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独立董事制度相关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独立董事制度相关运行机制研究

论文题目: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独立董事制度相关运行机制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技术经济及管理

作者: 刘惠萍

导师: 张世英

关键词: 独立董事,独立董事制度,运行机制,委托代理,博弈论,网络层次分析

文献来源: 天津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自从独立董事制度被引入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以来,独立董事虽然发挥了一些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各种具体运行机制的不健全,导致我国独立董事在有效监督经理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的作用的充分发挥受到限制,使得对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具体运行机制的研究迫在眉睫。然而,目前对独立董事制度运行机制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定性研究、实证研究,对定量研究非常缺乏。本文运用博弈论与委托代理理论,主要针对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防范串谋机制、评价机制、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等进行了定量化研究与分析。其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1)就我国独立董事最优监督水平决策问题建立了模型,并对最优监督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2)基于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尤其是企业家选择机制和社会信誉评价机制不健全的实际国情,设计了一个声誉激励机制与显性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最优动态契约模型,并对于如何有效发挥声誉激励机制在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运行中的激励作用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3)分析了我国独立董事和管理层之间串谋行为的可能性及其原因,分别建立了内生报酬来源情形、外生报酬来源与再监督机制情形、同时防范事前串谋与事后串谋情形三种情形下的独立董事最优防范串谋契约模型,分析了最优契约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与防范措施。(4)根据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特点,建立了适于我国独立董事的个体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独立董事模糊综合测评模型。(5)从市场、法律、组织、机构、提名制度等几个方面对设计与完善独立董事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提出了建议;采用博弈论方法,建立了独立董事市场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及引入市场清退机制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得出了市场清退机制与市场信用制度替代关系等结论。(6)分析总结了我国独立董事面临的风险,对于建立与完善我国独立董事责任追究制度与独立董事利益保护机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7)对于本文所建立的独立董事声誉激励机制进行了模拟分析;对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独立董事模糊综合测评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论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独立董事制度及其相关运行机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独立董事与公司业绩

1.2.2 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首席执行官(CEO)的更换

1.2.3 独立董事与公司报酬激励计划

1.2.4 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信息披露

1.2.5 独立董事市场

1.2.6 独立董事的比例问题

1.2.7 独立董事制度与敌意收购行为

1.2.8 独立董事制度其他方面的研究

1.3 本文的选题依据

1.3.1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

1.3.2 目前独立董事制度研究的不足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4.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功能定位及职责

2.1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2 独立董事的概念及独立性

2.2.1 独立董事的概念

2.2.2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2.3 我国独立董事的功能定位

2.4 独立董事责任

2.5 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关系

2.5.1 国内外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不同背景

2.5.2 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监督功能

2.5.3 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关系的协调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独立董事监督决策与激励机制

3.1 相关理论文献

3.1.1 基于业绩评价的报酬激励

3.1.2 声誉激励理论

3.1.3 股权激励理论

3.2 国内外有关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激励模式

3.2.1 国外有关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激励模式

3.2.2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薪酬激励机制现状

3.2.3 我国独立董事薪酬模式设计

3.3 独立董事最优监督水平决策

3.3.1 基本假设及经营者的最优激励

3.3.2 最优监督水平的确定

3.3.3 最优监督水平的影响因素

3.4 独立董事不完全信息静态显性激励机制模型

3.5 声誉激励机制与显性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最优动态契约模型

3.5.1 模型的基本描述

3.5.2 最优契约模型及其求解

3.5.3 显性激励契约中有无考虑声誉机制的比较分析

3.5.4 我国独立董事声誉激励的实证分析

3.5.5 发挥我国独立董事声誉激励作用的建议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中的串谋问题及其防范机制

4.1 国内外串谋理论介绍

4.1.1 串谋可能性与研究必要性

4.1.2 串谋概念、分类及基本条件

4.1.3 防范串谋的原理或观点

4.2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串谋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3 防范串谋机制模型建立的背景知识

