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认识》前测分析及课堂设计

《角的认识》前测分析及课堂设计

◆魏立霞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店镇中心小学250000

一、《角的认识》在教材中的作用

《角的认识》出现在二年级上册,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学意义上的“角”。在这之前,学生在一年级关于“几何与图形”学过简单的立体图形,以及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没有接触过角的有关知识。但是,二年级《角的认识》这一单元是很重要的,它为后面很多牵扯到“角”的知识的学习起重要的铺垫作用。教材的设计就是这样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设计,前后的设计都有联系。

比如四年级学到的角的度量,在学生二年级已经认识了角的基础上揭示角的概念,会进一步解释为什么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没关系。还有角的分类、认识平角、周角,二年级学生已经大量感知了锐角、钝角、直角之间的关系,而且在认识钝角的时候,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受到钝角越来越大,形成一条直线就不行了。有了这些感知,就为四年级学习角的分类做好了铺垫,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再比如二年级教材设计了一个练习题,分别出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让学生分别找出这些三角形中的直角、锐角、钝角,而四年级下册的时候就学习了三角形可以按“角”来分类。

综上可以看出,二年级学习角以及三类角之间的关系仅仅是一个初步的感知,为学生积累大量的数学活动和思维方面的经验,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角的认识》前测设计

根据以上的知识点,我设计了以下的前测题目。我设计的前测题目,主要依据一节课的知识目标、重难点。《角的认识》这节课,知识目标为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并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1.把你认识的图形写上名字。

本次前测的分析:

第1题大约有20个同学不认识角,没填;有20个左右写的三角形;有5个同学知道这是角,其中还有一个写直角(经过询问,她认为这是直直的角,所以是直角)。学生认为这个图形和三角形很像,再拉一条线就是三角形。

第2题,圈出生活中的角。1.所有的同学都能在三角尺中找到角,但只有一个同学是用角的形式画出来的。其余的,有18个同学是把整个三角尺都圈起来;剩下的20多个,都圈的三角尺的三个顶点。2.剩余的两个图形,只有10个同学左右能试着找角,还有的理解错误。经过询问,圈尺子尖的同学认为,尖尖的,所以是角。其余两个图中都没有尖。圈三角尺的学生认为,这个三角就是角。圈钟表或自行车的同学觉得像角,所以圈出来(会画的那一个同学是家长之前教的)。

第3题判断,有12个学生正确。其余错误,有选第1第2、第1第3(最多)、123、1234(1个)、124。从选择的情况看,学生都有自己的依据,因为没有选134的。经过询问,学生判断的依据有:1.看是不是尖尖的;2.两条线是不是直直的;3.凭感觉。

第4题,有10个同学选择1大。经询问,认为裂开的口大。其余认为2大,因为2长。

经过这一轮前测,让我颇感意外。尤其是第一题,没想到只有5个同学知道这个图形是角。通过前测,我发现学生不会在生活中的物体当中找角。即便有的孩子试着去找生活物品当中的角,也不是数学意义上的角,他们在圈那个尖。基于前测,我认为,学生整体对数学中角的概念为0。所以,接下来在教学当中我要做的是让学生了解我们学的角不是那个尖尖的头,而是和之前学的图形一样,角也是一个图形,它包括一个顶点、两条边。要在建立概念的基础上,能画角,能抽象出生活物品中的角,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标签:;  ;  ;  

《角的认识》前测分析及课堂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