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观察

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观察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6)

【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优质护理应用于急诊手术对患者心理与生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08例急诊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行手术室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组(50例),行手术室优质护理者作为研究组(58例),比较两组术后生理指标及心理状态评分。结果:研究组术后各项生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SCL-90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手术患者在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后,生理指标显著改善,不良情绪减轻,可推广。

【关键词】急诊手术;手术室优质护理;心理;生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173-02

急诊手术患者一般病情危急,其心理及生理上均出现强烈刺激,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心理,表现出血压升高、心率变快等情况,影响临床手术疗效及术后康复[1]。因此,对急诊手术患者进行优质手术室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明确手术室优质护理在急诊手术患者中展开对其生理与心理等方面的影响,我院针对性选取108例患者资料予以分析,并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收治的108例急诊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对照组(50例)男女比例30:20,年龄21~60岁,平均(45.62±8.19)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8例,大专及以上32例。研究组(58例)男女比例35:23,年龄22~61岁,平均(45.71±8.23)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22例,大专及以上36例。两组基线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手术室常规护理,主要有术前备好所需器械、物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协助手术进行以及术后护理等方面。研究组予手术室优质护理,具体为:(1)针对患者基础资料、病情表现、心理状态等,予以个性化心理疏导,并向其介绍手术相关知识,鼓励、安慰患者,对提出问题耐心解答;(2)术前迅速展开各项常规检查,对病情予以确定,依据具体情况备好手术器械、药品,针对术中重、难点进行护理方案调整;(3)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按要求传递医生所需器械,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上报医生;(4)协助患者保持正确体位,并在此基础上保持患者舒适为宜;于骨隆突出部位放一软枕或棉垫,避免局部麻痹、压迫;(5)麻醉前对患者进行解说,缓解其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对冲洗液予以加温处理,从而避免洗液过低温度引起低体温状况;术后及时加盖棉被,并对隐私部位进行保护;(6)术后常规监测患者心率、脉搏、体温等情况,针对疼痛进行护理,对于疼痛较轻者采取注意力转移法减轻其疼痛度,对于疼痛较重者可遵医嘱予以镇痛药物;(7)对患者饮食及并发症进行护理,改善患者预后。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术后生理指标,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心理状态评分,采用SCL-90评分标准[2],主要有焦虑、敌对、恐怖、躯体化、抑郁等指标,1~5分,分值愈高则负面情绪愈重。

1.4统计方法

数据均以SPSS20.0的统计软件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生理指标

研究组术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分别为(129.56±7.68)mmHg、(83.25±6.09)mmHg、(78.31±5.69)次/min;对照组分别为(122.33±8.99)mmHg、(75.37±5.42)mmHg、(67.28±5.12)次/min;研究组术后各项生理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心理状态评分

护理后,研究组SCL-90评分中,焦虑(1.81±0.08)分、敌对(1.65±0.09)分、恐怖(1.65±0.13)分、躯体化(1.68±0.12)分、抑郁(1.76±0.14)分;对照组分别为(2.09±0.18)分、(1.89±0.11)分、(1.96±0.17)分、(1.93±0.15)分、(2.08±0.15)分;研究组护理后SCL-90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手术室为医院较特殊的一个部门,患者一般病情复杂,且人数较多,因而存在较多危险因素。对于急诊手术患者而言,由于发病较为危急,患者易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造成其心率及血压等的变化,不利于手术顺利开展。有研究[3]表示,手术室优质护理可促进急诊手术患者稳定生理指标,改善患者负面心理,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术后各项生理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后SCL-90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此次研究结果与李娜[4]相似,表明急诊手术患者在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后能够有效稳定患者情绪与生理状态,有助于临床疗效及预后质量提升。常规护理主要是护理人员进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生命体征监测等护理干预,对于急诊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病情的特殊性未侧重,导致护理效果不佳。手术室优质护理,该护理模式内容更加细致、全面,可针对手术前后患者病情及心理状态展开个性化护理干预,从而可促进患者心理、生理舒适度提高。在手术室优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迅速掌握急诊患者一般资料,安排进行各项常规检查,从而快速安排进入手术室展开急救,有助于缩短急救时间,促进手术成功率提升[5]。其次,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了解,之后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并语言、眼神鼓励安慰患者,向其讲解手术大致过程、术中术后注意事项等,从而有助于患者稳定心理状态,提高临床依从性。此外,护理人员在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维持其舒适且正确体位,对冲洗液进行加温,保护患者隐私,有助于保持患者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舒适性。研究受多种因素影响,未对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作详尽分析,需行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急诊手术患者展开手术室优质护理可促进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并有助于减轻患者负性心理,具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钟雅,郑碧汝,颜小华,等.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手术患者心理和满意度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5,26(14):2183-2184.

[2]张彩霞,郑建萍,杨东,等.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手术部位感染影响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0(18):4606-4608.

[3]刘玲,张安美,李景红,等.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临床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2):99-102.

[4]李娜.手术室优质护理在老年患者急诊手术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6):2487-2488.

[5]严文萍,郝晶,金娜,等.手术室优质护理预防重症患者术后感染及预后的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6):79-81,87.

标签:;  ;  ;  

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