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论六十年代初历史短篇小说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论六十年代初历史短篇小说

论文摘要

本文以60年代初的历史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本来在现代文学阶段较为活跃的历史小说创作,由于时代语境的变化和自身固有的某些特点,在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冷遇。直到60年代初期,才稍有复兴。 本文从时代背景、文艺政策的调整、作家的主体选择和中国文人传统的承继等几方面,分析了历史小说创作活跃于60年代初的主客观原因。三年自然灾害,宣告了反右派运动之后激进的经济和文化路线的失败,“调整”成为60年代初国家生活的主旋律。文艺政策的调整和对“双百”方针的重新提倡,促使文艺界出现了“反右”以来难得的活跃局面。一些作家在1957年受挫的批判精神,和对自由意志的怀念,又有所萌发。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历史事件和人物作为创作的主要题材,历史小说的兴盛就是出现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之中。这时期的历史短篇小说借助对历史文人的文学想象、对现实困厄的历史回想和对“上”与“官”关系的历史借鉴,建立现实和历史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些作家的重点并非要重现“历史”,而是以对历史的言说来“评说”现实,表达对社会的关怀、对时世的隐忧以及对传统文人精神的执著怀想。虽说这种“评说”是相当谨慎的,有的还是欠缺深度的。 随着1962年以来激进的文艺路线逐渐再度占据文坛绝对主导地位,一度焕发出思想活力的历史小说,由于其对建国以来文学规范和禁忌的触犯、“古”“今”之间复杂的纠缠和文本自身的多义性,在日益恶劣的文艺批评环境里遭到了粗暴甚至残酷的批判,最后和其他众多作品一起沉入黑暗,见证了“十七年”文学的最后进程。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一、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短篇历史小说的兴盛
  • 1.历史小说:历史与现实的沟通
  • 1.1 当代性:历史及历史小说的特征
  • 1.2 历史与小说:历史叙述与小说叙述
  • 1.3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历史小说创作核心问题
  • 2.摆脱历史之“补”: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发展
  • 2.1 新文学巨流中的支流:现代历史小说的发展
  • 2.2 被冷落的题材:历史小说在50~60年代的境遇
  • 3.调整时期的选择:历史小说在60年代初兴起的缘由
  • 3.1 “双百”格局营造的再尝试:政策的退却式调整
  • 3.2 转向历史:扭转文学创作空间日益窄化的努力
  • 3.3 以史鉴今:文人传统的承继和主体的策略选择
  • 二、知识分子话语的有限复活:短篇历史小说的历史言说
  • 1.对历史“文人”的文学想象
  • 1.1 独立人格的坚持与完善:古今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
  • 1.2 古人对时世和生命的思考:自由意志的曲折表达
  • 1.3 人情的回归:“真实”的“文人”
  • 2.对现实困厄的历史回想
  • 2.1 忧国伤世:古今知识分子对社会关怀的传统表达
  • 2.2 鼓舞斗志的历史事件:克服现实困难的精神手段
  • 3.对“上”和“官”关系的历史借鉴
  • 3.1 “说真话"精神:现实中的提倡与历史上的对应
  • 3.2 清官诤臣:汰选后的官吏形象
  • 3.3 名吏的故事:“清官”的“隐喻”
  • 三、沦落边缘:短篇历史小说的命运遭际
  • 1.从“空谷足音”到“借历史反党”:历史小说的历史遭遇
  • 1.1 “空谷足音”:对历史小说最初的接受
  • 1.2 “清除毒素”:学术批评范围内的努力
  • 1.3 “黑话”与“毒箭”:文革前夜的批判
  • 2.“借古讽今”:历史小说遭到批判的原因
  • 2.1 对文学创作樊篱和禁忌的触犯
  • 2.2 古今纠缠
  • 2.3 文本的多义性
  • 2.4 激进文艺思潮的崛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书籍类
  • 论文类
  • 论文涉及的有关作品或文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贴合——大仲马历史小说的价值阐释[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13)
    • [2].替代历史小说《寻找碑铭》的多层结构研究[J].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19(02)
    • [3].历史小说教学例谈[J]. 中学语文教学 2011(11)
    • [4].想象历史:论网络历史小说[J]. 小说评论 2017(01)
    • [5].当代历史小说的影视剧改编热潮探析[J]. 当代电视 2015(02)
    • [6].品味一部小说,还原一个时代——孙皓晖历史小说《大秦帝国》读书会实践案例[J]. 语文教学通讯 2018(05)
    • [7].正统论与明清历史小说[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8(11)
    • [8].历史感的消失和重建[J]. 山花 2016(19)
    • [9].探究日本历史小说中的实证主义——以《寒山拾得》中三圣生涯的分析为例[J]. 青年文学家 2017(02)
    • [10].那种完整的希冀和追求——《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J]. 少男少女 2016(02)
    • [11].“翻墙”去读书[J]. 中文自修 2017(01)
    • [12].关羽、诸葛亮、曹操——《三国演义》中的三个典型艺术形象[J].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17(04)
    • [13].追求卓越,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J]. 中学生天地(B版) 2017(04)
    • [14].一部热血豪情的历史小说——《窃明》的历史记忆与诗性书写[J]. 新文学评论 2017(01)
    • [15].《诺福镇的奇幻夏天》——让善与爱常驻心田[J]. 新东方英语(中学生) 2017(06)
    • [16].马伯庸 最有意思的古迹镶嵌在城市内部[J]. 国家人文历史 2017(05)
    • [17].《高濑舟》中“知足观”的分析[J]. 北方文学 2017(11)
    • [18].井上靖及其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的创作历程[J]. 考试周刊 2017(61)
    • [19].徘徊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创作谈)[J]. 红豆 2017(07)
    • [20].漫说历史小说和历史剧[J]. 城市国学讲坛 2013(00)
    • [21].刍议当代文化对中国历史小说文本内涵的影响[J]. 青年文学家 2012(03)
    • [22].一本有“野心”的历史小说[J]. 高中生 2013(25)
    • [23].历史小说:类型概念与叙事模式[J]. 时代文学 2008(06)
    • [24].从历史小说到小说中的历史[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7(32)
    • [25].浅析星新一历史小说《主公的一天》中的自我丧失[J]. 大众文艺 2019(02)
    • [26].历史小说创作的基本原则及其修辞境界[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 [27].明代历史小说的伦理情怀[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 [28].去政治化与施蛰存的重述历史小说[J]. 艺术科技 2017(06)
    • [29].性别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新题材历史小说[J]. 社会科学文摘 2016(09)
    • [30].论网络历史小说的文本范式和诗性建构[J]. 社会科学战线 2014(12)

    标签:;  ;  ;  ;  ;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论六十年代初历史短篇小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