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深知识与大学的制度安排 ——大学制度的合法性分析

论高深知识与大学的制度安排 ——大学制度的合法性分析

论文摘要

中国大学正处在一个要求知识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现实中的大学制度未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生产和知识创新这一问题,大学制度的反思与建构成为一种必然的现实选择。作为相应的理论回应,基于高深知识的大学制度安排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中展开的。大学制度合法存在的内在机制是现代大学制度创新的关键所在。本研究以大学制度未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生产和知识创新背后的深层根源可以追溯到权力因素这一假设作为问题的出发点,按照理论分析、历史梳理和原因解释,通过深入剖析知识与权力之间发生联系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大学制度得以存在的内在根源。在对大学制度存在机制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建构现代大学制度的合理路径。大学作为从事高深知识的主要机构,是高度分化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场域类型,即知识场域。由于高深知识这一文化资本所具有的双重价值属性使大学成为一个利益争夺和权力冲突的场域。根据权力发挥作用时所依据的资本类型,对大学产生影响的权力主要有三种:政治权力(资本是暴力,主体是政府)、经济权力(资本是金钱,主体是市场)和学术权力(资本是知识,主体是大学)。由于对不同知识价值的诉求,三种权力主体通过大学制度这一制度化媒介发生互动,从而把大学制度的安排化约为三种权力之间力量对比在制度上的呈现,使大学制度的主要特征体现为“知识—权力”的联结,表现出权力规训作用。大学制度的历史发展轨迹表明,大学与政府、市场三者之间力量的对比深刻影响着大学制度的价值选择与变革方向,大学制度是历史的、具体的,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大学制度不是一种理想设计,而是一种现实的选择,是三种权力主体相互博弈和妥协的结果。对利益和资源的追求是三种权力主体发生互动的内在根源。一方面,学术与政治的结合是大学与政府发生权力博弈的作用机制。随着社会治理的复杂化与民主化,政府日益寻求知识力量的援助,“政治的科学化”成为一种运动;同时,大学以高深知识所形成的专业权威日益成为社会治理中的一股重要力量,知识理性的政治追寻成为现实,从而提供了学术与政治结合的契机,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开始存在。大学把专业知识权威作为一种工具性的政治力量,或与政府合谋,或依附于政府成为其统治的工具,在为政府的合法性进行辩护的同时不断谋求社会利益。另一方面,“知识就是财富”是大学与市场产生知识联盟的作用机制。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作用更加突出,面对大学缺乏办学资源、市场亟需知识与技术这一现状,通过知识资本化来获取交换价值,满足双方的不同需求,大学与市场之间的知识联盟的由此产生。其中,市场扮演成大学组织运行逻辑的臣服者,把自己的经济逻辑置换成知识生产的逻辑,从而合法地干预知识生产;与此同时,大学主动调整自己的知识活动规则,以适应市场需求,大学与市场达成了一种同谋关系。中国大学及其制度安排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展开的。中国大学制度在形成和发展中深受国家主义教育观的影响,体现出独特的中国大学制度景象。一方面,受后发追赶型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中国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作为政府改革的工具而与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中国一直有实用主义的知识传统,学术精神不彰、学术力量薄弱、学术依附于政治的现实,使大学与政府之间存在着力量不平衡,从而使大学制度体现出社会本位甚至是国家本位,脱离了赖以生存的知识逻辑。大学制度作为“知识—权力”的联结,体现为不同权力之间的力量对比,背后反映的则是不同知识价值观的追求。从大学制度现实存在的根源和机制来看,大学制度的安排应该以有利于知识生产和知识创新为目的,关键则是三种权力之间实现动态的张力平衡。具体到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有效建构,除了要培育为知识而知识的学术精神,还需要弥补制度上的缺陷。为此,一方面,需要确立大学的独立自主的主体性地位,通过培育学术独立精神、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来加强知识权威的理性力量;另一方面,创建良好的社会制度环境,政府积极进行自身改革,充分赋予大学办学自主权的同时,又要培育市场力量、强化市场竞争机制作用的发挥。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 1.4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与分析路径
  • 2 高深知识与大学组织
  • 2.1 高深知识的内涵与特性
  • 2.2 高深知识与大学组织
  • 2.3 大学制度的主要特征:“知识—权力”的联姻
  • 本章小结
  • 3 西方大学制度的历史演变
  • 3.1 中世纪大学制度的形成
  • 3.2 德国柏林大学制度的建构
  • 3.3 美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
  • 本章小结
  • 4 知识与权力的联姻:大学制度的现实存在
  • 4.1 大学理念与大学治理
  • 4.2 学术与政治的结合:大学与政府之间的权力博弈
  • 4.3 知识就是财富:大学与市场之间的知识联盟
  • 本章小结
  • 5 中国大学制度的特殊性分析
  • 5.1 中国大学制度的历史变革
  • 5.2 中国大学制度的特殊性分析
  • 本章小结
  • 6 守望知识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
  • 6.1 大学制度的安排及其价值选择
  • 6.2 守望知识:中国现代大学的重新定位
  • 6.3 创建良好的社会制度环境
  • 本章小结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独立学院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J].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10(02)
    • [2].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打造民办高校特色品牌[J]. 三江学院学报 2010(04)
    • [3].重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从大学章程的视角[J].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3)
    • [4].去行政化背景下现代大学制度的创新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12)
    • [5].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人文向度[J]. 中国高教研究 2020(05)
    • [6].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再审视[J]. 高等理科教育 2020(01)
    • [7].论现代大学制度的价值属性[J]. 江苏高教 2020(06)
    • [8].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下高校党委巡察成果运用路径[J]. 北京教育(德育) 2020(05)
    • [9].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知识图谱与再生路径[J]. 高校后勤研究 2019(07)
    • [10].新时代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9(07)
    • [11].浅谈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下高校党建长效机制建设[J]. 世纪桥 2017(12)
    • [12].现代大学制度背景下加强和改善高校党建工作的思考[J]. 中国轻工教育 2018(02)
    • [13].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任重道远[J]. 探索与争鸣 2018(06)
    • [14].现代大学制度推进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措施分析[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8(07)
    • [15].高职院校章程建设:基于现代大学制度的信念[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4)
    • [16].从移植到扎根: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历史演进[J]. 科教导刊(下旬) 2018(08)
    • [17].现代大学制度模式之比较研究[J]. 才智 2018(25)
    • [18].高校党委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中推进依法治校的实践研究[J]. 理论界 2016(11)
    • [19].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J]. 中国高等教育 2016(22)
    • [20].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理论认识[J]. 出版与印刷 2016(03)
    • [21].现代大学制度怎么建才“管用”[J]. 评价与管理 2017(01)
    • [22].现代大学制度下财务刍议[J]. 中国集体经济 2017(22)
    • [23].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一点浅见[J]. 领导科学论坛 2017(19)
    • [24].论点摘编[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17)
    • [25].现代大学制度的价值[J]. 现代教育管理 2017(11)
    • [26].依法治校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7(10)
    • [27].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发展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J]. 高教论坛 2017(10)
    • [28].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范式及其选择——基于实质与形式之关系的视角[J]. 现代教育科学 2016(02)
    • [29].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工会工作机制创新研究[J]. 科技视界 2016(11)
    • [30].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13)

    标签:;  ;  ;  ;  ;  

    论高深知识与大学的制度安排 ——大学制度的合法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