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与低通量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及营养状况比较探讨

高通量与低通量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及营养状况比较探讨

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4340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高通量与低通量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和机体营养状况。方法:将在我院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研究1组,将同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45例患者设为研究2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时炎性因子hsCRP、IL-6的表达水平以及机体营养指标ALB、PA的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sCRP、IL-6表达水平,ALB、PA浓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2周周时,研究1组患者的hsCRP、IL-6明显低于研究2组(P<0.05),ALB、PA浓度均有所升高,研究2组ALB、PA浓度无明显变化。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缓解患者微炎症状态,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

【关键词】高通量血液透析;低通量血液透析;微炎症;营养状况

较长一段时间内低通量血液透析为临床常用血液透析治疗方法,但因该种治疗方法仅能清除患者血液中的小部分炎性因子,且清除效率较低,已经不能满足患者对血液透析治疗的需要[1]。现阶段,高通量血液透析逐渐被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临床应用发现该种方法能够有效清除患者血液中的大分子炎性物质,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我院本次对高通量与低通量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及营养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为患者选择血液透析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85例患者,按照血液透析方法不同将85例患者分成研究1组和研究2组。研究1组为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平均年龄为(46.9±1.3)岁。研究2组为接受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共45例,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8例,平均年龄为(47.2±1.5)岁。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研究1组患者应用德国费森生产的FX60聚砜膜透析器,膜面积为1.4m2,超滤系数为45ml(mmHg·h),使用超纯透析液,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每次透析时间为4h,血流量保持在220~300ml/min之间,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研究2组患者使用15G透析器,膜面积为1.5m2,超滤系数为10ml(mmHg·h),使用普通透析液,透析液流量、透析时间、血流量、抗凝方法均与研究1组患者相同。治疗前、治疗12周时,分别抽取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进行血液生化分析。

1.3对比指标

对比血液透析治疗前、治疗12周时两组患者血液中炎性因子hsCRP(超敏C-反应蛋白)、IL-6(白介素-6)的表达水平以及机体营养指标ALB(血清白蛋白)、PA(前白蛋白)的浓度。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等计量指标采用(±s)表示,t检验差异,性别比例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x2检验差异,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时的hsCRP、IL-6表达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sCRP、IL-6表达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1组患者治疗12周时的hsCRP、IL-6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研究2组(P<0.05),见表1。

表12组治疗前、治疗12周时的hsCRP、IL-6表达水平比较(±s)

组别hsCRP(mmol/L)IL-6(ng/L)

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前治疗12周

研究1组7.71±0.825.45±0.61*40.32±5.6431.53±4.81*

研究2组7.84±0.916.51±0.7141.23±4.9637.61±4.52

注:与研究2组比较*P<0.05

2.2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时的ALB、PA浓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LB、PA浓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2周时,研究1组患者的ALB、PA浓度均有所升高,与研究2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2组治疗前、治疗12周时的ALB、PA浓度比较(±s)

组别ALB(g/L)PA(g)

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前治疗12周

研究1组32.13±5.6238.82±4.13*0.41±0.090.61±0.13*

研究2组32.85±5.9133.15±5.270.39±0.080.42±0.09

注:与研究2组比较*P<0.05

3.讨论

微炎症状态和机体营养不良均会对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为导致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2]。临床实践发现,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缓解患者微炎症状态,利于改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3]。为此,我院本次研究对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和低通量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机体营养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hsCRP、IL-6为反映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主要指标,ALB和PA为反应血液透析患者机体营养状态的主要指标[4]。我院本次研究发现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清除患者血液中的大分子炎性物质,降低hsCRP、IL-6的表达水平,且应用合成膜高通量滤器,可有效避免患者血液中的ALB和PA流失,利于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

综上所述,我院认为与低通量血液透析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减轻患者微炎症状态,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优越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欣,于黔,蒋文勇等.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90-2691.

[2]蓝天座,于黔,闵亚丽等.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态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1,20(9):65-66.

[3]齐永辉,刘树军,李光伟等.不同类型透析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3):550-552.

[4]张辉,杨爱成,李忠琳等.血液透析滤过与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对患者红细胞生成素敏感性的影响[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3,19(6):345-347.

标签:;  ;  ;  

高通量与低通量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及营养状况比较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