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主义视角下的“华创会”研究

跨国主义视角下的“华创会”研究

论文摘要

“华创会”全称“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已经发展成为湖北乃至中国汇聚侨力,发展经济的大型“引智”品牌活动,本文以跨国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华创会”原始会议资料为依托,从“华创会”海外代表、“华创会”网络以及“华创会”的成果经验三个方面展开对“华创会”的研究。第一章分析“华创会”海外代表。首先通过与跨国移民(跨国华人)概念的对比,从地理、事业和文化等多个角度,论证了海外代表的跨国移民(跨国华人)性质;接着深入解析了海外代表的三项特征:第一、广泛性和集中性的空间流动特征,第二、多元性和复杂性的群体内部构成特征,具体的构成分析从性别和跨国类型两种分类中展开;第三、优质性的个人资源。海外代表个人资源的解析表明了海外代表的精英性。第二章解析“华创会”网络。首先定义了“华创会”网络——由中国政府主导架构,以“华创会”为中心,由多级节点组成的沟通连接国内外代表的经济性跨国网络。其次,分析了“华创会”网络各构成节点,认为虚实结合的中心节点发挥着发动机的作用,推动整个网络运转和保障各个节点的畅通;多个面向不同对象,有着不同性质的中间节点通过自我的组织能量将网络中的资源资本发酵增殖;质地不等的基本节点则为网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最后,分析了“华创会”网络流通,信息、资金和技术的流通凸显了网络的经济性。第三章剖析十年“华创会”的成果和经验。成果上,首先“华创会”拓展了对外交流的范围和渠道;其次,“华创会”促进了湖北的科技进步和海外人才的科技应用;最后,“华创会”推动了湖北的经济发展和海外华人的事业发展。发挥政府的主导型、注重工作的针对性和保障网络的流畅性则是“华创会”的重要经验。“华创会”海外代表和网络在政府的引导下,自组织形成了小型的跨国环流,并以此为基础参与到了更大的跨国社区建设之中。为了更好地改进服务,应对将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华创会”应从思想和实务上提前做好准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源起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本文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 四、相关情况说明
  • (一) "华创会"简介
  • (二) 资料来源
  • (三) 本文分析单元
  • 第一章 "华创会"海外代表的研究
  • 一、"华创会"海外代表的界定暨研究意义
  • 二、海外代表的性质
  • (一) 海外代表的地理分析
  • (二) 海外代表经济事业和文化认同分析
  • (三) 海外代表的性质总结
  • 三、海外代表的特征
  • (一) 广泛性和集中性统一的空间流动特征
  • (二) 多元性和复杂性的群体内部构成特征
  • (三) 优质性的个人资源特征
  • 第二章 "华创会"网络
  • 一、"华创会"网络的界定
  • 二、"华创会"网络构成节点分析
  • (一) "华创会"网络构成节点的基本类型
  • (二) 中心节点分析
  • (三) 中间节点分析
  • (四) 基本节点分析
  • (五) "华创会"网络构成节点的系统总结
  • 三、"华创会"网络的流通分析
  • (一) "华创会"网络的信息流通分析
  • (二) "华创会"网络的技术流通分析
  • (三) "华创会"网络的资金流通分析
  • (四) "华创会"网络流通的特点总结
  • 第三章 "华创会"的成果和经验研究
  • 一、"华创会"的成果
  • (一) "华创会"拓展了对外交流的范围和渠道
  • (二) "华创会"促进了湖北的科技进步和海外人才的科技应用
  • (三) "华创会"推动了湖北的经济发展和海外华人的事业发展
  • 二、"华创会"的经验
  • (一) 发挥政府的主导性
  • (二) 注重工作的针对性
  • (三) 保障网络的流畅性
  • (四) "华创会"存在的不足
  • 结语
  • 附表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跨国主义视角下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教育:批判与发展[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6)
    • [2].离散研究的学术图谱与理论危机[J]. 世界民族 2018(03)
    • [3].The Transnational in American Yiddish Poetry[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4(01)
    • [4].跨国主义视野中的新移民文学[J]. 东岳论丛 2010(11)
    • [5].海外潮人与潮汕侨乡的跨国互动研究[J]. 兰台世界 2014(01)
    • [6].跨国主义视阈下北美一代半华人新移民发展探究[J]. 东南亚纵横 2013(04)
    • [7].身份认同、社会资本与商业拓展——马来西亚的中国回族商人个案研究[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17(02)
    • [8].跨国文学中的越界、文化翻译与种族身份(英文)[J]. 外国文学研究 2017(01)
    • [9].中国近代跨国移民对侨乡的经济影响——以台山为例[J]. 黑龙江史志 2014(13)
    • [10].跨国主义时代的侨乡社会发展差异研究——基于福州新旧两个侨乡的对比[J]. 中国市场 2016(30)
    • [11].孙中山与海外华侨民族主义[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11(03)
    • [12].近代跨国华人社会建构的事例分析——1929—1930年新加坡保留民信局与减轻民信邮费全侨大会[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10(03)
    • [13].跨国主义与美国移民史学[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14].跨国主义视角下的华人环流思考[J]. 八桂侨刊 2010(03)
    • [15].论跨国主义及其理论贡献[J]. 民族研究 2012(03)
    • [16].跨国视阈下的历史确证与神话祛魅——劳伦斯·希尔《血缘》中的边界穿越[J]. 当代外国文学 2020(01)
    • [17].民国史研究如何从全球史和跨国史方法中受益[J]. 社会科学战线 2019(03)
    • [18].海外华人跨国主义实践的模式及其差异——基于美国与新加坡的比较分析[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13(01)
    • [19].《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跨国视域中的“承认”与“成长”[J]. 外国文学 2019(03)
    • [20].国际移民研究的理论回顾及未来展望[J]. 东南亚研究 2012(06)
    • [21].美国公民资格的理论范式及其在公民教育中的实践[J]. 比较教育研究 2011(11)
    • [22].移民融合与城市层级的定位——有关移民研究中地方性问题的理论化[J]. 城市观察 2014(02)
    • [23].从网格到克莱因瓶:诗歌、诗学与跨国主义(英文)[J]. 外国文学研究 2012(04)
    • [24].跨国史的兴起与20世纪世界史的重新书写[J]. 世界历史 2016(02)
    • [25].跨国主义理论的反思性建构——基于对义乌跨国穆斯林移民群体的调查[J]. 回族研究 2014(04)

    标签:;  ;  ;  ;  

    跨国主义视角下的“华创会”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