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物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发生的作用

抗抑郁药物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发生的作用

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氟西汀(FLU)和噻奈普汀(TIA)两种神经递质水平作用不同的抗抑郁药物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结构突触素(SY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作用,并观察应激前、应激后和经抗抑郁药物长期(4w)治疗后大鼠行为学改变和海马超微结构变化,探讨抗抑郁药物对于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发生的作用以及抑郁症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实验组40只(其中应激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氟西汀组和噻奈普汀组各10只),所有实验组40只大鼠采用孤养与慢性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CUMS)联合建立抑郁模型,应激前、应激后与灌胃4w后行旷场分析和液体消耗实验进行行为学对比观察,电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生理盐水(NS)对照组10只、氟西汀(FLU)组10只、噻奈普汀(TIA)组10只分别予以生理盐水、氟西汀和噻奈普汀灌胃,灌胃4w行SYN、NSE和GFAP免疫组化观察神经分化发生的结果。结果应激前与应激后比较大鼠在旷场分析和液体消耗实验中有显著性差异,应激组与对照组电镜结构比较细胞器有水肿、结构破坏等表现。经抗抑郁药物4w治疗后,旷场分析示氟西汀组、噻奈普汀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液体消耗示氟西汀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示氟西汀组、噻奈普汀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表达SYN,NSE、GFAP的阳性细胞显著增加,噻奈普汀组表达NSE阳性细胞较氟西汀组显著增加,而两组在SYN、GFAP表达上无显著差异。结论孤养与慢性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CUMS)联合成功建立了抑郁模型;氟西汀和噻奈普汀的长期治疗都能促进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发生,神经发生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论文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论文正文:抗抑郁药物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发生的作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旷场分析结果
  • 2.2 液体消耗实验结果
  • 2.3 突触素免疫组化结果
  • 2.4 NSE 免疫组化结果
  • 2.5 GFAP 免疫组化结果
  • 2.6 电镜形态学结果
  • 3 讨论
  • 3.1 模型建立评价
  • 3.2 实验结果分析
  • 3.3 抗抑郁药物促进神经发生的机制
  • 3.4 神经发生在抑郁症病因中的作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抗抑郁药物的停药症状[J]. 中国医学创新 2020(13)
    • [2].抗抑郁药物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的研究进展[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08)
    • [3].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与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比较[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18)
    • [4].抗抑郁药物的停药症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9(01)
    • [5].抗抑郁药物是如何帮助患者的?[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7(03)
    • [6].抗抑郁药物停药有讲究[J]. 现代养生 2017(13)
    • [7].探讨抗抑郁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作用[J]. 健康之路 2017(08)
    • [8].抗抑郁治疗新机制[J]. 中老年保健 2017(08)
    • [9].有必要对抗抑郁药物恐惧吗[J]. 医药与保健 2009(11)
    • [10].抗抑郁药物镇痛的作用机制[J]. 世界临床药物 2020(07)
    • [11].抗抑郁药物与体重增加的关系[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8(28)
    • [12].抗抑郁药物在综合性医院门诊中的应用情况及人群特点分析[J]. 中国医药 2019(01)
    • [13].抗抑郁药物致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6(13)
    • [14].抗抑郁药物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 实用老年医学 2016(07)
    • [15].抗抑郁药物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躯体形式障碍临床评价[J]. 精神医学杂志 2015(05)
    • [16].抗抑郁药物停药有讲究[J]. 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 2017(04)
    • [17].本院门诊抗抑郁药物的使用现状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16)
    • [18].抗抑郁药物或对人体弊大于利[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20)
    • [19].加拿大发现抗抑郁药物或危害健康[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13)
    • [20].儿童服抗抑郁药物须谨慎[J]. 齐鲁护理杂志 2009(03)
    • [21].预测抗抑郁药物的反应[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08(04)
    • [22].乌灵胶囊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综合评价[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05)
    • [23].意象对话技术合并抗抑郁药物对恶劣心境疗效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07)
    • [24].美国抗抑郁药物说明书中影响精子生成和成熟的内容分析[J]. 海峡药学 2017(07)
    • [25].快速起效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 2015(23)
    • [26].痛泻宁颗粒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J]. 中国药业 2012(20)
    • [27].抗抑郁药物使用情况与变化趋势的研究[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2(11)
    • [28].有关抗抑郁药物合理应用的几个问题[J]. 上海精神医学 2009(05)
    • [29].抗抑郁药物治疗心脏神经症效果评估[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9)
    • [30].抗抑郁药物相关心血管风险的研究进展[J]. 中国当代医药 2018(27)

    标签:;  ;  ;  ;  ;  

    抗抑郁药物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发生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