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型油菜种皮颜色相关基因克隆、表达分析及RNAi载体构建

芥菜型油菜种皮颜色相关基因克隆、表达分析及RNAi载体构建

论文摘要

大量研究表明,在相同的遗传背景下,黄籽油菜与黑籽油菜相比,黄籽油菜具有含油量高、种皮薄、色素少、纤维素含量低、油清澈透明、蛋白质含量高等优点,培育高产优质的黄籽油菜成为重要的育种目标。研究表明,芥菜型油菜黄籽形成涉及类黄酮合成基因。本研究通过RT-PCR技术,对12个不同地区来源的芥菜型油菜品种授粉后20天的种皮分析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结构基因PAL、C4H、CHI、F3H、F3′H、TT10、TT12、GST和调节基因TT2、TT8、TT16、TTG1、TTG2在12个黄、黑籽材料种皮间都有表达,而C4H、TT12、LAC和TT1在不同的黄、黑籽材料中的表达有量的差异。但是DFR和ANS在12个黄、黑籽种皮中有表达差异,这2个基因在5个黑籽材料种皮中有表达,而在7个黄籽材料种皮中没有检测到表达;而BAN基因在5个黑籽材料都有较高的表达,在3个黄籽材料中有较弱的表达,而其他的黄籽材料不表达。由此表明DFR,ANS,BAN这3个基因是油菜黄黑籽差异的关键基因。选用芥菜型油菜紫叶芥为材料,通过SMARTTM-RACE技术,从BjANS的保守区出发,分别获得BjANS基因的3’和5’端序列,利用DNAMAN4.0将保守区、3’和5’端序列拼接后得到BjANS基因全长cDNA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359个氨基酸。构建了启动子为napinA的植物干扰载体pRNAi-ANS,并通过冻融法将重组质粒成功地导入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5中,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文章综述
  • 1.1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1.1 油菜种皮颜色的形成中相关色素物质的研究
  • 1.1.2 油菜种皮颜色的遗传
  • 1.1.3 油菜种皮颜色相关基因的研究
  • 1.2 基因克隆方法
  • 1.2.1 基因克隆的方法
  • 1.2.2 RACE在植物基因克隆上的技术优点
  • 1.3 RNAi干涉
  • 1.3.1 RNAi的作用机制
  • 1.3.1.1 转录后基因沉默
  • 1.3.1.2 转录水平基因沉默
  • 1.3.1.3 翻译水平上基因沉默
  • 1.3.2 RNAi在植物中的应用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花色素合成酶基因(ANS)的全长克隆及分析
  • 2.1 材料与试剂
  • 2.1.1 供试材料
  • 2.1.2 油菜种皮总RNA提取方法
  • 2.1.3 cDNA合成
  • 2.1.4 芥菜型油菜ACTIN基因扩增引物
  • 2.1.5 芥菜型油菜类黄酮合成基因引物设计
  • 2.1.6 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RNA提取及检测
  • 2.2.2 基因表达RT-PCR分析
  • 2.3 讨论
  • 第三章 芥菜型油菜花色素合成酶基因(ANS)的全长克隆和序列分析
  • 3.1 材料与试剂
  • 3.1.1 植物材料
  • 3.1.2 菌株
  • 3.1.3 分子生物学试剂与试剂盒
  • 3.2 试验方法
  • 3.2.1 紫叶芥种皮总RNA的提取
  • 260值'>3.2.2 测定所提取RNA的OD260
  • 3.2.3 特异引物设计
  • 3.2.4 3'RACE获得3'端目的基因片段
  • 3.2.4.1 从总RNA获得第一条cDNA
  • 3.2.4.2 3'端目的基因片段的扩增
  • 3.2.5.3'端目的基因片段的切胶回收
  • 3.2.6.3'端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到pMDT-18上
  • 3.2.7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3.2.8 热激法转化大肠杆菌
  • 3.2.9 PCR检测及测序
  • 3.2.10 5'RACE获得5'端目的基因片段
  • 3.2.10.1 第一链cDNA的合成
  • 3.2.10.2 5'端目的基因片段的扩增
  • 3.2.11 5'端目的基因片段的PCR产物回收,连接,转化及测序
  • 3.2.12 对获得目的片段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BjANS基因序列
  • 3.4 讨论
  • 第四章 芥菜型油菜ANS基因RNAi载体的构建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1.2 菌株
  • 4.1.1.3 载体与质粒
  • 4.1.1.4 分子生物学试剂
  • 4.1.2 实验方法
  • 4.1.2.1 油菜总DNA的制备
  • 4.1.2.2 PCR扩增
  • 4.1.2.2.1 napinA启动子的扩增
  • 4.1.2.2.2 ANS基因干扰片段的扩增
  • 4.1.2.3 PCR产物回收
  • 4.1.2.4 PCR产物的测序和比对
  • 4.1.2.5 干扰载体的构建
  • 4.1.2.5.1 napinA启动子插入pFGC5941质粒
  • 4.1.2.5.2 干扰片段反向插入pFGC.napin质粒
  • 4.1.2.5.3 干扰片段正向插入pN-ANS质粒
  • 4.1.2.6 热激法转化大肠杆菌
  • 4.1.2.7 冻熔法转化根癌农杆菌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启动子和目的基因序列克隆与PCR扩增检测结果
  • 4.2.2 测序结果比对
  • 4.2.3 启动子的酶切验证