4.4 内生报酬来源下的最优防范串谋契约模型

4.4.1 模型假设

4.4.2 模型设计

4.4.3 模型分析

4.5 外生报酬来源与再监督机制下的最优防范串谋契约模型

4.5.1 模型的基本描述

4.5.2 模型分析与比较

4.6 同时防范事前与事后串谋的最优契约模型

4.6.1 事前串谋与事后串谋含义

4.6.2 模型设计

4.6.3 同时防范事前与事后串谋最优契约的条件及其分析

4.7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运行中串谋问题防范政策建议

4.7.1 奖赏与惩罚的有效结合

4.7.2 现金激励与股权激励的有效结合

4.7.3 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有效结合

4.7.4 权利与责任的有效结合

4.7.5 完善监督技术,提高监督的效率

4.7.6 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4.7.7 促进独立董事的职业化

4.7.8 中小股东对独立董事薪酬的发言权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独立董事业绩评价机制与测评指标体系

5.1 独立董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

5.1.1 股东利益至上理论及其对应的评价主体、目标和方法

5.1.2 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对应的评价主体、目标和方法

5.1.3 新价值最大化理论或新利益相关者理论

5.2 独立董事评价的目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组织模式

5.2.1 评价目的与内容

5.2.2 评价方法

5.2.3 评价主体与组织模式

5.3 独立董事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

5.3.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5.3.2 独立董事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5.3.3 评价指标的解释及运用说明

5.4 基于ANP 的独立董事模糊综合测评模型

5.5 独立董事模糊综合测评步骤

5.5.1 指标体系的建立

5.5.2 评价方式与人员的确定

5.5.3 单指标评判矩阵的确定

5.5.4 用 ANP 方法确定各个因素指标的权重

5.5.5 进行综合评判与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独立董事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6.1 独立董事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的必要性

6.2 建立独立董事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6.2.1 以独立董事职业化为目标

6.2.2 建立独立董事人才市场,制定相关法律制度

6.2.3 成立独立董事协会,制定独立董事执业准则

6.2.4 设立独立董事事务所,形成法人化执业机构

6.2.5 遵循“独立董事选择与提名独立董事”原则,完善提名制度

6.3 独立董事市场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

6.3.1 模型的基本假设

6.3.2 两阶段模型

6.3.3 两阶段模型的扩展

6.3.4 精练贝叶斯均衡

6.3.5 阶段博弈模型分析

6.4 引入市场清退机制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独立董事责任追究制度与利益保护机制

7.1 独立董事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

7.2 独立董事面临的职业风险

7.2.1 公司风险

7.2.2 个人风险

7.3 国际上有关董事利益保护的做法

7.3.1 经营判断原则

7.3.2 董事与高级职员责任保险

7.3.3 责任补偿制度

7.4 我国独立董事的利益保护机制

7.4.1 法律保护

7.4.2 行业保护

7.4.3 自我保护

7.4.4 建立、健全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实证研究

8.1 我国独立董事的调查研究

8.1.1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人员构成状况

8.1.2 关于我国独立董事薪酬制度状况

8.1.3 关于独立董事对改善公司绩效的作用

8.1.4 关于我国独立董事比例与上市公司自愿信息披露关系

8.1.5 对独立董事的抽样调查

8.2 独立董事声誉激励机制的模拟分析

8.3 某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

8.3.1 公司背景介绍

8.3.2 构建指标体系ANP 模型

8.3.3 建立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8.3.4 计算超矩阵、加权超矩阵和极限超矩阵

8.3.5 建立单因素评价矩阵

8.3.6 被评价对象的综合测评结果及其分析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全文总结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与科研情况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05-24

参考文献

  • [1].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 邓菊秋.四川大学2002
  • [2].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D]. 邵少敏.浙江大学2004
  • [3].独立董事制度与会计透明度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 毛志宏.吉林大学2006
  • [4].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 高军.山东大学2006
  • [5].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D]. 王金全.暨南大学2006
  • [6].独立董事制度建立后公司治理与其绩效研究[D]. 杨炯星.复旦大学2007
  • [7].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保障问题研究[D]. 申富平.河北大学2007
  • [8].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 李红琨.西南财经大学2009
  • [9].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 毛政发.中共中央党校2003
  • [10].日本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研究[D]. 李彬.辽宁大学2009

标签:;  ;  ;  ;  ;  ;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独立董事制度相关运行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