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研究(1917-2007)

美国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研究(1917-2007)

论文摘要

1917年《史密斯一休斯法案》出台后,美国形成了联邦资助高等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结构。90多年来,在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引导和推动下,美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早已经步入了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为不同时期美国的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社会公平和个体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研究美国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发展变迁的过程,对依法推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90多年来,根据不同时期美国国家的需要,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不断调整自身目标,先后经历了以国家目标为主、以个人就业目标为主、以个人能力终身发展目标为主的三个历史时期,同时,在资助理念、资助对象、资助方式、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等方面也不断推陈出新,整体体现了从分离到融合、从封闭到开放、从硬性到弹性等特征。研究美国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变迁,不仅可以看到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目标与美国国家、州和个人职业技术教育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同时还可以看到美国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立法之间的相互影响,体会到美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与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之间的息息相关性,同时,通过对立法主体、程序、实施、监督和实现的进一步研究,还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美国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制度内在的精神实质。集中体现以上思路,本论文主要由引言和正文两大部分组成。引言部分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重点、方法和研究价值。正文部分主要由四章组成:前三章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主要解决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发展变迁的历史脉络问题。由于任何的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现象,为了突出各时期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关注点、资助方法、管理手段等变迁的实质,作者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法案,从立法变迁的内在机制入手,着力刻画了三个历史时期推动立法出台的时代背景、制度基础、立法过程等内容,以推动立法出台的内外因素带动立法的出台,以立法的出台和实施回应整体时代精神的变迁,同时,论文还对不同时期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修正案和其他相关法案作了随文介绍。在第四章中,作者站在全球竞争的高度,运用法学、政治学、制度学、经济学等学科理论,对推动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变迁的动因进行了概括、总结和提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1917-1963年,以服务国家目标为主的时期
  • 1.1 《史密斯—休斯法案》的出台与实施
  • 1.1.1 《史密斯—休斯法案》颁布的时代背景
  • 1.1.1.1 国家之间的竞争
  • 1.1.1.2 工业化带来的挑战
  • 1.1.1.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诱因
  • 1.1.2 《史密斯—休斯法案》的制度基础
  • 1.1.2.1 公立学校手工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型
  • 1.1.2.2 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基础
  • 1.1.3 《史密斯—休斯法案》出台的过程
  • 1.1.3.1 关于创建分离还是融合的管理机构的论争
  • 1.1.3.2 来自社会团体的支持与国家资助职业教育委员会报告
  • 1.1.3.3 来自议员、总统的努力与法案的出台
  • 1.1.4 《史密斯—休斯法案》的内容、实施与影响
  • 1.1.4.1 《史密斯—休斯法案》的内容
  • 1.1.4.2 《史密斯—休斯法案》的实施
  • 1.1.4.3 《史密斯—休斯法案》的影响
  • 1.2 沿袭《史密斯—休斯法案》理念的系列扩展法案
  • 1.2.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系列立法
  • 1.2.1.1 《史密斯—席尔斯法案》
  • 1.2.1.2 《史密斯—费斯法案》
  • 1.2.2 经济萧条期前后的系列立法
  • 1.2.2.1 《乔治—里德法案》
  • 1.2.2.2 《乔治—埃利泽法案》
  • 1.2.2.3 《乔治—迪安法案》
  • 1.2.3 服务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系列立法
  • 1.2.3.1 《国防训练法案》
  • 1.2.3.2 《退伍军人再调整法案》
  • 1.2.3.3 《乔治—巴登法案》
  • 1.2.3.4 《国防教育法案》
  • 1.3 1917-1963年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总体特征及实施效果
  • 1.3.1 1917-1963年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总体特征
  • 1.3.2 1917-1963年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实施效果
  • 第2章 1963-1984年,以服务个人就业目标为主的时期
  • 2.1 1963 年《职业教育法》的出台与实施
  • 2.1.1 1963 年《职业教育法》出台的时代背景
  • 2.1.1.1 冷战与科技、经济实力的竞争
  • 2.1.1.2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劳动力培训需求
  • 2.1.1.3 民权运动、对贫困宣战以及弱势群体的利益
  • 2.1.2 1963 年《职业教育法》出台的制度基础
  • 2.1.2.1 教育与工作世界的衔接
  • 2.1.2.2 人力资本理论及系列人力资源开发立法
  • 2.1.3 1963 年《职业教育法》产生的过程
  • 2.1.3.1 肯尼迪总统和国会成员的努力
  • 2.1.3.2 来自众多协会团体的支持
  • 2.1.3.3 职业教育咨询委员会报告
  • 2.1.4 1963 年《职业教育法》的内容与实施
  • 2.1.4.1 1963 年《职业教育法》的内容
  • 2.1.4.2 1963 年《职业教育法》的实施
  • 2.2 1963 年《职业教育法》系列修正法案
  • 2.2.1 1968 年《职业教育修正案》
  • 2.2.1.1 国家职业教育咨询委员会1968年报告
  • 2.2.1.2 1968 年《职业教育修正案》
  • 2.2.2 1976 年《职业教育修正案》
  • 2.2.2.1 1976 年《职业教育修正案》的主要内容
  • 2.2.2.2 1976 年《职业教育修正案》实施中的问题
  • 2.3 生涯教育运动及其立法
  • 2.3.1 生涯教育运动
  • 2.3.2 美国联邦生涯教育立法
  • 2.4 1963-1984年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总体特征与实施效果
  • 2.4.1 1963-1984年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总体特征
  • 2.4.2 1963-1984年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实施效果
  • 第3章 1984年以来,以服务个人能力终身发展为主的时期
  • 3.1 1984 年《卡尔·D·帕金斯职业教育法案》的出台与实施
  • 3.1.1 1984 年《卡尔·D·帕金斯职业教育法案》的立法环境
  • 3.1.1.1 冷战格局中保持美国霸主地位的客观需要
  • 3.1.1.2 知识经济时代对个人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求
  • 3.1.1.3 世界终身教育思潮及行动的影响
  • 3.1.2 1984 年《卡尔·D·帕金斯职业教育法案》的制度基础