  • 4.2.4 干扰载体的酶切验证
  • 4.2.5 转化农杆菌质粒PCR检测
  • 4.3 讨论
  • 第五章 小结
  • 参考文献
  • 缩写词
  • 致谢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西藏自治区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聚类分析[J]. 河南农业 2018(29)
    • [2].芥菜型油菜不同叶色叶绿素含量与冠层反射光谱的定量关系[J]. 湖南农业科学 2017(02)
    • [3].盐和干旱胁迫对芥菜型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 2018(10)
    • [4].晋北区芥菜型油菜抗旱性鉴定及综合抗旱指标筛选[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11)
    • [5].西藏高原环境下印度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02)
    • [6].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的聚类分析[J]. 西藏科技 2010(05)
    • [7].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的聚类分析[J]. 西藏科技 2009(12)
    • [8].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生态性状相关分析[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02)
    • [9].芥菜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种的获得及鉴定[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8(01)
    • [10].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的聚类分析[J]. 生态科学 2008(02)
    • [11].高硫甙芥菜型油菜秸秆还田对后茬水稻病害防治效果试验简报[J]. 上海农业科技 2020(05)
    • [12].芥菜型油菜新品种——晋油12号的选育[J]. 陕西农业科学 2014(08)
    • [13].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间的典范相关分析[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8(03)
    • [14].芥菜型油菜硫代葡萄糖苷基因的研究进展[J]. 北方农业学报 2019(01)
    • [15].芥菜型油菜重组自交系群体农艺性状变异及其统计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03)
    • [16].芥菜型油菜莫利(Moricandia arvensi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研究进展[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8(02)
    • [17].中外合作开展芥菜型油菜地理起源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 2018(09)
    • [18].阴山北麓保护性耕作芥菜型油菜田杂草综合控制技术规程[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5(06)
    • [19].青海紫叶芥菜型油菜叶片颜色的遗传[J]. 种子 2013(10)
    • [20].芥白杂交后代芥菜型油菜遗传物质渗入分析[J]. 青海大学学报 2018(01)
    • [21].芥菜型油菜转录因子BjWRKY33基因克隆和表达分析[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9(07)
    • [22].西藏一种芥菜型油菜PGIP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 植物保护 2018(02)
    • [23].芥菜型油菜A9染色体物理图谱构建和结构变异分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24].芥菜型油菜优良性状导入甘蓝型油菜研究(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06)
    • [25].西藏试种9份印度芥菜型油菜的抗旱性评价[J]. 西藏科技 2013(11)
    • [26].芥菜型油菜BjuA09DFR基因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转化和表达[J]. 西北植物学报 2019(01)
    • [27].重金属胁迫下青藏高原芥菜型油菜种子发芽特征研究[J]. 种子 2018(04)
    • [28].螯合剂对用芥菜型油菜修复镉污染土壤镉形态转化的影响[J]. 能源环境保护 2013(01)
    • [29].芥菜型油菜品种四川黄籽的BAC文库构建与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9(05)
    • [30].芥菜型油菜、白菜型油菜种间杂种的小孢子培养[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12)

    标签:;  ;  ;  ;  

    芥菜型油菜种皮颜色相关基因克隆、表达分析及RNAi载体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