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增韧改性的研究

聚丙烯增韧改性的研究

论文题目: 聚丙烯增韧改性的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材料工程

作者: 刘莉

导师: 张文龙,张冬琴

关键词: 聚丙烯,改性,橡胶,交联剂,成核剂

文献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采用共混方法对聚丙烯(PP)进行了改性研究,通过添加成核剂、硫化方法,对EPDM、BR增韧PP体系的力学性能以及其结晶形态和结晶动力学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并用DSC、相差显微镜对增韧聚丙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橡胶的硫化,特别是与PP的接枝,大幅度提高了与PP间的相容性及对PP的成核作用;硫化体系比非硫化体系大幅度提高了改性PP的耐冲击强度,具有高流动,高抗冲性能;乙撑双硬脂酰胺为PP的良好成核剂,它对PP的屈服强度、室温缺口冲击强度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室温无缺口冲击强度有很大的贡献,但对PP的耐低温冲击影响不大;乙撑双硬脂酰胺对PP/EPDM、PP/BR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是不相同,EPDM在高份数时,乙撑双硬脂酰胺对PP/EPDM体系体现出良好的成核作用,对冲击强度贡献很大,EPDM在低份数下,乙撑双硬脂酰胺起不到良好的成核作用;乙撑双硬脂酰胺对PP/BR共混体系有良好的成核作用,与没有成核剂的PP/BR共混体系相比,PP的耐冲击性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橡胶用量在低份数下(12phr以下),来源广、价格低的BR可以代替EPDM对PP的增韧改性,制备出的高抗冲PP材料;经在汽车工程材料上的实际应用,证明其性能完全满足汽车配件的使用要求。

论文目录:

摘 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改性聚丙烯国内外的发展

1.3 聚丙烯的物理改性

1.4 聚丙烯的化学改性

1.5 晶型改性

1.6 PP 改性技术的发展趋势

1.7 改性聚丙烯的应用

1.8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第2章 橡胶增韧聚丙烯的基本理论

2.1 增韧机理

2.2 橡胶类物质对聚丙烯的增韧

2.3 增韧聚丙烯的填加助剂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实验部分

3.1 主要原料

3.2 设备及工艺

3.3 分析测试仪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果与讨论

4.1 PP/EPDM 和PP/BR 共混体系

4.2 PP/成核剂共混体系

4.3 PP/橡胶/成核剂(乙撑双硬脂酰胺)共混体系

4.4 混合材料性能指标的测试

4.5 制品检测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工程硕士研究生个人简历

发布时间: 2006-12-12

参考文献

  • [1].4500吨/年乙撑双硬脂酰胺扩建工艺方案研究[D]. 徐艳莹.大连理工大学2014
  • [2].抗静电聚丙烯的研究[D]. 刁雪峰.中北大学2007
  • [3].液体硅橡胶增韧改性聚丙烯的研究[D]. 李欢.湖北工业大学2010
  • [4].国产聚甲醛的增韧改性和耐摩擦改性研究[D]. 高扬.北京化工大学2011
  • [5].吉化集团聚丙烯分厂战略研究[D]. 王天志.吉林大学2007
  • [6].选择性激光烧结用聚丙烯粉末的制备研究[D]. 马云鹏.广东工业大学2016
  • [7].大豆油的改性及在消泡剂中的应用[D]. 祝韵.南京林业大学2011
  • [8].脂肪酸酰胺蜡的研究[D]. 陈常见.华东理工大学2011
  • [9].塑料土工格栅用聚丙烯改性研究[D]. 范家暖.山东大学2016
  • [10].新结构聚丙烯成核剂的制备研究[D]. 吴冉.太原理工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无机刚性粒子及其级配共混增强增韧聚丙烯的研究[D]. 杨坤.四川大学2006
  • [2].共聚聚丙烯及其改性材料的断裂行为研究[D]. 李庆国.四川大学2006
  • [3].聚丙烯的亲水性改性研究[D]. 姚瑜.南京工业大学2005
  • [4].弹性体包覆无机刚性粒子增韧聚丙烯研究[D]. 史学涛.西北工业大学2007
  • [5].聚丙烯/碳酸钙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D]. 杜素梅.合肥工业大学2007
  • [6].聚丙烯共混物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D]. 屈晓莉.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
  • [7].聚丙烯的结晶细化及性能改性研究[D]. 朱胜杰.青岛科技大学2005
  • [8].聚丙烯改性研究[D]. 周治国.浙江工业大学2003
  • [9].三元乙丙橡胶弹性体增韧改性聚丙烯[D]. 张启霞.浙江大学2004
  • [10].改性聚丙烯(PP)的结晶、相态、流变和力学性能研究[D]. 王东.河北大学2004

标签:;  ;  ;  ;  ;  

聚丙烯增韧改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