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修补方法的研究

图像修补方法的研究

论文题目: 图像修补方法的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

作者: 王妮娜

导师: 袁春伟

关键词: 图像修补,修补区域,骨架化,反距离加权,扩散方程,快速卷积

文献来源: 东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图像修补(image inpainting)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起初是指艺术工作者对于博物馆等地方所储存的年代久远、已经出现破损或缺失的艺术作品进行手工修补的一种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图像修补方法也有所改进。Bertalmio等人在博物馆通过长时间的仔细观察,于2000年7月第一次提出了“digital inpainting”(数字修补)这个术语,建立了三阶偏微分方程(PDE)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它使本来由艺术工作者手工完成的工作得以用计算机来完成。这项技术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也提高了图像的可重复修改性。近年来,针对数字图像修补的研究不断深入,新方法不断涌现,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对图像修补问题中广泛存在的修补区域的选定和修补方法的设计两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主要的几点创新性工作如下:1采用了半自动的修补区域选定方案,给出了设计流程图。首先确定种子像素进行区域生长,然后进行区域融合,这些是通过计算机自动完成;如果修补区域选定的结果不够理想,可以进一步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完成。在半自动的方法中,把区域生长、区域融合和通过人机交互方式选定的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增强方法的适应性,可处理修补区域比较复杂的图像。2提出了基于骨架化的图像修补方法。在对给出的修补区域进行骨架提取的同时,利用区域外边缘信息向内进行插值直至骨架,而后利用四周已经插补好的信息把骨架部分插值完成。3把常用于遥感图像插值的反距离加权方法运用到图像修补中。这是一种几何方法,与基于骨架化的方法都是基于图像中邻近区域的相似性而进行插值的。它是本着“距离越小,对区域插值的贡献越大;反之,则越小。”的原则进行设计的。4扩展了非线性扩散方程的应用领域,使其从以往的图像增强、图像分割和图像纹理分析等方面扩展到图像修补方面。本文通过对各向异性扩散方向上的改进,把非线性扩散方法更好的用于解决图像修补问题上。5改进了快速卷积的修补方法。通过选取非对称的卷积核,使图像的修补达到更好的效果。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图像修补的由来

1.2 图像修补方案

1.2.1 图像修补要点和流程

1.2.2 图像修补方案的比较和分类

1.2.3 技术难点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图像修补区域的选定

2.1 区域选定方案及其优缺点比较

2.1.1 区域生长

2.1.2 通过人机交互方式选定区域

2.2 修补区域半自动选定方法的设计

2.2.1 设计方案

2.2.2 实验结果

2.3 小结

第三章 图像修补方法设计

3.1 基于骨架化的方法

3.1.1 方法分析

3.1.2 方法设计流程

3.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 反距离加权方法

3.2.1 空间内插

3.2.2 方法设计思路

3.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 非线性扩散方法

3.3.1 背景回顾

3.3.2 方法设计思路

3.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卷积法

3.4.1 方法设计思路

3.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结束语

4.1 论文工作总结

4.2 前景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详细摘要

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推荐表

发布时间: 2007-06-11

相关论文

  • [1].数字图像修补技术研究[D]. 张申华.西北大学2010
  • [2].图像修补技术的研究[D]. 谢爱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 [3].数字图像修补模型、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 谢成军.合肥工业大学2007
  • [4].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修补方法研究[D]. 田艳艳.西北大学2008
  • [5].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修复[D]. 李莉.安徽大学2006
  • [6].数字图像修补算法工程实现的研究[D]. 沈妮.电子科技大学2007
  • [7].数字图像修补技术的研究[D]. 张平.合肥工业大学2007
  • [8].数字图像修补技术的方法研究[D]. 陈世雷.西安理工大学2005
  • [9].图像修补模型、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 郑孟琦.南京理工大学2005
  • [10].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修补[D]. 高世松.南京理工大学2004

标签:;  ;  ;  ;  ;  ;  

图像修补方法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