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字句致使强度研究

使字句致使强度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按照性质不同,把使字句致使强度分为客观致使强度和主观致使强度;按照观察角度不同,把使字句致使强度分为横向致使强度和纵向致使强度。依据三条合取标准,得出使字句内部成员致使强度横向等级:致使、使得>使、令>叫、让。被否定性不同:“致使、使得”字句几乎不能被否定;“使、令”字句不容易被否定;“叫、让”字句容易被否定。使事自主性保留多少的不同:“致使、使得”字句中使事自主性几乎没有保留;“使、令”字句中使事自主性较少被保留;“叫、让”字句中使事自主性较多被保留。“使令兼表被动”现象的有无:“致使、使得”字句完全不能表示被动;“使、令”字句完全不能表示被动;“叫、让”字句能够表示被动。依据四种变量,揭示使字句致使强度纵向强弱情况。致事变量:能用“谁”询问前段的使字句,强调致事的“动作行为的直接性”;能用“什么原因”询问前段的使字句,强调致事的“客观原因性”。使事变量:使事为周遍性的使字句,致使度略强;使事为非周遍性的使字句,致使度略弱。程度副词变量:程度副词等级越高,同一使字句的致使度越强;程度副词等级越低,同一使字句的致使度越弱。关系变量:致事与使事同指的使字句,致使度略强;致事与使事不同指的使字句,致使度略弱。揭示致使强度的四种语法行为。致使强度对不同性质谓词的择取有制约作用:致使度强,择取“结果”或“状态”义谓词;致使度弱,择取“动作行为”或“目的”义谓词。致使强度对致使词的肯定与否定形式并列提问有制约作用:致使度强,使字句不可用致使词的肯定和否定形式并列提问;致使度弱,使字句可用致使词的肯定和否定形式并列提问。致使强度对使字句的语气有制约作用:致使度强,使字句体现陈述语气;致使度弱,使字句体现间接祈使语气。致使强度对使字句与致使性“把”字句之间的转化有制约作用:使字句与致使性“把”字句转化,服从致使语义强弱匹配机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缘起
  • 第二节 研究概况及问题
  • 一、致使范畴的研究概况及问题
  • 二、使字句的研究概况及问题
  • 第三节 研究价值
  • 一、理论价值
  • 二、实践价值
  •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框架及语料来源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框架
  • 三、语料来源
  • 第二章 致使强度
  • 第一节 致使情景
  • 第二节 致使强度及制约因素
  • 一、致使强度
  • 二、制约因素
  • 第三节 致使强度的次范畴
  • 一、主观致使强度
  • 二、客观致使强度
  • 三、横向致使强度
  • 四、纵向致使强度
  • 第三章 致使强度横向等级
  • 第一节 被否定性不同
  • 一、前否定形式
  • 二、肯定与否定用法的对称和不对称分布
  • 三、结构的肯定与否定公理
  • 四、致使强度横向等级
  • 第二节 使事自主性保留多少的不同
  • 一、使事自主性保留的多少
  • 二、使字句的致使语义特点
  • 三、致事与使事的拉锯模式
  • 四、观察的出发点
  • 第三节 “使令兼表被动”现象
  • 一、"使令兼表被动"现象的有无
  • 二、致使词兼表被动
  • 第四节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致使强度纵向变量
  • 第一节 纵向变量
  • 第二节 致事变量
  • 一、生命度
  • 二、询问方式
  • 三、对致使强度的影响
  • 第三节 使事变量
  • 一、周遍性使事
  • 二、对致使强度的影响
  • 第四节 程度副词变量
  • 一、程度副词与致使度等级
  • 二、程度副词的对称和不对称分布
  • 第五节 关系变量
  • 第六节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致使强度的语法行为
  • 第一节 对谓词的制约
  • 一、语义比较
  • 二、句法结构及转化分析
  • 三、理论分析
  • 第二节 对致使词的制约
  • 一、致使词的肯定与否定并列使用情况
  • 二、理论分析
  • 第三节 对语气的制约
  • 一、致使度与语气
  • 二、理论分析
  • 第四节 对使字句与致使性"把"字句转换的制约
  • 一、致使性"把"字句的范围
  • 二、致使性"把"字句的致使强度
  • 三、语义匹配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炼字炼句和使事用典看唐宋词的雅化[J]. 作家 2009(08)
    • [2].庾信骈赋“使事无迹”探[J]. 沈阳大学学报 2008(05)
    • [3].放翁词和稼轩词使事用典之异同[J]. 作家 2011(12)
    • [4].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穿越历史的天空[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2(11)
    • [5].与西班牙外事交往的早期记录[J]. 书屋 2017(11)
    • [6].由观摩课《蝉》想到的[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6(23)
    • [7].论汉语内、外轻动词的分布与诠释[J]. 语言科学 2016(04)
    • [8].论李清照诗歌的风格特色[J]. 语文学刊 2009(24)
    • [9].沈约诗歌“用事不使人觉”辨[J]. 名作欣赏 2017(26)
    • [10].游師雄權發遣陝西轉運副使事[J]. 中华文史论丛 2016(02)
    • [11].降级“让”字致使结构的句法语义分析[J]. 国际汉语学报 2015(02)
    • [12].勤政:古今官员最基本的品格[J]. 人民论坛 2015(22)
    • [13].蝉[J].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4(Z2)
    • [14].论互文性理论视阈的诗歌用典[J]. 江西社会科学 2012(03)
    • [15].论龚鼎孳的咏物词[J]. 名作欣赏 2015(17)
    • [16].蝉[J]. 初中生学习(高) 2016(09)
    • [17].土生说字 按摩[J]. 养生大世界(B版) 2010(10)
    • [18].文学“史”可能吗?[J].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2012(01)
    • [19].汉韩致使句的语义要素对比[J]. 语文学刊 2011(17)
    • [20].领导用人,应有哪些理念?[J]. 中国青年 2011(09)
    • [21].扬帆文坛艺海——陈则周书画篆刻作品选[J]. 新闻战线 2012(06)
    • [22].论李白对庾信诗赋的承传接受[J]. 中国文化研究 2010(01)
    • [23].劉瑾任河北路都轉運使事[J]. 中华文史论丛 2016(02)
    • [24].苏东坡谪儋期间民本诗歌浅评[J]. 文史杂志 2016(05)
    • [25].李清照诗风形成原因初探[J]. 语文学刊 2011(14)
    • [26].论先唐教文之演进[J]. 求索 2013(02)
    • [27].浅析萨都剌词的特色[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6(02)
    • [28].公选申论讲座之三 申论写作提出对策的四项原则[J]. 领导科学 2011(07)
    • [29].魏子京:海军世家走出的外交官[J]. 世界知识 2011(19)
    • [30].“买地券”录文札记十则[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标签:;  ;  ;  ;  

    使字句致使强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