  • 3.1.2.1 1980 年代美国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追求
  • 3.1.2.2 联邦政府公共管理思想的转变
  • 3.1.3 1984 年《卡尔·D·帕金斯职业教育法案》的产生过程
  • 3.1.3.1 1981 年国家教育协会终期报告
  • 3.1.3.2 里根政府及国会成员的态度
  • 3.1.3.3 —些社会团体的支持与努力
  • 3.1.4 1984 年《卡尔·D·帕金斯职业教育法案》的内容与实施
  • 3.1.4.1 1984 年《卡尔·D·帕金斯职业教育法案》的主要内容
  • 3.1.4.2 1984 年《卡尔·D·帕金斯职业技术教育法案》的实施
  • 3.2 系列修正案对1984年法案的深化和拓展
  • 3.2.1 1990 年《卡尔·D·帕金斯职业与应用技术教育法案》
  • 3.2.2 1998 年《卡尔·D·帕金斯职业技术教育法案》
  • 3.2.3 2006 年《卡尔·D·帕金斯生涯技术教育好转法案》
  • 3.3 人力资源开发系列法案的补充、强化和推动
  • 3.3.1 1973 年《综合教育和培训法案》
  • 3.3.2 1982 年《工作培训合作法案》
  • 3.3.3 1994 年《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
  • 3.3.4 1998 年《劳动力投资法案》
  • 3.4 1980 年代后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总体特征与实施效果
  • 3.4.1 1980 年代后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总体特征
  • 3.4.2 1980 年代后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实施效果
  • 第4章 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发展变化的动因分析
  • 4.1 协调多种关系促进美国国家目标的实现
  • 4.1.1 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目标与国家目标的一致性
  • 4.1.1.1 国家目标及其体现
  • 4.1.1.2 服务于美国国家目标的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
  • 4.1.2 州与地方职业技术教育目标与国家目标的一致性
  • 4.1.2.1 美国联邦、州与地方三级权力结构及其发展形态
  • 4.1.2.2 促进州与地方职业技术教育目标与国家目标的一致性
  • 4.1.3 个人职业技术教育目标与国家目标的辩证统一
  • 4.1.3.1 法律对个人目标与国家目标的一致性追求
  • 4.1.3.2 促进个人与国家目标协调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立法
  • 4.2 影响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内外部因素考察
  • 4.2.1 影响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外部因素分析
  • 4.2.1.1 国际竞争形势与他国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影响
  • 4.2.1.2 美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对立法的影响
  • 4.2.2 影响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内在因素分析
  • 4.2.2.1 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主体
  • 4.2.2.2 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程序
  • 4.2.2.3 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实施
  • 4.2.2.4 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监督
  • 4.2.2.5 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实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绘画表达性艺术治疗在新生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北京大学为例[J]. 北京教育(德育) 2020(01)
    • [2].家校合作提升学生生涯教育质量[J]. 人民教育 2020(Z1)
    • [3].广东省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探索党建与生涯教育融合的新路径[J]. 中国德育 2020(08)
    • [4].面向决策素养提升的高中生涯教育学习评价系统设计[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14)
    • [5].初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实践研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07)
    • [6].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初中生涯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 教育科学论坛 2020(25)
    • [7].返回杜威:美国生涯教育的三次改革[J]. 教育发展研究 2020(Z1)
    • [8].新高考背景下不同阶层学生入学机会变化及学校生涯教育的补偿效应探究——以某双一流大学为例[J]. 教育发展研究 2020(Z1)
    • [9].论民办高校生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17)
    • [10].国际生涯教育研究的主题、趋势与特征[J]. 教育研究 2018(11)
    • [11].生涯教育与大学生意义世界的构建[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9(02)
    • [12].生涯教育开启有规划的学习人生[J]. 人民教育 2018(22)
    • [13].高校在生涯教育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性[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24)
    • [14].70年回眸:新中国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发展之路与未来走向[J]. 当代教育科学 2019(06)
    • [15].英国生涯教育:新动向、核心特征及其启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18)
    • [16].数字化时代生涯教育的理念转型与路径革新[J].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02)
    • [17].例谈中学化学学科开展生涯教育的途径[J]. 化学教学 2019(07)
    • [18].澳大利亚生涯教育融入课程的实践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21)
    • [19].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J]. 文学教育(下) 2019(10)
    • [20].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开展的现实意义及对策[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18)
    • [21].2019中小学生涯教育国际论坛(北京)举办[J]. 教育学报 2019(04)
    • [22].新高考背景下高中与大学生涯教育衔接探析[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4)
    • [23].中小学生涯教育的实施——基于上海、南昌两地的调研[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20)
    • [24].高中学校生涯教育的多元化探索——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嘉定分校为例[J]. 教育科学论坛 2018(02)
    • [25].香港中学生涯教育概述及对内地的启发和借鉴[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7(06)
    • [26].日本生涯教育及启示[J]. 职教通讯 2018(05)
    • [27].大学生生涯教育之终之始[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8(18)
    • [28].英国北爱尔兰生涯教育新动向[J]. 比较教育研究 2018(09)
    • [29].普通高中生涯教育:问题、经验与策略[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30].在生涯教育中养成积极心理[J]. 中国德育 2016(24)

    标签:;  ;  ;  ;  

    美国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研究(1917-2007)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