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海权意识提升路径研究——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

大学生海权意识提升路径研究——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201306)

摘要:当今世界国际局势变幻莫测,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关系也并非始终稳健发展,因此,中国必须要加强自己的国防力量建设,提升自身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海权是中国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中国国防力量的储备军,海权意识是其必备的基本要素。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培养海权意识的意义,详细介绍大学生海权意识教育的内容,并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总结当前中国大学生海权意识的现状,指出大学生海权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政府的政策引导,学校的教育规划与实施,以及个人思想意识的提升三个方面重点提出大学生海权意识提升的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海权意识;提升路径;上海海洋大学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高度关注海洋空间安全”。2013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强调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积极投入到中国海洋强国建设中去。那么,当代中国大学生是否了解相关海权问题?对国际海权争端复杂形势又了解多少?大学生整体海权意识如何?高校又该如何通过教育途径更好的提高大学生海权意识?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一、大学生海权意识教育的意义

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海权意识是指人们对海洋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包括对海洋地位、作用及其对人类的重要性的认识。海权意识是一个国家海洋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一国海洋硬实力的助推器。海权意识反映出国家的海洋理念、海洋价值标准,是制定及贯彻海洋战略的思想基础和必要前提。建设海洋强国,思想先行,首先要解决海洋教育和宣传问题。因为中国广大国民海权意识的缺乏与我国教育制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海权意识培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应该是正式的海洋教育。我们要想有优秀的海洋国人,必须有优秀的海洋教育。只有通过海洋教育和宣传,才能更好地提高国人的海权意识。

然而,纵观历史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国民海权意识比较淡薄,利用海洋发展自己的理念仍然肤浅,海洋的开发利用还处于低水平状态,国民对海洋知识的了解程度也不高。纵观古今中外,一国国民海权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兴衰存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今大学生的海权意识状况如何,其强弱与否就尤显重要。

二、大学生海权意识教育的内容

(一)海权主权意识教育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对其12海里领海、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享有主权。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而沿海国享有其所属大陆架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资源勘探和开发权。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我国有权在这一领域从事勘探和开采。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它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中国面向太平洋并与世界各国往来的战略通道。因此这些蓝色海洋国土同样是我国的疆域,是我们的生存空间,是不能被随便占据的,中国必须加强对海洋的经营、开发利用和守护。

(二)海权发展意识教育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认识到海洋不仅是以传统的捕鱼通航为主,还有比陆地更多的资源可以利用。事实上,我国是一个“地大物薄”的国家,人口众多,但自然资源却不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资源安全”已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软肋”。解决资源安全问题,必不可少地要走向蕴藏着丰富资源的海洋,并且目前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程度、力度又很低。我国海洋拥有世界上著名的渔场,占世界渔场面积的1/4,海洋里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还有矿产、动力天然气水合物、深海资源、水资源、可再生资源和原材料等各种资源。海洋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世界通道。

(三)海权安全意识教育

财富来自于海洋,威胁也可能来自于海洋。海上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上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资源开发、海上贸易及运输,关系到一个国家的贸易安全、能源安全甚至国家自身安全。近代中国国门的打开就是从海上而来,外敌的入侵也基本来自海上。当前,我国海上安全环境形势严峻,面临着很多挑战:一是祖国尚未完全统一,台湾依然没有回归祖国;二是我国海上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遭到严重侵犯,岛屿被侵占、资源被掠夺、划界有争议、海上通道与贸易受威胁;三是西方对中国的海上岛链封锁及其对中国海上通道的垄断性、排他性控制,加上海盗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使我国在海上方向的战略空间受到严重限制。为此,我们大学生也应该要加强海洋国防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海防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第一道防线。海洋国防不仅要抗击来自海上敌人的入侵,还包括维护国家的海洋岛屿主权和保护国家管辖海域的海洋资源和海洋权益。

(四)海权责任意识教育

海洋是人类生活的“第二空间”,是全球环境的调节器,是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依托,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海洋也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所以人类对海洋不仅仅是要开发利用,更应该细心呵护,使海洋能够持续发展。随着海洋开发和沿海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带来严重的海洋环境污染问题,致使海洋生态系统面临严重的威胁和挑战,而且随着今后海洋开发领域和规模的不断扩大,海洋污染和灾害的影响可能更大。因此,必须要提高人们的海洋保护责任意识,充分认识海洋环境、生态目标与经济目标协调一致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海洋环境污染,以确保海洋能够可持续发展并为人类开发利用。

三、大学生海权意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上海海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培养了中国一批又一批与海洋有关的专业性的优秀人才。作者对上海海洋大学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对上海海洋大学大学生海权意识的调查来窥见当代中国大学生海权意识的总体现状。本次调查通过网上发放问卷及个别访谈形式在学校中随机抽查了解情况,有效问卷约350份,调查结果显示,上海海洋大学的大学生的海权意识现状不容乐观。

我们通过对上海海洋大学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90%的大学生认为中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不到10%的同学能准确说出我国除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之外,还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知道我国有超过6500个岛屿,海岸线超过18000公里的同学不到4%。

能准确说出我国四大岛屿的仅有14%,其中更有42%的学生一个都不知道。

了解我国新版地图是大幅面全开竖版地图的只占2.9%。

知道中国新版地图南海海域和岛屿与大陆为同一比例尺,南海诸岛不再作为插图形式表示的不到3%。

还有很多学生根本不清楚领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海洋国土的基本概念,对北部湾的归属问题向大学生调查,其中86%的学生回答错误。

