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会话结构及转换机制研究

汉语会话结构及转换机制研究

论文题目: 汉语会话结构及转换机制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作者: 李治平

导师: 李恕豪

关键词: 汉语,会话结构,转换机制

文献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会话结构是语用学和话语分析共同关心的研究对象,但结合汉语事实进行这一研究的成果并不丰富;偶有涉及,一般也限于就二人对话的静态结构进行描写,而忽视对二人或多人会话时的动态转换形式进行描写;即使触及了动态转换形式,但对这一转换的内在动力发生机制也缺乏深入研究。鉴于这种情况,本文结合汉语事实,对二人和多人会话的静态和动态结构进行了分析,探求了会话转换的内在动力发生机制,并将所得的结论运用到文学批评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与篇章结构分析中验证这一研究的价值。 第一部分是综述部分,包括研究对象的界定,研究意义和价值的分析,已经取得的成果的回顾,以及研究前景的展望。 第二部分本文提出了话对、话元、话位、话位缺元等概念,并将其运用到文学批评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中。 第三部分就话对的组合类型进行了静态描写。 第四部分就非打断性话元转换和打断性话元转换的动态转换机制进行了研究,构拟了非打断性话元动态转换的信息变化模型和话元转换的时间模型,将信息变化模型运用到篇章结构分析中,并就二人和多人会话情况下非打断性话元转换和打断性话元转换的类型进行了分析。 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结语,主要介绍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以及采用较多数学方法的原因。

论文目录:

1. 综述

1.1 汉语会话结构及转换机制研究对象的界定

1.2 汉语会话结构及转换机制研究的性质及意义

1.2.1 性质

1.2.2 意义

1.3 汉语会话结构及转换机制研究的历史回顾

1.4 汉语会话结构及转换机制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1.4.1 成就

1.4.2 不足

1.5 汉语会话结构及转换机制研究的地位和前瞻

2. 会话的单位—话对与话元

2.1 会话和会话结构与本文要研究的内容

2.2 话对、话元、话位

2.2.1 会话的单位—话对与话元

2.2.2 “话对”、“话元”、“话位”概念的优点及话位的应用价值

2.3 话位及相关概念的应用价值例释

3. 话对的组合类型

3.1 单一话对

3.2 复合话对

3.2.1 并列复合话对

3.2.2 相交复合话对

3.2.3 内嵌复合话对

4. 话元转换机制及类型

4.1 非打断性话元转换

4.1.1 非打断性话元转换动力模型及其对篇章结构分析的价值

4.1.1.1 非打断性会话中话元的信息结构

4.1.1.2 不同句类信息结构的表现

4.1.1.3 非打断性话元转换信息传递例释

4.1.1.4 非打断性话元转换信息动态变化模型

4.1.1.5 非打断性话元转换信息动态变化模型对篇章研究的意义

4.1.2 非打断性话元转换时间模型

4.1.3 非打断性话元转换的主要类别

4.1.3.1 社会规约话元转换

4.1.3.2 问对转换

4.1.3.3 定向转换与相对定向转换

4.1.3.4 随机转换

4.2 打断性话元转换

4.2.1 内源打断转换

4.2.2 外源打断转换

5. 结语

注释和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11-05

参考文献

  • [1].“汉语桥”大赛试题分析及其对国际汉语课堂教学的启示[D]. 王龙吟.中央民族大学2017
  • [2].中高级汉语视听说教材的话题内容与练习设计分析[D]. 林晓咪.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
  • [3].汉语课堂中的非预设事件案例分析[D]. 李茹茹.安徽大学2017
  • [4].关于泰国部分城市的汉语培训机构的调查报告[D]. 金玉婷.天津师范大学2015
  • [5].汉语歌曲学唱与汉语水平提高相关性研究[D]. 辛旭.湖北大学2017
  • [6].影视作品中汉语特色词的维译研究[D]. 吐尔逊·麦麦提.中央民族大学2017
  • [7].《博雅汉语》与《发展汉语》语气副词的比较研究[D]. 迟惠倩.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 [8].《博雅汉语》与《汉语教程》离合词对比研究[D]. 何娟娟.广西民族大学2014
  • [9].汉语速成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 刘磊.辽宁师范大学2014
  • [10].中高级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插入语研究[D]. 王喜梅.广西民族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技术条件下的会话结构研究[D]. 王春.华东师范大学2006
  • [2].会话结构研究及其对口语教学的启示[D]. 宋金元.浙江大学2007
  • [3].中国售货员和顾客会话的结构分析以及礼貌原则的实现[D]. 刘立影.东北师范大学2005
  • [4].中美电视谈话节目会话结构的对比分析[D]. 刘娜.山东师范大学2005
  • [5].课堂会话与日常情景会话的结构对比分析[D]. 曾庆花.东北林业大学2005
  • [6].英语电视新闻访谈的会话分析[D]. 邬争艳.苏州大学2005
  • [7].中文电视谈话节目的会话分析[D]. 王莹.东北师范大学2006
  • [8].会话话题分析[D]. 王巍.吉林大学2006
  • [9].会话的社会语言学分析[D]. 杨晓梅.曲阜师范大学2000
  • [10].电视谈话节目会话结构分析[D]. 张咏群.新疆大学2003

标签:;  ;  ;  

汉语会话结构及转换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