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T.S艾略特诗歌的反讽诗学

论T.S艾略特诗歌的反讽诗学

论文摘要

反讽是西方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诗学范畴。近百年来众多的文学理论家哲学家美学家从不同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阐发,其性质和内涵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不断拓展,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它不仅仅作为一种语言修辞技巧,而且成为现代诗歌的一种创作和结构原则,它是主体观照、反思世界的一种辩证思维方式,是对世界复杂性、矛盾性、悖谬性的一种诗性回应和智慧表达,因此具有丰富的诗学内涵和深刻的哲学意义。然而,当前国内学界对反讽的认识较为模糊,使用也比较随意,把反讽仅看作是一种文学技巧,等同与“讽刺”,“反嘲”“反语”等修辞格,而对某部作品的反讽研究大部分也仍然停留在修辞学层面,还没有将反讽提升到诗学层面的理论高度来研究。本论文则将反讽从修辞层面提升到诗学层面,通过艾略特诗歌的反讽诗学来探究其诗歌的结构原则和创作方式及其艺术态度和哲学世界观。T.S.艾略特(1888-1965)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英语诗歌界“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西方现代派的创始人,被称为现代主义诗歌的“披荆斩棘者”。在国内外对艾略特的研究已经成为显学,成果颇丰,然而对其诗歌中反讽的研究却少有涉及,偶有几篇论文谈及艾略特诗歌中的反讽,主要还是在修辞层面展开,对艾略特反讽诗学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国内外学界并不多见。而本论文正是选取了从诗学层面这一独特视角对艾略特诗歌中的反讽进行深入研究,探究艾略特反讽诗学的理论渊源和哲学基础,研究反讽诗学在其诗歌文本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概括艾略特反讽诗学的特点以及论述艾略特反讽诗学研究对中国现代诗歌研究的启示意义。这些问题的探讨对于拓展艾略特研究视域,推动艾学深入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开拓文学研究视野和提高文学内部规律的认识有重要的理论探讨价值,同时它也为中国现代诗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促进与推动中国诗歌的发展有不可多得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第一章回顾了反讽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理清其发展脉络,同时从文学维度、哲学维度以及思维维度三个维度对反讽诗学的内涵进行阐述。第二章主要探究艾略特反讽诗学的理论渊源和哲学基础。第三章详细论述了反讽诗学在艾略特诗歌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并从主题、人物、意象、结构和语言五方面对艾略特的反讽诗学进行具体阐释。第四章主要分析概括艾略特诗歌反讽诗学的两大特点。第五章概略地探讨了艾略特反讽诗学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启示意义。论文的结语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同时指出不足之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反讽诗学理论
  • 第一节 反讽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 第二节 反讽诗学的内涵
  • 第二章 T.S.艾略特与反讽诗学的渊源
  • 第一节 儒勒·拉福格的启蒙
  • 第二节 玄学派的影响
  • 第三节 "才气"理论与反讽诗学
  • 第四节 哲学基础
  • 第三章 T.S.艾略特诗歌中反讽诗学的体现
  • 第一节 主题反讽——"生"与"死"的交错
  • 第二节 人物反讽---矛盾面的并置与融合
  • 第三节 意象反讽——象与意的矛盾与和谐
  • 第四节 结构反讽---交错的时空
  • 第五节 语言反讽--悖论语言
  • 第四章 T.S.艾略特反讽诗学的特点
  • 第一节 阶段性发展的不同特点
  • 1. 早期"自我反讽"
  • 2. 中期"反讽作为一种结构形式"
  • 3. 晚期"反讽走向宗教和哲学思辨"
  • 第二节 矛盾统一性的强调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吾亦爱吾庐——空间诗学视域下陶渊明与家宅的精神互动刍议[J]. 宜春学院学报 2019(10)
    • [2].感悟诗学现代转型之“未完成性”[J].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9(04)
    • [3].“味”论与东方共同诗学[J]. 社会科学研究 2020(02)
    • [4].认知诗学视阈下小说《星运里的错》中生命和死亡意义的隐喻探析[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06)
    • [5].面对虚无的翻译——跨太平洋翻译诗学简述[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6].诗学效果与诗学翻译[J]. 上海翻译 2020(04)
    • [7].“治疗诗学”:必要、可能及建构[J]. 广东社会科学 2020(04)
    • [8].译者的诗学态度与跨文化翻译中诗学的赋值[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9].“表现论”还是“实用论”:济慈诗学再考[J]. 外国语文 2020(04)
    • [10].不彻底的左派:威廉斯的城市书写及其对艾略特的诗学挑战[J]. 外国文学 2020(05)
    • [11].翻译诗学的建构和当代回归——刘华文《翻译诗学》述评[J]. 外语研究 2018(06)
    • [12].尹锡南:《印度诗学导论》[J].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19(03)
    • [13].意义、情感、道德:从认知诗学到认知美学[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14].“文明诗学”:问题源流与理论格局[J]. 文艺评论 2018(03)
    • [15].民国诗学论著丛刊[J]. 艺术评论 2018(07)
    • [16].《一种云》的认知诗学解读[J]. 现代交际 2016(24)
    • [17].从认知诗学角度解读《天净沙·秋思》[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18].船山诗学之闲缓论[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 [19].重评徐志摩:民主诗学的可能与限度[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05)
    • [20].第三届认知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认知诗学学术研讨会会讯[J]. 外国语文 2017(03)
    • [21].文学的“形象”“语象”与“图像”——评《形象诗学原理》[J].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 [22].雪莱诗歌的认知诗学解读[J]. 文学教育(上) 2017(11)
    • [23].新诗地理学:一种诗学启示[J]. 文艺争鸣 2017(09)
    • [24].“第五届中国认知诗学高层论坛”在海南师范大学举行[J]. 国外文学 2017(03)
    • [25].第三届认知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认知诗学学术研讨会通知[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7(04)
    • [26].为诗学正名——它是什么和不是什么[J]. 中国文学批评 2016(03)
    • [27].文学批评的困境与本文诗学的重建[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 [28].西方主义与中国近代以来翻译诗学变脸[J]. 戏剧之家 2014(17)
    • [29].论元代中期京师诗学活动对于元诗发展及诗风熔炼的理论意义[J]. 民族文学研究 2014(02)
    • [30].“第二届认知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认知诗学学术研讨会”通知[J]. 国外文学 2015(02)

    标签:;  ;  ;  ;  

    论T.S艾略特诗歌的反讽诗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