基本上所有同学都听说过黄岩岛,但是71.4%的同学不知道黄岩岛属于中沙群岛。

有93%的大学生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内容了解不多,并且只有6%的大学生知道我国是于1996年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

45%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与海权问题没有什么太大关系,知道我国与8个海上邻国存在海洋争端这一事实的不到3%。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海权知识储备明显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海权意识还比较淡薄,亟须大力培养和提高,倘若我们的大学生只具备课堂的相关专业知识储备而忽视海权意识的提升,则很难做到素质全面发展,难以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海洋人才。

四、大学生海权意识提升的路径和对策

从“中国梦”的提出,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海上重要部分,建设和平海洋,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成为中国海洋文化建设的新的背景和发展的新坐标。这一要求,适应了世界海洋形势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实现我们“海洋强国梦”所必须要迈出的坚实一步。

(一)政府重视海权意识教育,加大投入

要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海权意识,首先政府要加大重视程度,切实把解决海权意识提升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政府应该加大对海洋教育的财政支持,扩大海洋专业规模,丰富海洋文化类课程。同时应科学制定海洋国情教育的长期规划,研究和编写海洋类教科书,加重海洋国情教育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加强海洋国情的舆论宣传,营造一个良好的海洋教育社会氛围。

(二)高校教育工作要渗透海权意识教育

一是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海权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将海权意识教育渗透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课程教学中,并采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历史回顾与现实解读相结合的方法,讲授海权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热点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诸如《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走向海洋》等影像资料,思考并领悟海权的重要性,曾经的中国正是因背离海洋而落后,缺失海权而衰败。在最新的课程教学中,可以加入有关毛邓及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海权思想理论与实践,强化党的海权思想的引导性。在讲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部分时可以增加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地缘政治和海权理论、海洋外交、国际海洋争端、国际反海上恐怖主义及国际海上护航、国际海洋法、海洋文化等知识内容。

二是高校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渗透海权意识教育。海权意识教育仅仅依靠课堂教育还远远不够,而是更应将其延伸到课外予以拓展和深化。一方面我们的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系列有关海洋知识的讲授。讲授内容可以包括“海权与大国的兴衰”、“海权与海军”、“印度洋与中国”、“国际护航”、“东海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联合国海洋法与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盗与海上恐怖主义”等有关海洋政治、海洋经济、海洋军事、海洋文化、海洋法各个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以海权为主题的网络社区建设,增进大学生对海洋、海权的了解以及提升他们的兴趣与关注度,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他们关于海权意识的自我提升。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大学生参与海洋国情调研的社会实践,也可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会或辩论赛,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有关海洋的企业、海防遗址、海战遗址、海港要塞、海事博物馆等参观考察,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海权意识教育。

(三)大学生自身要提高海权意识,拓宽个人的海洋知识

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积极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以校园文化为背景,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大学生要能够做到有意识的去关注国家海洋领土和主权方面的文献资料,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这对于个人的价值实现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在如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还可以借助各种网络媒体资源来学习海洋知识,提升自己的海权意识。21世纪以来中国关于海洋和谐、海洋强国及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思路,表达了中国的海洋经济意识、海洋安全意识、“尚修和睦”的民族精神、追求世界和谐的民族意志以及构建一个安全、合作、和谐、具有中国气质与中国风格的海洋发展新蓝图。没有祖国各方面和平稳定发展,也难以成就个人的光明未来。

在大学生的海洋文化教育上,学校要努力将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教育内容和海洋文化资源,结合海洋闲暇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将海权意识融入学生的课堂学习和社会教育中去。同时,大学生个人要积极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海洋的情怀,为我国海洋事业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夯实基础。而针对当代大学生海权意识淡薄、获得海洋知识渠道狭窄这一现状,政府也可通过设立海洋教育基金、海洋类优秀科普著作基金等方式,鼓励更多的海洋科学家、海洋类科普作者创作更多有关海洋海权方面的作品,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海洋科普活动中来,从而达到提升大学生海权意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董金明,张峰.大学生海权意识教育内容与途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3(1):41-45.

[2]万军林.高校国防教育中加强大学生海权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12).

[3]赵海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渗透海权意识教育内容及途径探究[J].理论观察,2015(2):167-170.

[4]王历荣.大学生海权意识教育:意义、内容与途径[J].高教探索,2016(s1):187-188.

[5]赵海滨.大学生海权意识调查研究报告[J].社科纵横,2014(11):162-165.

[6]张智,付开国.“中国梦”视角下加强大学生海洋权益教育路径之探讨[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4):161-164.

[7]罗梅杰,汤天祥,林振亚.在当代大学生中普及海权教育的研究[J].大观周刊,2012(5):137-138.

[8]赵俊亚.增强中学生海权意识的重要性与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6(7):42-43.

[9]丁梦.论国防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海洋权益教育[J].求知导刊,2015(3):20-22.

[10]季卫兵.对开展青少年海权意识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7):104-105.

作者简介:高洁(1998.02-),女,江苏人,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田璐(1997.09-),女,陕西人,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标签:;  ;  ;  

大学生海权意识提升路径研究——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