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论文-周欣悦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论文-周欣悦

导读:本文包含了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到灯塔去》,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意象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周欣悦[1](2019)在《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世界着名女性小说家和杂文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对其他女性作家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对伍尔夫的研究从一度集中于她的文学成就,转而分析她的女性主义思想。众所周知,伍尔夫一直致力于女性文学作品创作,《到灯塔去》就是其中之一。伍尔夫早年所遭受的苦难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女性意识的种子。作为女权主义作家和女权运动先驱,伍尔夫在生活中极力主张女权主义。在其女权主义代表作《到灯塔去》中,伍尔夫揭示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生活状况,反映出伍尔夫对于女性崛起的强烈渴望。本文拟从两个方面对小说中的女性角色进行研究,进而探究伍尔夫的女性主义。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和她的作品《到灯塔去》,阐释了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二章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第叁章对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进行阐释,即以伍尔夫的女性主义理论和庞德的意象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定性研究为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第四章从家庭和社会两方面解析拉姆齐夫人在小说中所展现的女性意识,她在家庭中是贤妻良母,在社会中却表现出对打破男权社会的渴望。虽然最终没能实现,但是文中的新女性丽莉却替拉姆齐夫人实现了愿望,她通过作画消除了两性隔阂最终走向双性同体。第五章通过“灯塔”、“窗”、“颜色”、“海洋”和“房中天使”等与小说人物密切相关的意象,分析其所蕴含的女性主义内涵。通过意象我们能看到,拉姆齐夫人所代表的典型维多利亚女性与丽莉所代表的新女性内心世界截然不同,进而阐释伍尔夫对男权社会中女性崛起的渴望,以及她所倡导的调和之道,即双性同体思想。总之,全面解读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不仅要分析其小说中人物所表现的女性意识,更要阐释其小说中意象所蕴含的女性主义色彩。本文从两个方面解析《到灯塔去》所折射的女性主义思想,旨在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伍尔夫的女性主义创作思想,从更广阔的角度领悟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并且将其应用于当今社会,这对构建更加和谐的两性关系及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刘爽[2](2018)在《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被认为是英国文坛上最耀眼、最耀眼的明星之一。这位有着丰硕作品的杰出人物被认为是小说家、散文家、出版人、评论家,这位杰出而多产的英国女作家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文学遗产。女性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虽然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但仍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伍尔夫,她的女权主义很有代表性,她的女性主义的研究在文学批评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章回小说》期刊2018年35期)

张会霞[3](2018)在《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对翻译的影响和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因翻译文化和译学理论的发展革新,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女性主义思想对翻译的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的弗吉尼亚·伍尔夫自然备受关注。本文从"房间"意象与译者独立"思维空间"构建、两性二元共存及作者和译者和平共处、"雌雄同体"两性观及作者和译者新关系叁个方面对该课题进行阐述,供译者借鉴。作为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的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现代主义文学与女性主(本文来源于《英语画刊(高级版)》期刊2018年30期)

徐倩倩[4](2018)在《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对翻译的影响和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译学理论的深入发展和翻译的文化转向,女性主义对翻译研究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伍尔夫作为女性主义思想的代表性人物,自然是研究的重中之重。该文通过深入探索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从"房间"意象,到"雌雄同体"理论下的两性二元共存;进而揭示其对翻译研究,尤其是作者与译者关系的影响和启示;最后阐述"雌雄同体"理论对于翻译研究及实践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8年10期)

姚思梦[5](2018)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其小说《到灯塔去》》一文中研究指出弗吉尼亚的女性主义思想的成因有很多,其中家庭生活、时代的变迁和她参与的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等对她的影响更为深刻。《一间自己的房间》是弗吉尼亚的女性主义核心观念的集中阐释,她揭示了女性的生存历史和现状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办法。而她的小说《到灯塔去》则是其思想最具典型的文学表达:“房中天使”拉姆齐夫人是颠覆男权失败的女性、女画家莉丽和詹姆斯则意味着“双性同体”的实现。弗吉尼亚的女性主义思想为现代仍具愚昧落后国家的女性地位的提高提供了改善奋斗的方向,并引发了人们尤其是女性对自我内在精神世界的关注,也启发了现代人对和谐美好的两性关系的促成;不过其女性主义思想也具有阶级性,语言过于晦涩难懂,“双性同体”理论有着过于理想化之嫌等局限。(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8-05-19)

