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病人院内转运的护理

机械通气病人院内转运的护理

邱秀娉卢桂芳詹玉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MICU广东广州51008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5-0163-02

【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病人院内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机械通气病人进行转运前的评估及准备,转运途中实施有效的监护,并对危急情况采取了准确的处理措施。结果50例病人中有8例途中出现危急情况,经积极有效处理,均能被安全转运。结论机械通气病人转运前的评估及充分准备,转运途中医护分工合作及全面的监护,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有效保证患者安全转运的关键。

【关键词】机械通气院内转运护理

机械通气患者被集中在ICU内抢救治疗,大部分检查可以在床边进行,但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有些检查需要将患者转出ICU。机械通气病人院内转运最常见的适应症是做CT扫描检查,39%的病人行CT检查后改变治疗方案,但院内转运危重病人可增加并发症,提高9.6%的病人死亡率[1]。如何使这类病人既能得到及时的诊治,又能保证途中运送安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2007年1月-2008年10月,我科共有50例机械通气病人携带便携式呼吸机行CT检查,现将转运途中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16~86岁,平均60岁。呼吸衰竭合并肺心病20例,ARDS10例,脑出血8例,药物中毒5例,重症胰腺炎2例,昏迷待查5例。转运行胸部CT检查37例,头颅CT检查13例。

1.2转运范围及时间本组病例均为院内转运,转运路程最长300米,转运及检查时间最长1小时,最短20分钟。

2护理

2.1转运前评估转运前对综合情况的评估是转运安全的基础[2]。(1)评估患者外出诊疗的必要性。机械通气患者外出诊疗,必须是疾病确诊或治疗所需。(2)评估外出诊疗的可行性,机械通气病人转运存在高度的危险,因此转运以前应与主管医师一起充分评估病人外出诊疗的可行性。评估内容包括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模式与参数设定、影响呼吸机转运因素、用药情况及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等问题[3]。(3)充分评估护送人员的监护和应对能力,配备有ICU工作经验的护士、医生及呼吸机治疗师各1名,支持转运工人1名。转运途中医生负责病情监测,护士负责治疗用药、管道维护和病情记录,呼吸机治疗师负责呼吸机运转的监测。医护人员必须能够对病情变化的观察、处理、急救应对自如。(4)评估便捷式呼吸机、吸痰机、多功能监护仪、氧气瓶、简易呼吸器、微量泵等性能是否良好,电源、氧源是否充足,疾病相关的抢救药品用物是否齐全,必须在以上支持条件均到位的情况下方能转运。

2.2转运前准备(1)尊重病人及家属的知情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在目前的医疗纠纷中,绝大多数纠纷不属于医疗过失,而是部分民众对医疗风险不认识,不承担的反应[4]。医务人员把转运中的风险告知病人及家属,使家属有思想准备,以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医疗护理纠纷[5]。(2)转运前在病区先行碘过敏试验。(3)加强与CT室的沟通,开通绿色通道以便及时检查。(4)楼层转运必须按好电梯专候,尽量缩短病人转运的时间。(5)保持气道通畅,应吸尽气道的分泌物,固定好人工气道,检查气管插管的深度和气囊压力。固定好胃管、尿管、中心静脉导管、静脉输液管等管道并保持通畅。躁动不合作的病人应做好安全防护,给予适当约束的同时,可按医嘱用注射泵泵入小剂量镇静剂。(6)检查携带的物品及药物是否齐备。

2.3转运途中的监护及护理

2.3.1保持病人安全合适的转运体位,头部稍抬高,头偏向放置呼吸机方向,转运时尽可能避免剧烈震荡,保持头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室内外温度有较大差异,途中注意做好病人的保暖。

2.3.2保持呼吸道通畅,转运过程中保持呼机道通畅是保证足够通气量的先决条件。发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应查找原因及时解决,若为痰液阻塞,可采用吸痰管减去可控吸接头,接50mL注射器抽吸,也能达到吸引的目的[6]。本组有5例患者途中血氧饱和度下降,经利用注射器抽吸,到CT室后改为负压吸引,均能解决问题,未发生意外。

2.3.3机械通气的监测在转运过程中,呼吸机治疗师应持续观察病人呼吸机显示的参数是否正确,发生异常及报警应及时处理。本组50例患者中,有5例出现高压报警,与痰潴留呼吸机对抗有关,4例低压报警与双旋呼吸机接头脱落有关。以上报警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均未发生不良后果。

2.3.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应急处理。转运全过程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循环、中枢神经系统的监测。本组患者中有3例途中出现血压下降,予调整多巴胺的速度,5例血氧饱和度下降。以上情况经监护仪及时发现并处理,均得到解决。

2.3.5保持静脉用药通路畅通,使用微量泵或调速器控制速度,根据监测指标调整用量。转运中注意观察针头有无移位或脱落,局部有无红肿等情况,以保证有效的静脉用药。

3小结

机械通气病人转运的主要目的是诊断治疗的需要。经转运后评估,绝大多数的转运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预后[7]。院内转运可能导致病人病情的变化,引起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但做好详细准确的评估,充分的转运前准备以及途中的严密观察监测,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达到安全、成功的转运,使病人及时得到必须的诊断性检查或治疗,为疾病诊断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对病情转归起到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俞森祥,主编.现代机械通气的监护和临床应用[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628.

[2]郑微艳.SICU病人院内安全转运交接流程探讨[J].现代护理,2005,11(1):65.

[3]文英花.机械通气病人转运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05,26(11):1162.

[4]李红丽,邵力伟,刘国红.急危重病人转运的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1470.

[5]高琳.王世荣.护理风险管理与病人集体转运中的运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1(5):441.

[6]陈香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途中的监护[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59.

[7]韩瑾琪,何晴.危重病人转运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基础医学论坛,2007,11(7):661.

标签:;  ;  ;  

机械通气病人院内转运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