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大气干扰致使卫星遥感图像模糊不清,对于如何构建更加精确的反射率反演模型来恢复地物反射率,进而除去大气干扰,以便获得清晰地物图像的研究已有近40年的历史。期间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大气校正方法,各种方法有利有弊,且存在自身的适用范围,很少有学者专门针对Landsat-7 ETM+图像设计出高效的方法进行大气影响的校正和评价。由于可见光波段到近红外波段在卫星遥感图像中占的比重很大,同时又是大气干扰大、图像最模糊的波段,还是真彩色成像波段,应用需求急切。故急需探究一种新的ETM+图像大气影响校正方法,来更加精确的反演地表反射率,以提高ETM+图像的质量和应用价值。本文在学习国内外同行优秀成果基础上,经对比分析,找到当前精度较好的模型——光谱矢量分析模型,进行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卫星遥感图像大气影响校正。在实验中改进了像元间交叉辐射项的点扩散函数数值求解算法,构建了地物光谱矢量连续分布空间,采用离散算法实现图像大气校正,在同行优秀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结果图像精度及清晰度。本文基本结构框架: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概述了研究背景与意义,简要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本文所做的研究内容及特色所在;第二章,介绍了大气对电磁波辐射的作用机理、类型及计算方法;第三章,从算法原理角度分析各种遥感图像大气影响校正模型,并选取优秀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光谱矢量空间模型在精度验证上有明显优势;第四章,简介地物光谱矢量空间大气校正方法并分析算法原理,阐述改进的理论基础及其求解方法;第五章,秉承前四章所介绍的内容,以Landsat7 ETM+图像作为实验数据,将实验结果与ATCOR2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本方法在达到原光谱矢量分析模型校正精度的基础上,速度得到进一步优化,执行时间减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同时,设计了地物光谱矢量空间的储存结构,实现了高效索引算法;第六章,对本文进行的实验进行了简要的总结,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引言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1.1 选题背景1.1.2 研究意义1.2 国内外发展概述1.3 研究内容及特色1.3.1 研究内容1.3.2 特色1.3.3 技术路线第二章 大气对电磁辐射传输的影响2.1 大气概况2.1.1 大气的组成2.1.2 大气气溶胶2.2 大气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作用2.2.1 大气分子对电磁辐射的吸收2.2.2 大气气溶胶对电磁辐射的吸收2.3 大气对电磁辐射的散射作用2.3.1 散射的物理过程2.3.2 分子散射2.3.3 粗粒散射2.3.4 多次散射第三章 遥感图像大气校正模型比较分析3.1 光在大气中辐射传输机理模型3.1.1 FLAASH程序3.1.2 5S与 6S程序3.1.3 待研究的问题3.2 机理模型中参数的计算与数值求解3.2.1 DISORT 程序3.2.2 MODTRAN程序3.2.3 FASCOD 3P与PcLnWin程序3.2.4 待研究的问题3.3 其他模型3.3.1 经验模型3.3.2 统计分析模型3.3.3 滤波模型3.3.4 主成分分析模型3.3.5 光谱矢量分析模型3.4 大气校正模型效果比较第四章 光谱矢量分析模型原理及其改进4.1 光谱矢量4.1.1 规范光谱矢量4.1.2 归一光谱矢量4.2 光谱矢量分析模型研究4.3 光谱矢量分析方法4.3.1 规范光谱矢量分析方法4.3.2 归一光谱矢量分析方法第五章 光谱矢量分析模型大气影响校正实验5.1 实验数据5.2 图像定标5.3 校正像元间交叉辐射r+ a'>5.3.1 粗略求解大气参数A和ρr+ ar+ a'>5.3.2 计算F函数表,精确求解ρr+ a5.4 大气校正实验过程5.4.1 综合校正全图像大气影响5.4.2 校正(1,2,3,4)波段全图像大气影响5.4.3 校正(5,7)波段全图像大气影响5.5 结果分析5.5.1 图像效果比较5.5.2 图像校正精度评价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参考文献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大气校正论文; 地物光谱矢量空间论文; 像元交叉辐射论文; 图像论文;
Landsat-7 ETM+图像大气校正方法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