王楠[6](2017)在《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思想走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二十世纪杰出的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女性主义思想家,她一生专注于女性题材文学作品的创作,作品中充满了对父权制社会的批判和对女性生存现状的反思,为推动今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她力求将女性写作发扬光大,用女性的视角去审视世界,将人性中的男性与女性特质完美融合,使人类和谐共生。这些思想在她的作品《墙上的斑点》《到灯塔去》、《达洛维夫人》、《一间自己的房间》和《奥兰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与此同时,在伍尔夫的文学作品作品中也极为鲜明地体现出女性主义诗学思想的走向特征,随着时间发展,伍尔夫的思想也不断发展深入,具有明显的走向性。本文试图从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思想的产生背景、诗学思想发轫、诗学思想的多元化发展和最高理想四个方面按照起走向特征加以排列来进行分析,结合其文学创作中的四部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对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诗学思想的走向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解读。第一章介绍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思想产生的背景,这里包括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两个方面。一个人思想观念的形成离不开家庭和社会两个维度的影响,伍尔夫也不例外,在维多利亚时代父权制社会的大背景下,男性主导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领域深深地影响着伍尔夫生活的家庭,而在伍尔夫不断与这种意识形态对抗的过程中,对外部世界的思考和对女性生存现状与未来发展的关注也就顺理成章地引导了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产生。第二章讲述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思想的发轫。这一章首先从宏观上介绍了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思想形成时期的具体特征和中心思想,对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诗学思想从总体上进行了认知和把握。如此同时,选取了伍尔夫于1923年发表的作品《墙上的斑点》来加以论述和评析,作品体现了伍尔夫在女性主义诗学思想的发轫时期为从男性手中争夺基本的文学话语权所做出的努力,从这篇小说中可以看出,伍尔夫创新了小说的写作手法,用全新的方式向男权社会的意识形态发起了最初的冲击和挑战。第叁章论述了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思想所呈现的多元化发展状态。在经历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之后,伍尔夫发现女性的生存状态堪忧,自我意识丧失,而这也注定了女性在男权社会生活中的悲剧性命运,于是在1925年和1927年,她相继发表了《达洛卫夫人》和《到灯塔去》两部作品,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诗学思想内涵,从自己的女性生活经验出发,试图唤醒女性对自己思想原则的认知和把握,获得思想和人身的双重独立,成为一个完整真实的自己。第四章介绍了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思想中“双性同体”的最高理想。在面对和思考两性关系的问题和解决之道时,伍尔夫意识到两性始终处于一种二元对立的状态,既然这种对立不可避免,伍尔夫所给出的应对之策便是倡导两性在碰撞中走向融合,而“双性同体”则是这种融合的最高形式的体现。1900年,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首次提出了“双性同体”的概念,而小说《奥兰多》则是伍尔夫“双性同体”最高理想的直接完美体现。在“双性同体”理论的理想状态中,作家可以将两性的原则完美融合从而创造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更值得注意的是,伍尔夫所倡导的“双性同体”理论并不是强调两性中的任何一方所占据的决定性因素,而是寻求二者的完美平衡,达到理想化状态。(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7-04-01)

王龙梅[7](2016)在《20世纪女性主义视域中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及其文学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英国文坛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像一颗耀眼的明星散发着光芒。她是女性主义的领军人物,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领域也占有重要位置:她提出众多女性主义原创观点,其作品体现出了女性主义意识。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创作备受关注,成为大家共同研究的课题。伍尔夫(1882—1941)生活在维多利亚社会转型期。当时妇女的地位十分低下,伍尔夫虽然生长在书香之家,但也没有接受正式的教育,在女性运动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的女性主义思想,其思想有丰富内涵和一定深度,影响了后来的无数女性主义者,她们吸收其精华并发扬光大。目前有关伍尔夫女性主义的研究中,评论者多通过分析她的个人经历或小说创作技巧,从而对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观进行评价,很少关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伍尔夫作为一名女性主义作家,具有女性特有的直觉、敏感和细腻,同时特别关注妇女的历史地位,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本文结合作品《一间自己的房间》分析伍尔夫女性主义观,通过归纳作品《到灯塔去》、《达洛卫夫人》、《夜与日》、《远航》中的女性形象类型阐释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伍尔夫在作品中分别塑造了贤妻良母型女性、叛逆型女性、独立自主型女性,伍尔夫女性主义观点及文学创作,对后来的作家产生很大影响。本文除了摘要、绪论共有四章,第一章写伍尔夫与女性主义,阐述女性主义,并且分析伍尔夫与20世纪女性主义,第二章分析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观以及在作品中的体现,第叁章分析伍尔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把她们分为贤妻良母型、叛逆型、独立型和失去自我型,通过分析作品女性形象诠释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第四章写伍尔夫女性主义观对后世文学创作与理论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6-05-30)

