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确立

论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确立

论文摘要

在刑事诉讼中,控方代表的是强大的国家机关,拥有先进的侦查技术和丰富的资源,往往能获得大量的证据资料,可被告方却处于弱势地位,双方力量对比严重失衡,证据开示正是增强辩方攻防能力、增强控辩双方对等的重要的制度设计。针对我国控诉方取得诉讼资源的天然优势,而辩方在取证阅卷方面受到诸多限制这一实质上极其不平等的现状,有必要确立证据开示制度,实现控辩双方实质意义上的平等。这也是笔者写此文的初衷。本文首先从证据开示的概念和意义入手,进一步阐述了证据开示制度的渊源和理念,重点论述了控辩平等是证据开示制度支柱性的理念。控辩平等是贯穿整个刑事诉讼的原则,它是诉讼结构中的核心机制,证据开示制度对控辩平等理念的追求,体现了司法公正的要求。然后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对国外的证据开示制度进行对比研究,得出其背后的理念都是平等武装理论和公正审判。然后立足我国有关证据开示制度的现状,从平等武装的视角提出确立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建议。全文分为正文和结论两部分。正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共约三万字。论文的第一部分是证据开示的概念和意义。论文的第二部分论述了证据开示的渊源和理念,尤其对控辩平等的理念作了详细分析。论文的第三部分列举了若干英美法系国家、大陆法系国家以及混合法系国家的证据开示制度,由于各国诉讼体制的不同,平等武装理念在各国的贯彻程度是不同的。得出的启示是越是实行对抗制诉讼模式的国家,证据开示制度中平等武装的功能发挥得越彻底。论文的第三部分从立法层面和司法实践的层面分析了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现状。我国法律没有规定证据开示制度,辩方从控方获得证据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阅卷实现的,而法律却没有规定控方从辩方获得证据信息的规定。论文的第四部分站在平等武装的视角提出确立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具体设计。由于我国公、检、法是各自独立、互不隶属的机关,其职能上也是分工负责,互相配合,相互制约的司法体系,大多数案件都由公安机关负责侦查,公安机关收集到的证据随着侦查的终结,进入审查起诉阶段,实际上控方的证据收集是以公安机关为强大后盾的。而辩方只能从控方获得相关的证据,如果证据开示程序得不到保障,辩方的辩护就无从发挥。因此,构建我国的证据开示制度应从矫正控辩力量的对比悬殊开始,笔者以为这才是解决问题之根本。先论证完善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列举了证据开示制度的原则。并试图针对各项具体制度中存在的控辩不平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论文的结论是总结全文,再次重申观点。最后指出相关法律的修改也是完善证据开示制度中控辩双方不平衡问题的必要途径。

论文目录

  • 摘要
  • 第一章 证据开示的概述
  • 第一节 证据开示的概念和意义
  • 一、证据开示的概念
  • 二、证据开示的意义
  • 第二节 证据开示的渊源和理念
  • 一、证据开示的渊源
  • 二、证据开示的理念
  • 第二章 国外主要国家证据开示制度的扫描
  • 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开示
  • 一、英国
  • 二、美国
  •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的证据开示
  • 一、法国
  • 二、德国
  • 第三节 混合式诉讼模式国家的证据开示
  • 一、意大利
  • 二、日本
  • 第三章 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我国证据开示的立法现状
  • 第二节 我国证据开示的司法实践
  • 一、侦查阶段
  • 二、审查起诉阶段
  • 三、审判阶段庭审之前
  • 第四章 确立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建议
  • 第一节 确立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必要性
  • 一、世界的趋势
  • 二、限制权力滥用的重要制度
  • 三、诉讼程序公正的需要
  • 四、有利于矫正控辩双方的失衡
  • 五、有助于缓解律师阅卷困难的问题
  • 第二节 确立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可行性
  • 一、检察官的客观义务
  • 二、我国律师辩护制度的改革
  • 三、我国诉讼模式的发展方向
  • 四、国外的经验借鉴
  • 五、部分法院的试点经验借鉴
  • 第三节 我国证据开示制度构建的原则
  • 一、依法开示原则
  • 二、双向开示原则
  • 三、不对等开示原则
  • 四、非经开示的证据排除规则
  • 五、公共利益豁免原则
  • 第四节 证据开示的具体制度
  • 一、证据开示的主体
  • 二、证据开示的时间
  • 三、证据开示的范围
  • 四、证据开示的程序
  • 五、证据开示的效力
  • 六、违反证据开示规则的后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英美法系民事证据开示制度检视及其启示[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2].刑事诉讼庭前证据开示制度的新思考[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11)
    • [3].论证据开示制度[J]. 法制与经济 2018(06)
    • [4].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制度[J]. 法制博览 2018(31)
    • [5].专利侵权诉讼证据开示制度研究[J].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7(01)
    • [6].美国证据开示制度对完善我国证据交换的启示[J]. 学理论 2015(09)
    • [7].中国证据开示制度探讨[J]. 法制博览 2015(11)
    • [8].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的困境与出路——从案卷移送制度、证据开示主体的角度分析[J]. 学理论 2015(32)
    • [9].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制度[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9(06)
    • [10].实质庭审:日本证据开示制度改革介评[J].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5(04)
    • [11].构建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J]. 青春岁月 2011(08)
    • [12].论我国引进证据开示制度的意义——兼析刑事证据开示的内在机理[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4(05)
    • [13].我国建立刑事诉讼庭前证据开示制度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13(12)
    • [14].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据开示制度构建的探索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2(01)
    • [15].中美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比较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2(32)
    • [16].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03)
    • [17].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制度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1(21)
    • [18].证据开示制度理论梳理[J]. 知识经济 2010(12)
    • [19].证据开示制度的法理分析及评价[J].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10(07)
    • [20].试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制度[J].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0(03)
    • [21].浅谈民事证据开示制度[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09)
    • [22].略论刑事诉讼的证据开示制度[J].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2)
    • [23].浅议我国证据开示制度[J]. 法制与社会 2009(35)
    • [24].论证据开示制度的科学构建 以《律师法》的修订为背景[J]. 中国律师 2008(09)
    • [25].对我国刑事诉讼电子证据开示制度的法律思考[J].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2008(08)
    • [26].对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改进[J].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8(05)
    • [27].美国民事证据开示制度研究与启示[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3)
    • [28].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构建路径之探讨[J]. 法制与社会 2014(05)
    • [29].论庭前会议之证据开示制度展望[J]. 才智 2014(07)
    • [30].刑事诉讼庭前证据开示制度的价值分析与构建路径[J]. 河北法学 2012(08)

    标签:;  ;  ;  

    论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确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