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海图的海上溢油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电子海图的海上溢油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论文摘要

海上石油污染对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危害,直接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随着社会工业的不断发展,海上石油开采和运输日益增加,溢油事故发生的频率和溢油量也随之上升。海上溢油预测的研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课题。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为海上溢油预测提供了更多的GIS数据,使得真实地理环境下的溢油预测成为现实。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溢油预测中数据的运算和存储速度,而且实现了溢油预测结果的可视化。本课题就是利用元胞自动机溢油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思想对海上溢油预测系统的设计开发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元胞自动机和电子海图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深入分析了两者的特点,得出两者结合主要有三方面的优点:电子海图使得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构建、分析和处理更为灵活;电子海图为模型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电子海图为模型结果提供了可视化界面。由此,得出元胞自动机和电子海图结合用于海上溢油预测的可行性。其次,将元胞自动机溢油模型和电子海图相结合,通过对电子海图栅格化的方式,建立了三维电子海图-元胞自动机溢油模型,对模型的元胞空间、元胞大小、元胞状态、转化规则和时间步长等参数进行了定义。在模型的转化规则方面,针对实际海测的困难,将绝对风速引入到模型之中;增加了垂直方向上潮流因子对转化规则的影响;针对原模型之中蒸发速率常数无法取值的问题,利用蒸发率实现了蒸发因子的实际量化。电子海图-元胞自动机溢油模型的建立实现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元胞自动机模型技术在溢油预测中的应用。然后,从元胞自动机溢油模型对海洋环境数据的需求出发,针对电子海图数据中水深数据稀疏、离散的特点,利用Kriging插值算法生成了三维海底地形;借助海洋环境数据库获取了潮流数据,为溢油模型提供背景潮流数据支持;针对海洋环境数据类型多、数量大的特点,利用NetCDF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存储模型的构建,为溢油预测系统提供了高效的数据存储和调度方案。最后,在Windows系统上,以电子海图系统为平台,VC++6.0和MFC为开发工具,综合前面所述的三维地形生成方案、潮流数据获取以及数据存储技术,按照软件开发的流程,对海上溢油预测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和实现。该系统可以将海洋空间数据,海洋环境数据等和元胞自动机溢油模型进行结合,实现复杂海洋环境下溢油行为的预测和显示。测试结果表明,在海面风场恒定不变的情况下,该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1.1.1 海上溢油的现状
  • 1.1.2 海上溢油的危害
  • 1.2 海上溢油的行为与归宿
  • 1.2.1 动力学过程
  • 1.2.2 非动力学过程
  • 1.3 海上溢油预测的研究进展
  • 1.3.1 溢油模型理论
  • 1.3.2 溢油预测系统的研究
  •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2章 电子海图和元胞自动机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 2.1 电子海图
  • 2.1.1 电子海图种类
  • 2.1.2 电子海图数据
  • 2.1.3 电子海图系统
  • 2.2 元胞自动机
  • 2.2.1 元胞自动机概念
  • 2.2.2 元胞自动机构成
  • 2.2.3 元胞自动机特征
  • 2.2.4 元胞自动机应用
  • 2.3 电子海图和元胞自动机结合的可行性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子海图-元胞自动机溢油模型的建立
  • 3.1 电子海图-元胞自动机溢油模型分析
  • 3.2 电子海图栅格化
  • 3.3 模型要素定义
  • 3.3.1 元胞空间
  • 3.3.2 元胞邻居
  • 3.3.3 元胞大小
  • 3.3.4 元胞状态
  • 3.3.5 转化规则
  • 3.3.6 时间步长
  • 3.4 电子海图-元胞自动机溢油模型工作流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海洋环境数据生成技术研究
  • 4.1 模型数据需求分析
  • 4.2 海底地形数据生成
  • 4.2.1 电子海图数据分析
  • 4.2.2 海底地形生成分析
  • 4.2.3 海底地形生成实验
  • 4.3 潮流数据获取
  • 4.3.1 实时潮流数据获取
  • 4.3.2 潮流历史最大数据获取
  • 4.4 数据的存取
  • 4.4.1 NetCDF
  • 4.4.2 数据模型构建
  • 4.5 溢油初始分布和可视化
  • 4.5.1 溢油初始分布
  • 4.5.2 溢油可视化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海上溢油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需求分析
  • 5.1.1 系统设计目标
  • 5.1.2 系统工作平台
  • 5.1.3 系统开发框架图
  • 5.2 系统设计
  • 5.2.1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 5.2.2 系统模块设计
  • 5.3 海上溢油预测系统的实现
  • 5.3.1 系统界面的实现
  • 5.3.2 系统类图
  • 5.3.3 系统工作流程
  • 5.3.4 实验与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溢油监测技术在石油石化企业环境风险防控中的应用[J]. 化工环保 2019(06)
    • [2].浙江金塘港海域溢油扩散数值模拟研究[J]. 海洋环境科学 2020(02)
    • [3].海上采油平台溢油风险分析及防控建议[J].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0(02)
    • [4].溢油监测预警设备在石化企业小型溢油事件中的应用[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0(05)
    • [5].基于信息熵的溢油对天然渔业可持续承载力损害的评估[J]. 海洋科学 2020(05)
    • [6].港口船舶溢油风险评估方法综述[J].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 2019(03)
    • [7].海事辖区无人机溢油监测巡航路径规划[J]. 中国海事 2019(11)
    • [8].一种新的海洋水下溢油泄露预报方法[J]. 中国海洋平台 2016(05)
    • [9].蓬莱19-3溢油运移与归宿数值模拟和分析[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0)
    • [10].溢油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进展[J]. 海洋环境科学 2017(02)
    • [11].溢油模型及求解方法研究[J]. 当代化工 2017(03)
    • [12].正构烷烃气相色谱—质谱法在船舶溢油源鉴别中的应用[J]. 航海 2016(05)
    • [13].溢油扩展、漂移及扩散预测技术研究进展[J]. 海洋通报 2017(04)
    • [14].船舶溢油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 舰船科学技术 2017(16)
    • [15].基于层次分析的库区溢油风险模糊综合评估[J]. 中国航海 2017(03)
    • [16].冀东油田人工岛溢油漂移轨迹研究[J]. 环境工程 2016(S1)
    • [17].高压燃油泵溢油阀断裂失效分析[J].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2020(01)
    • [18].溢油胁迫下孔石莼碳氮稳定同位素的变化[J]. 海洋环境科学 2020(02)
    • [19].油码头溢油风险防控措施研究[J].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20(02)
    • [20].海上石油勘探溢油环境危害问题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20(07)
    • [21].消油剂使用对水下溢油分散效果的研究[J]. 海洋环境科学 2017(03)
    • [22].光谱法在溢油鉴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水运(下半月刊) 2010(11)
    • [23].风对河道溢油扩展、漂移影响的实验研究[J].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08(04)
    • [24].汽油溢油风化过程影响因素及规律研究[J]. 中国科技论文 2020(05)
    • [25].长江下游船舶溢油水环境污染风险评估[J]. 污染防治技术 2020(02)
    • [26].基于二维激光观测的溢油及其乳化过程散射模式研究进展[J]. 海洋科学 2016(02)
    • [27].内河船舶溢油扩散的建模与仿真[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4(12)
    • [28].无人机溢油监视监测系统方案构想[J]. 中国海事 2015(06)
    • [29].内河溢油监测应急指挥系统设计与研究[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5(08)
    • [30].水流环境下海底管道溢油轨迹数值模拟[J]. 油气储运 2015(10)

    标签:;  ;  ;  ;  

    基于电子海图的海上溢油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