李文茜[8](2016)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着名英国女作家、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女性主义的先驱。伍尔夫立足于时代背景和现实生活,从女性写作传统、女性写作条件、女性形象、双性同体等方面阐述了女性与写作的关系。她强调经济独立对女性写作的重要性;主张女性建立自己的写作传统;鼓励女性大胆地拿起笔进行创作,摆脱男性作家塑造的不实的女性形象;在承认两性差异的前提下提倡双性同体的创作模式。本文试图梳理和分析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观念和理论,证明其思想在女性主义发展史中的发展性和超越性。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本文的绪论,主要介绍了对于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研究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述评。第二部分介绍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首先,从小特殊的家庭教育使伍尔夫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功底,父权制和家长制的倾轧让女性主义思想在她体内生根发芽。其次,布卢姆斯伯里集团对伍尔夫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在这里她养成了最敏锐的审美观,产生了对道德教养的怀疑,培养了作家的社会使命。再次,伍尔夫所在时代的女性解放运动为她的女性主义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生长土壤。第叁部分介绍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对女性与写作的思考。伍尔夫认识到父权文化对女性历史的遮蔽,于是致力于重新发现女性写作的传统,她采取实证的研究方法,关注女性的现实生活,描述女性作品的独特性,书写女性文学史,进而建立女性文化。第四部分介绍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对女性形象的书写。伍尔夫清醒地看到父权制对整个社会思想文化的控制,他们创造了一系列不实的女性形象。所以她在个人创作实践上不断打破旧有的创作传统,始终将抵制菲勒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想贯穿于自己的文学创作中,提倡杀死“家中天使”,描写真实的女性形象,肯定书写女性体验的做法。她的这些做法无疑是对男权社会写作模式的一种有力的颠覆。第五部分介绍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对两性关系的表达。她对父权社会传统的两性二元对立模式进行了审视和批驳,主张抛弃狭隘的性别主义偏见,呼吁两性间进行和谐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并且进一步提出一种解构性别二元对立的良性策略——“双性同体”。最后一部分为本文的结语,主要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创作进行总体评价,在基本肯定中也指出了其缺陷。并且通过对后来女性主义历史进行梳理,说明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性和超越性。(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1)

郑茗元[9](2015)在《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思想的运行轨迹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将女性主义引入诗学概念的第一人,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思想的基本必备条件和内外兼修方向在当代西方女性主义诗学的发展征程中都能找到踪迹。它改变了西方两百年来理论文本批评话语的惯有方式,并开辟了当代性别诗学差异与女性写作研究通向更广阔的社会现实的文论研究道路。既是女权运动的重要成果,又是后世女性主义诗学解决方案的主要建筑师和设计者。(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徐伟,刘爱琳,令昕陇[10](2015)在《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以《达洛卫夫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达洛卫夫人》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彰显了伍尔夫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揭示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抑,展现了女性与自然的亲近,期盼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了作家渴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两性平等社会的进步意识。(本文来源于《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被认为是英国文坛上最耀眼、最耀眼的明星之一。这位有着丰硕作品的杰出人物被认为是小说家、散文家、出版人、评论家,这位杰出而多产的英国女作家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文学遗产。女性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虽然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但仍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伍尔夫,她的女权主义很有代表性,她的女性主义的研究在文学批评中发挥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周欣悦.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2].刘爽.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解读[J].章回小说.2018

[3].张会霞.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对翻译的影响和启示[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8

[4].徐倩倩.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对翻译的影响和启示[J].海外英语.2018

[5].姚思梦.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其小说《到灯塔去》[D].青岛大学.2018

[6].王楠.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思想走向研究[D].辽宁大学.2017

[7].王龙梅.20世纪女性主义视域中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及其文学创作[D].山东大学.2016

[8].李文茜.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9].郑茗元.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思想的运行轨迹探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10].徐伟,刘爱琳,令昕陇.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以《达洛卫夫人》为例[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

标签:;  ;  ;  ;  ;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论文-周欣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