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硝化聚磷菌培养驯化分离方法及菌种特性的研究

反硝化聚磷菌培养驯化分离方法及菌种特性的研究

论文摘要

生物法同时脱氮除磷一直是污水处理领域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反硝化聚磷菌(DPB)的发现,以及其生物脱氮除磷机理的深入研究,确定了这是一类具有“一碳两用”,且能同时脱氮与除磷的高效微生物菌群,其生物特性机理的关键在于当微生物菌群处于缺氧状态下,能够以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同时吸收大量磷。本课题意在探索一种反硝化聚磷菌的培养驯化和分离纯化方法,并检验测定所筛选菌株生理特性,为这一菌群应用于生物法脱氮除磷工艺提供依据。本课题采用新型双泥法SBR工艺,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氧化沟中的活性污泥为培养驯化种泥,采用厌氧(反硝化污泥)、好氧(硝化污泥)、缺氧(反硝化污泥)两种污泥三种培养状态的循环驯化方式,经过60个周期的培养驯化,系统已基本趋于稳定,对COD、氨氮、TP的去除率分别保持在85%左右、90%以上、85%左右,结合DPB释磷吸磷的生物机理,考察分析了培养各阶段主要污染物指标COD、氨氮、硝酸盐氮、总磷的变化趋势,应证了反硝化聚磷菌脱氮除磷生化机理。通过选用专性培养基以及硝酸盐产气、异染颗粒染色等鉴定方法,从驯化成熟的反硝化污泥中筛选出了3株反硝化聚磷菌,分别为1号、3号、5号。通过测定其生理特性发现,3株菌的生长周期较长;3号菌的脱氮除磷效率较高,前24h脱氮除磷速率分别为3.7 mg/h、1.76 mg/h,反应全过程脱氮除磷效率分别为84.6%、76.8%;温度对菌株脱氮除磷效率的影响表现在,高温效率不如低温效率,脱氮除磷的最佳反应温度约在25℃~30℃;pH对菌株的脱氮除磷效率影响较大,其中酸度比碱度影响大,菌株的最佳反应条件约在7~8之间。

论文目录

  •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及工艺技术发展
  • 1.2.1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
  • 1.2.2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简述
  • 1.2.3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进展
  • 1.3 反硝化脱氮除磷技术理论与研究进展
  • 1.3.1 反硝化脱氮除磷技术理论
  • 1.3.2 反硝化除磷技术的研究进展
  • 1.4 课题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1.4.1 课题目的、意义
  • 1.4.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污泥驯化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装置
  • 2.1.2 试验用水
  • 2.1.3 检测指标与方法
  • 2.1.4 运行方式
  • 2.2 运行结果
  • 2.2.1 系统对COD、氨氮、TP的去除效果
  • 2.2.2 系统污泥龄及污泥特性
  • 2.2.3 系统硝化反硝化过程中ORP的变化
  • 2.3 小结
  • 第三章 反硝化聚磷菌群在系统中脱氮除磷机理研究
  • 3.1 反硝化聚磷菌的脱氮除磷机理
  • 3.1.1 厌氧释磷生化过程
  • 3.1.2 缺氧反硝化吸磷生化过程
  • 3.2 反硝化聚磷菌群实际运行代谢机理分析
  • 3.2.1 COD降解变化趋势与DPB脱氮除磷机理相关性分析
  • 3.2.2 氨氮的变化趋势与DPB脱氮除磷机理相关性分析
  • 3.2.3 硝酸盐氮的变化趋势与DPB脱氮除磷机理相关性分析
  • 3.2.4 总磷的变化趋势与DPB脱氮除磷机理相关性分析
  • 3.3 小结
  • 第四章 反硝化聚磷菌的分离与纯化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1 主要实验仪器、专性培养基和染色液
  • 4.1.2 实验方法
  • 4.1.3 实验步骤
  • 4.2 实验结果
  • 4.2.1 优势菌种的分离与纯化
  • 4.2.2 异染颗粒染色(Albert染色法)实验和革兰氏染色结果
  • 4.2.3 硝酸盐还原实验
  • 4.2.4 实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4.3 小结
  • 第五章 反硝化聚磷菌脱氮除磷性能研究
  • 5.1 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测定
  • 5.1.1 实验仪器
  • 5.1.2 实验原理及方法
  • 5.1.3 实验结果
  • 5.2 脱氮除磷效能的研究
  • 5.2.1 菌株的脱氮除磷效率
  • 5.2.2 温度对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
  • 5.2.3 pH值对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反硝化聚磷菌培养驯化分离方法及菌种特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