响是复杂的,其主要体现在农村劳动力组织形式上的变化。一方面,集体生产方式下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式的分配方式,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降低了人们在兴修水保工程中所投入的热情和激情,给水土保持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另一方面,集体化又加强了基层政权对劳动者的管理与控制,“组织起来”使集体力量大大加强,克服了“单干”的劣势,从而使耗力较多的水土保持工程能在此状态下得到大规模的兴修。造成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工作未能得到长足发展的原因亦是多方面的。首先,技术上的不成熟使水保工作一直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中,并无多少现成经验可借鉴,从而造成了某些实践未获成功。此外,“左”倾错误思想的泛滥,也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使许多水保工作只追求速度和数量,却忽视了效益与质量。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解题: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说明
  • 1.2 资料介绍与相关研究成果述评
  • 1.3 研究意义、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三川河流域之概貌
  • 2.1 环境诉说:三川河流域之生态环境
  • 2.2 星星点点:传统时代三川河流域之治山保水经验
  • 第三章 合作化时期三川河流域水保历程
  • 3.1 三川河流域水保工作之起步
  • 3.2 水土保持模范典型的塑造
  • 第四章 人民公社时期三川河流域水保历程
  • 4.1 跃进与徘徊
  • 4.2 大寨模式
  • 第五章 三川河下游的梯田建设 #41——以柳林县为个案的考察
  • 5.1 梯田的建设及推广
  • 5.2 模范典型的树立与梯田的更新换代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三川河健康评价[J]. 生态科学 2015(03)
    • [2].三川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存的几个问题[J]. 文物世界 2011(06)
    • [3].晋西三川河柳林段整治河宽分析[J]. 山西水利 2009(02)
    • [4].合作化时期山西三川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探析[J]. 晋中学院学报 2010(04)
    • [5].黄土高原三川河流域水沙变化评价模型研究[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8(02)
    • [6].简述临离高速公路三川河大桥吊装保通方案[J]. 山西建筑 2012(36)
    • [7].SWAT模型在三川河流域的应用[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8(05)
    • [8].吕梁三川河交汇处堤防断面设计优化比选[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4(08)
    • [9].三川河后大成站中泓浮标系数分析[J]. 科技展望 2015(27)
    • [10].三川河7号特大桥预应力T梁预制施工工艺[J]. 山西建筑 2008(20)
    • [11].PDTank模型及其在三川河流域的应用[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12].交口街道办[J]. 品牌(理论月刊) 2010(03)
    • [13].柳林县三川河水库可行性分析[J]. 山西建筑 2014(23)
    • [14].基于流域水文模拟的径流变化原因研究[J]. 水电能源科学 2008(03)
    • [15].嵌岩灌注桩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 山西建筑 2012(11)
    • [16].GIS环境下基于DEM的三川河流域特征提取[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3(03)
    • [17].液压滑升模板在三川河特大桥主墩施工中的应用[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9)
    • [18].柳林三镇历史寻源[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1)
    • [19].柳林清河世纪变迁[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1)
    • [20].基于GIS和RS的小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研究——以三川河为例[J]. 山西农业科学 2017(04)
    • [21].山区高速公路特大桥梁的设计与研究[J]. 公路 2008(08)
    • [22].转改风拂柳色新[J]. 财经界 2013(01)
    • [23].柳林三川河特大桥悬浇箱梁冬期施工技术[J]. 施工技术 2011(16)
    • [24].独立同分布检验法在水保分界年确定中的运用[J]. 人民黄河 2008(05)

    标签:;  ;  ;  ;  

    集体化时代吕梁山区水土保持工作初探 ——以山西省三川河流域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